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基于HIS数据的抑郁障碍患者共病特征及中西药联合治疗分析

发布时间:2018-10-17 07:04
【摘要】:目的:了解抑郁障碍患者的共病特征以及中西医药物联合治疗分布情况。方法:全国19家三甲综合医院诊断抑郁障碍的住院患者信息,运用频数统计及关联规则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抑郁障碍共病前3位的为高血压病(24.67%),冠心病(16.10%),脑梗死(12.89%),随着年龄段增长,高血压比例由6.51%逐渐变化为12.55%,16.33%,12.47%;冠心病比例由2.79%逐渐变化为5.69%,10.17%,14.22%;脑梗死比例由3.72%逐渐变化为6.27%,7.70%,12.25%。抗抑郁剂使用频率占77.18%,氟哌噻吨美利曲辛使用频率为20.95%;中成药活血化瘀通络类使用频率为59.97%,银杏叶提取物使用频率占27.91%。活血化瘀通络药与抗抑郁剂联合使用频率最高,尤其是舒血宁注射液与氟西汀的联合使用。结论:抑郁障碍共病率最高的3种疾病为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且随年龄增长其比例逐渐增高。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及银杏叶提取物单药使用率最高,舒血宁注射液与氟西汀的联合使用率最高。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yndromes in patients with depressive disorder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combin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Methods: the information of the patients with depressive disorder in 19 hospitals were analyzed by frequency statistics and association rules. Results: hypertension (24.67%), coronary heart disease (16.10%), cerebral infarction (12.89%) were the top 3 cases of depressive disorder. With the increase of age, the proportion of hypertension gradually changed from 6.51% to 12.55% 16.33 + 12.47; the proportion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gradually changed from 2.79% to 5.6910.1714.2222; the proportion of cerebral infarction gradually changed from 3.72% to 6.270.7.7012.2525. The frequency of use of antidepressants was 77.18 and that of droperthioate was 20.95, tha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as 59.97, and that of extract of Ginkgo biloba was 27.91.The frequency of use of antidepressants was 77.18, that of droperthiazone was 20.95, tha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was 59.97. The combination of Huoxue Huayu Tongluo and antidepressant was the highest, especially Shuxuening injection and fluoxetine. Conclusion: hypertensio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cerebral infarction are the three diseases with the highest incidence of depressive disorder. The single drug utilization rate of droperthiazone and gingkgo biloba extract was the highest, and the combined utilization rate of Shuxuening injection and fluoxetine was the highest.
【作者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回龙观医院;
【基金】: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09ZX09502-030) 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项目(ZZ0808016)
【分类号】:R749.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红;周湘明;;浅谈抑郁症之病因病机[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苏宝兰;孙福刚;云维生;毛佩贤;;抑郁症的性别差异[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8年02期

3 孟凡强,崔玉华,王善慧,杨旭东,刘建成,谭春香,罗和春;舒血宁治疗3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双盲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6年06期

4 胡志,徐晓超,秦侠,陈若陵;合肥市城市社区老年抑郁症患病率调查[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年04期

5 杨薇;谢雁鸣;庄严;;基于HIS“真实世界”数据仓库探索上市后中成药安全性评价方法[J];中国中药杂志;2011年20期

6 马辛;李淑然;向应强;郭红利;侯也之;蔡焯基;李振波;李占江;陶玉芬;党卫民;吴晓梅;邓晶;;北京市抑郁症的患病率调查[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7年02期

7 秦晓松,金魁和,丁宝坤;银杏叶提取物联合盐酸文拉法辛对抑郁大鼠海马nNOS蛋白表达及NO水平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年12期

8 杨薇;程豪;谢雁鸣;杨虎;庄严;;基于HIS灯盏细辛注射液“真实世界”临床用药特点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2年18期

9 杨薇;李霖;谢雁鸣;杨伟;庄严;;舒血宁注射液临床用药剂量对肝功能影响的临床实效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3年18期

10 赵紫楠;邵宏;聂小燕;杨辉;孔维华;付超;;2010-2011年我国六城市抗抑郁药临床应用现状及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年2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权;;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2 窦萍;陈道纯;林似;杨明;林凡;;老干部家庭支持状况与抑郁的关系调查[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3 任有霞;杨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抑郁流行病学研究现状[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程艮;安凤荣;武平平;;精神科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与职业生涯规划[J];中国护理管理;2012年04期

5 武丽,张丽萍;中医药对抑郁动物模型影响的研究现状[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张玉香;陈林庆;王一强;李重昆;;抑郁症与性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J];西部中医药;2012年02期

7 马蕴宜;刘芳;黄森;翟所迪;;北京某社区居民抑郁症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2年04期

8 龚慧;江沛;李焕德;;抑郁症临床表现与治疗的性别差异[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2年11期

9 罗玫;白茹;;精神专科医院职工抑郁症发病率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年24期

10 吴惠娟;赵刚;沈鉴清;陈树林;;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社区管理研究[J];医院管理论坛;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赵振海;刘民;;抑郁症患者对抑郁症知识知晓情况调查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2 安春平;;2000年以来抑郁症的中医病机、证候研究概述[A];第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赵燕;李雪;徐雯洁;于春光;王天芳;;抑郁症患者HAMD量表因子分与证候要素的相关性分析[A];全国第十一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陈炯;王佩蓉;陈文松;刘兰英;;银杏叶提取物合并舍曲林治疗抑郁症临床研究[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八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纪长青;自拟补肾疏肝方治疗肾虚肝郁型抑郁症的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陈燕云;薄氏腹针配合体针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的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3 杨学琴;社区居民抑郁状态及早期干预有效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鱼浚镛;抑郁症的证候要素及其组合规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王坤;我国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经济运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杨雪梅;预知子提取物的质量控制及其抗抑郁药效—药动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7 李文迅;电针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海马形态结构和海马nNOS mRNA及BDNF蛋白表达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8 郭静;醒脾开郁方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及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9 崔冬雪;游泳锻炼对实验性抑郁症大鼠神经内分泌及行为学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赵晶;中医辨证治疗抑郁症肾虚肝郁型和肝郁脾虚型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海燕;重性抑郁症患者脑微结构改变的三维结构核磁共振及弥散张量成像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2 鲜雪梅;糖尿病患者行为评价体系的构建[D];浙江大学;2010年

