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氨磺必利治疗76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9-04-23 21:03
【摘要】:目的了解国产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国产氨磺必利片(研究组)或利培酮片(对照组)治疗,观察疗程为8周。于入组时及治疗后第2、4、6、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疗效评估。在治疗前和试验结束时,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心电图、血生化检查等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75.0%,对照组为7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NSS评分显示,研究组阴性症状分比对照组减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磺必利导致体质量增加发生率更少。结论国产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利培酮相当,对阴性症状疗效更明显,两药安全性较好。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domestic sulfadipine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Methods 76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study group (study group) and risperidone tablet (control group).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was 8 weeks. At the end of the 2nd, 4th, 6th and 8th week after treatm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 (PANSS)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curative effect. Before treatment and at the end of the trial, the safety was evaluated by (TESS), electrocardiogram and blood biochem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was 75.0% in the study group and 72.5%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PANSS score showed that the negative symptom scor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nd the incidence of body mass increase caused by sulfampicride was less. Conclusion the efficacy of domestic sulfadipine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is similar to risperidone, especially in the treatment of negative symptoms, and the safety of the two drugs is better than that of risperidone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作者单位】: 重庆市云阳县精神卫生保健院精神科;重庆市江北区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
【分类号】:R749.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肖晓杨;谭小林;林晖;傅义容;徐琳;;抗精神病药治疗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0年04期

2 邝云航;李小芳;钟潇琦;李侠才;;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40例临床疗效初探[J];精神医学杂志;2009年03期

3 谢少烽;;氨磺必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2年04期

4 徐瑞娟;;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卫生产业;2012年03期

5 黄素培;张瑞岭;王来海;潘保中;;氨磺必利的药理学进展与临床应用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年08期

6 程玉红;康江鹏;陈蔚;罗振福;孙波;;氨磺必利的合成[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1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英辉;;氨磺必利对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的研究[J];安徽医药;2013年09期

2 刘利平;;喹硫平与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分析[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3 刘顺发;毛希祥;柏彩云;伍光辉;李杰;韦云龙;;氨磺必利与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对照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4 王秀莉;;氨磺必利与氯氮平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年05期

5 吕伟;李美花;刘林晶;;小剂量氨磺必利联合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随对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年09期

6 谢少烽;;氨磺必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2年04期

7 宋桂清;孙长友;李云峰;;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对照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13年01期

8 许志平;唐立岩;邓良华;;氨磺必利与喹硫平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比较与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年07期

9 邢香然;;氨磺必利与舒比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13年06期

10 田胜硕;;氨磺必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J];精神医学杂志;2013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江黎;精神分裂症患者基于规则和信息整合类别学习[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乐;;蒽醌法双氧水生产装置的危险性和预防措施[J];化工技术与开发;2007年03期

2 周云飞,赵靖平;氯氮平和维思通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影响[J];上海精神医学;2000年02期

3 王冬梅;;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进展[J];上海精神医学;2007年04期

4 张洁;陆峥;蔡军;李樱;潘桂花;陈海莹;唐文忠;诸索宇;王志阳;;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临床疗效的评估[J];上海精神医学;2007年06期

5 李付刚;白雪松;葛晶;;2-甲氧基-4-氨基-5-乙砜基苯甲酸的合成[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8年13期

6 倪苏琳;侯钢;王筱兰;;3种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7年06期

7 陈旭先;司天梅;;精神分裂症患者氯氮平使用现况调查[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7年06期

8 陶建青;李伟生;梁亚志;刘佳斌;冯昌生;;利培酮与舒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Meta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8年02期

9 沈一峰,李华芳,顾牛范;新型抗精神病药氨磺必利[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0年02期

10 邝云航;李小芳;钟潇琦;李侠才;;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40例临床疗效初探[J];精神医学杂志;200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伟;;利培酮治疗首发及复发精神分裂症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06年02期

