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miRNA作为精神分裂症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9-04-25 08:24
【摘要】: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种受多种微、中效基因调控及多因素影响的严重精神疾病,发病率约为1%,发病机制至今未明。该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有严重影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如何早期筛查和有效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miRNA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Abstract]:(schizophrenia) is a serious mental disease which is affected by many kinds of minor, intermediate gene regulation and multiple factors. The incidence of schizophrenia is about 1%. The pathogenesis of schizophrenia is not clear yet. The disease has a serious impact on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the patients, and brings a great burden to the society and family. How to early screen and effectively treat the disease has become a hot research topic.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RNA and schizophrenia.
【作者单位】: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06AA02090407)
【分类号】:R749.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汪天宇;谢世平;肖忠党;杜经纶;杨柯;;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治疗前后血浆MicroRNA-181b表达水平[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2年02期

2 彭瑛;黄远帅;王开正;;micro RNA在精神分裂症中的研究进展[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4年02期

3 宋红涛;过伟;孙欣羊;张梁;赵林;钟爱芳;牛威;戴运华;张理义;卢正斌;;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miRNA表达水平与精神症状的关系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4年05期

4 杨程青;胡国芹;张晨;王勇;陈俊;黄佳;苑成梅;洪武;易正辉;;微RNA在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4年05期

5 何文蕾;杨文杰;李媛媛;徐顺清;;基于银染增强的纳米金探针定量检测microRNA[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8年11期

6 郑慧娴;王帆;王志仁;康毅敏;范宏振;李英丽;赵富帅;赵丽丽;新燕;;NPY在精神疾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J];精神医学杂志;2013年03期

7 汪作为;禹顺英;方贻儒;;微小RNA及其在精神疾病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龚云国;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功能位点的分析和筛选[D];浙江大学;2009年

2 徐娟;miRNA-miRNA协同调控网络:构建、疾病miRNA拓扑特征及序列和结构相似性分析[D];哈尔滨医科大学;2011年

3 彭琳一;原发性干燥综合征microRNA的表达谱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4 郭天蔚;大学生抑郁状态早期筛查、干预及循环microRNA测序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何文蕾;MicroRNA的检测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汪天宇;男性精神分裂症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后血浆MicroRNA表达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2年

3 黄才权;Pygo2-miRNA在人脑胶质瘤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4 金雪峰;甲基苯丙胺成瘾大鼠中枢及血浆中差异表达microRNA的发现[D];中南大学;2013年

5 韦玉佳;MiRNA let-7f对大鼠神经干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D];中南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柏申;重视心脏生物标志物临床应用[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4年05期

2 本刊编辑部 ,李艳,袁桂清;心脏生物标志物检验与临床应用专家座谈会纪要[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年09期

3 胡训军;肖萍;王文静;陈良;卢伟;;三氯乙烯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6年01期

4 肖忠海;王林;;癌症生物标志物[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6年06期

5 贾光;沈惠麒;;以生物标志物研究为切入点推动生物监测的发展[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6年06期

6 ;《生物监测与生物标志物理论基础及应用》新书预告[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6年12期

7 杨友;颜崇淮;沈晓明;;甲醛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7年04期

8 宣志强;杨锦蓉;王菁;;职业接触二甲基甲酰胺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职业医学;2008年01期

9 吴晓薇;黄国城;;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08年02期

10 刘英;;预测药物毒性的药物基因组生物标志物[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建平;邓春萍;宋孚庆;张大江;;应用生物标志物定量计算混合原油油源的数学模型[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王晓蓉;;分子生物标志物在水环境有机污染的早期预警研究进展[A];有机污染环境化学前沿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论文集[C];2006年

3 谢鑫友;;新技术在生物标志物筛选中的应用(英文)[A];2007年浙江省医学检验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申秀萍;贾长虹;;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毒性生物标志物与人源化动物模型关键技术课题简介[A];2013年(第三届)中国药物毒理学年会暨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论坛论文摘要[C];2013年

5 申秀萍;贾长虹;;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毒性生物标志物与人源化动物模型关键技术课题简介[A];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3年6月第27卷第3期)[C];2013年

6 程艳;陈会明;张静;于文莲;周新;宋乃宁;王立峰;李f^;李蕾;孙鑫;王t$;;水相环境评估常用生物标志物应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7 卜令丽;刘丽;沈连忠;李波;;肾脏毒性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摘要)[A];2010年全国药物毒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谭峰;金一和;赵洪霞;;PFOS肝脏毒性蛋白分子生物标志物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9 夏杨;;烟草使用监测中的烟草生物标志物[A];第六届两岸四地烟害防制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茅尧生;;生物标志物——告诉了我们什么?[A];重症医学十年回顾与展望——2012年浙江省重症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本报特约撰稿人 陆志城;癌症临床研究期待生物标志物的到来[N];医药经济报;2004年

2 吴一福 段晓宏;新型癌生物标志物研制成功[N];中国医药报;2011年

3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凯先;中医药研究不应排斥生物标志物[N];健康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白毅;生物标志物:开启个体化治疗新时代[N];中国医药报;2013年

5 一凡;诊断早监测准更需化学手段[N];中国化工报;2013年

6 清华大学 罗国安;建立整合生物标志物系统[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7 编译 李勇;转化医学和生物标志物研究升温[N];中国医药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发病机制和生物标志物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年

2 赵焱;结合~(18)O同位素标记和质谱多反应监测技术的蛋白质定量策略建立及其在肝癌生物标志物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年

3 陈弘;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生物标志物组群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4 王伟力;肺癌放射治疗疗效及毒性相关的遗传免疫学标志物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5 张迟;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汪建君;生物标志物在全新世古生态恢复中的应用与南极气溶胶特征[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7 李逊斗;食物中能够进入淋巴液的蛋白尿蛋白质组影响因素及肾癌标志物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海龙;东海和黄海表层沉积物中类脂生物标志物的分布特征和古生态重建[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2 郭利果;原油中不同生物标志物的生物降解性及其在评价溢油海岸线生物修复效果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孙蕴婕;沉积物中脂类生物标志物的物源示踪及环境演变指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宋双双;鲫鱼分子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与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赵媛媛;基于质谱的生物标志物检测方法研究与应用[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6 丁玲;东海陆架区悬浮颗粒物中浮游植物生物标志物的比例变化及济州岛西南泥质区种群结构重建[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7 杨庶;典型海洋沉积物中脂类生物标志物的形态分布及来源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易庆军;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血清生物标志物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泸州医学院;2011年

9 王群;联合应用2种双壳类的生物标志物评价北部湾底栖环境质量[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10 罗争峰;镉、铅环境生物标志物的研究[D];东华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4649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4649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6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