3 袁香凝;219名女性寻常痤疮患者抑郁状态的调查及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宋茜;mGluRs在产前应激对子代大鼠抑郁样行为的作用及其调节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刘宇霞;402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症状分析及围绝经不同时期骨密度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6 王玉其;枳菊解郁汤对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学的影响及其机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马洋洋;抑郁症的中西医研究进展[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方倩;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特征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张文悦;大学生群体抑郁分布及早期干预有效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王红;青少年应对方式与健康危害行为及身心亚健康的关联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刘江;李星;安京华;石俊;;舒血宁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例报道[J];当代医学;2011年22期

2 何俭;缪晓峰;;灯盏细辛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2011年19期

3 杨国栋;杜莉莉;王士列;李年春;刘建平;;灯盏细辛与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145例的临床分析[J];广东医学;2011年21期

4 王金良;谭峰;顾卫;黄彪;吴海科;黄涛;;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粘附分子sICAM-1和CD11b/CD18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年19期

5 罗红;任荣;胡道艳;刘晶晶;谭凡;魏巍;;老年抑郁症及防护策略[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年01期

6 杨长明;张晓伟;王徐东;;我国HIS的发展及未来趋势[J];经济师;2010年04期

7 曹建华;孔新秀;陈群蓉;蔡朝民;;年龄和性别与血清肝功能相关酶的关系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年04期

8 陈宏,王秀云,李珍华;不同性别首次发作抑郁症的临床特征对比[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3年05期

9 林小娟,王梅平,刘钦华;灯盏细辛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3年06期

10 史菲;卢丹;陈游洲;林原;;冠心病与抑郁症关系的研究进展[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明,王勇,付以容,苏月桐;国产氟西汀治疗抑郁障碍病人42例分析[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白炳清;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障碍105例疗效分析[J];天津中医;2001年03期

3 区丽明,许俭兴,谭杰文;中风后抑郁障碍的研究现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1年05期

4 袁勇贵 ,张心保 ,吴爱勤;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的防御机制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年02期

5 袁勇贵;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研究进展[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年12期

6 谢映红,臧佩林;抑郁障碍的研究进展[J];解剖科学进展;2002年04期

7 李厚林,蒋美珍;内科老年患者抑郁障碍的特点及治疗[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03期

8 李社会,牛福来,石玉中;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抑郁障碍发生情况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13期

9 杨利英;78例抑郁障碍患者临床分析[J];江苏医药;2003年01期

10 唐登华 ,潘成英 ,漆红;70例青少年抑郁障碍心理社会学影响因素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豫;王翔;;抑郁障碍对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初探[A];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2003年康复医学发展论坛暨庆祝中国康复医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2 陈葵;王得新;潘映辐;伍文清;许春伶;;癫痫合并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3 熊娜娜;洪霞;朱丽明;柴晚星;蒋静;王智凤;魏镜;;抑郁障碍患者的胃肠功能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4 王燕;曹晓华;李建英;张爱霞;张克让;;氟西汀对首发抑郁障碍患者情感加工相关脑机制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5 朱紫青;;抑郁障碍的研究进展[A];全国精神疾病新进展高级论坛资料汇编[C];2009年

6 孙海燕;;抑郁障碍的早期识别及健康教育[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7 孙红梅;陈大才;刘秋香;范健;冯悠;;老年人焦虑与抑郁障碍共病的临床研究[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张雅绚;张二仝;;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障碍[A];第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陈实;;综合医院老年患者抑郁障碍临床对照研究[A];2011全国老年痴呆与衰老相关疾病学术会议第三届山东省神经内科医师(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10 虢周科;;郁乐治疗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超群;范晓莉;抑郁障碍研究取得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5年

2 陈金雄;抑郁障碍的中西医诊治现状[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3 驻京记者 金丰杰;抑郁障碍就在身边[N];医药经济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韩明华;抑郁障碍要及早治疗[N];保健时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董毅然;京城60万人抑郁障碍为何六成没就医[N];北京科技报;2005年

6 范华锋 蒋廷玉;近15%的中学生患抑郁障碍[N];新华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程国媛;抑郁障碍研究新思路[N];山西日报;2010年

8 记者 王鹏;可调节抑郁障碍发病风险的基因被发现[N];健康报;2010年

9 卫健;应重视精神健康[N];北京科技报;2003年

10 姬薇;抑郁病患者正呈增多之势[N];工人日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左丽娜;抑郁障碍患者冗思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2 史文宗;大连市抑郁障碍患病率及相关因素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3 张林;安徽省医学生儿童期不良经历与成人抑郁障碍相关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4 钟平;抑郁障碍患者应激知觉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5 李黎黎;发育和健康状况评定量表应用于抑郁障碍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6 青格勒;儿童期不良生活事件与抑郁障碍临床特点的关系[D];山西医科大学;2013年

7 荀健;慢性病毒性肝炎抑郁障碍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8 艾丽;沈阳市综合医院门诊患者中抑郁障碍构成比和医生诊断状况调查[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9 杨娟;针灸治疗抑郁障碍古今取穴特点初探[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10 王艳;隐性认知风格与抑郁障碍症状的关系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759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2759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6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