2 石其昌;倪建良;郑小平;;影响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的因素[J];浙江实用医学;2006年05期

3 姚兴军;;维思通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年32期

4 李艳;马丽;张圣举;;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7年05期

5 杨庆雄;张云志;黄胜;黄进弟;;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J];中国热带医学;2006年07期

6 郭娅慧;高照莲;吴亚明;闫臻怡;;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影响的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7年07期

7 赵峥;孙富根;潘苗;申丽娟;;长效利培酮微球治疗精神分裂症30例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0年11期

8 孔德荣;霍军;宋春联;邱松伟;张岩滨;;对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06年14期

9 郭新宇;杨媛;毛稚霞;;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有关因素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8年03期

10 孟彬;王跃升;白玲娴;武景霞;林涛;;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43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腊根;朱春凤;叶平;朱茶英;刘晓芳;;家庭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对照分析[A];第10次全国精神病学术交流会暨《中国民康医学》创刊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8年

2 林瑞明;杨甫德;谭云龙;;利培酮长效针剂与片剂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安全性的对照研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李卯和;赵祖安;胥德广;黄文平;;利培酮(卓夫)、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A];2006年度全国第九次精神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孔国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侯海荣;;剖析精神分裂症现象[A];2006年度全国第九次精神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郭俊花;蔡露;黄青;谭书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及与临床特征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张群英;李义会;;团体训练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作用[A];河南省精神科康复护理培训班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罗夏测验特点[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9 简佳;唐茂芹;米国琳;邱惠敏;曹秉玉;;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骨密度与糖脂代谢的影响及相关性[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徐雪云;李亚惠;李神赐;;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内复发的相关分析[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医师 郭志华;减轻精神分裂者心理痛苦[N];北京科技报;2009年

2 崔界峰;患上精神分裂症的三大表现[N];北京科技报;2008年

3 记者 李颖;精神分裂症患者3成不能坚持服药[N];科技日报;2007年

4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教授 张明园;精神疾患防胜于治[N];光明日报;2009年

5 章关春;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需社会、家庭共助[N];健康报;2005年

6 薛原;三四成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能按时用药[N];大众卫生报;2007年

7 记者 颜秋雨 通讯员 王玉林 罗涛;“K粉”依赖者与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结构损害相似[N];健康报;2010年

8 记者 项铮;精神分裂症患者依从性调查启动[N];科技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李颖;“彩虹计划”协助患者回归社会[N];科技日报;2008年

10 翟金国;聚焦精神分裂症[N];健康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红星;Neuregulin-1基因多态性及功能表达与精神分裂症[D];中南大学;2007年

2 陈丽萍;晚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神经认知和神经影像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3 张启文;农村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卫生服务利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4 魏钦令;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白质异常与ZNF804A基因rs1344706多态性的关联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5 蔡骅琳;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和尿液的代谢组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6 郭素芹;儿童精神分裂症与神经发育异常关系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7 张怀惠;8p基因ASAH1和NRG-1与精神分裂症易感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8 许琪;多巴胺代谢通路上的SNP型组合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系统关联分析[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9 苏亮;精神分裂症患者感觉门控P50的对照研究及其系统评价[D];复旦大学;2010年

10 张伯玉;精神分裂症与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代谢通路中酶基因的关联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古孝勇;精神分裂症患者Th1与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和功能变化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骆宏;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中文版:修订及临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3 周强;初探个案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及社会功能的干预效果[D];汕头大学;2010年

4 周平;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评定及对喹硫平的治疗反应[D];汕头大学;2010年

5 李洁;病例分析报告——单纯型精神分裂症[D];武汉大学;2005年

6 纪孝伟;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王松波;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活动障碍对照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崔明明;DTNBP1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D];吉林大学;2007年

9 贺佳;精神分裂症与SLC1A6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10 李鹏;多巴胺D2受体C957T,C939T基因多态性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氯氮平疗效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637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4637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3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