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及人源性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05 17:14
【摘要】:第一部分:基于FDG-PET显像技术早期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的实验研究研究背景和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中老年痴呆的主要原因,目前全球有4600万患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早期诊断进而早期干预有望提高AD治疗效果,改善预后。研究发现,AD脑内神经代谢改变往往早于结构改变,因而检测AD脑内神经代谢常能更早诊断AD。然而,关于AD早期脑内神经代谢改变特点的报道较少。本研究使用PET显像技术研究AD早期脑内葡萄糖代谢改变规律,并探讨其与认知障碍之间关系,为使用PET技术早期诊断AD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使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4个年龄组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的神经行为学情况(2、3.5、5及8月龄,分别模拟AD不同疾病阶段)。之后,使用FDG-PET技术检测AD小鼠,研究特定脑区内(包括内嗅皮层、海马组织、额叶皮层、胼胝体、丘脑和纹状体)糖代谢水平(表达为相对FDG吸收值,即SUVR值)随年龄变化的特点,探讨检测特定脑区内糖代谢早期诊断AD的价值。同时,探讨AD小鼠海马内葡萄糖代谢水平与认知功能之间关系。结果:2月龄AD小鼠神经行为学正常,脑内未见淀粉斑块(Aβs)形成(临床前期AD);3.5月龄AD小鼠学习速度下降,但记忆力正常,脑内可见散在Aβs(亚临床期AD);5月龄AD小鼠学习和记忆功能损伤,脑内有明显Aβs(临床早期AD);而8月龄AD小鼠神经功能损伤加重,脑内存在广泛Aβs(临床中期AD)。FDG-PET显像提示2及3.5月龄AD小鼠的广泛脑区内糖代谢水平升高;而5及8月龄时糖代谢水平下降。定量分析显示,2月龄AD小鼠的内嗅皮层、海马组织和额叶皮层内SUVR值显著升高,显著区别于对照组,提示这些脑区内糖代谢显著升高可以早期诊断AD(症状前期);3.5月龄AD小鼠脑内SUVR值升高更为明显,而升高的SUVR值在5月龄AD小鼠显著降低,在8月龄AD小鼠则降至正常水平(症状期)。然而,纹状体和丘脑内SUVR值在3.5月龄AD小鼠显著升高,且在5及8月龄AD小鼠脑内SUVR升高更为明显。相关分析显示,症状期内,AD小鼠海马组织内SUVR值与MWM参数显著相关,提示海马组织内糖代谢水平能反映神经功能进展。结论:研究表明,APP/PS1转基因AD小鼠出现行为学改变前脑内已经出现葡萄糖代谢升高,其中以内嗅皮层、海马组织和额叶皮层内升高最为显著;认知障碍出现前,内嗅皮层、海马组织和额叶皮层内的糖代谢显著升高可以作为早期诊断AD的标记物;认知障碍出现后,海马组织内糖代谢水平可以监测AD进展。第二部分:人源性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的实验研究研究背景和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D)是痴呆的最常见类型,其特征性表现为患者认知功能减退、以及脑内广泛的淀粉样斑块(Aβs)形成和神经元退变。迄今为止,尚没有治愈AD的方法。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为AD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既往研究显示,AD小鼠的海马组织内移植NSCs能够补偿或替代脑内退变神经元,改善受损的神经功能。然而,关于人源性NSCs(hNSCs)移植治疗AD的报道较少。本研究探讨hNSCs移植对AD小鼠的治疗作用,旨在为临床使用干细胞技术治疗AD提供前期临床证据。方法:本研究使用8月龄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为对象,将hNSCs移植入双侧海马组织内,探讨AD小鼠神经行为学和神经病理的改变特点。同时,评估hNSCs在AD小鼠脑内存活、增殖、迁移和分化情况,探讨神经细胞、突触和神经连接的数目、形态以及超微结构的改变特点。此外,我们使用磁共振波谱技术(MRS)检测AD小鼠脑内神经代谢状态,探讨移植hNSCs后AD小鼠脑内神经代谢的改变情况。结果:移植hNSCs 6周后,AD小鼠的认知、学习和记忆能力显著改善,但焦虑状态无显著变化。移植的hNSCs能够在AD小鼠脑内存活、增殖和迁移分布于海马组织、胼胝体和额叶皮层等广泛脑区,且部分分化为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虽然脑内Aβs未见显著减少,但AD小鼠的海马组织和额叶皮层内神经元、突触和神经纤维密度显著增加,提示hNSCs能够改善AD小鼠脑内神经细胞数目和连接。超微结构分析显示,移植hNSCs后AD小鼠脑内的突触和神经纤维保持良好的结构状态。此外,MRS检测显示,移植hNSCs的AD小鼠的海马组织和额叶皮层内NAA及Glu水平显著增加,提示移植hNSCs能够改善AD脑内神经细胞的代谢活性。结论:结果表明,移植hNSCs能够改善AD小鼠的认知、学习和记忆能力,但不影响焦虑状态。hNSCs能够在AD小鼠脑内存活、增殖和迁移,并分化为中枢神经系统类型细胞。hNSCs主要通过提高AD小鼠脑内神经细胞的数目,改善神经网络连接和神经细胞代谢活性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本研究为临床使用NSC移植技术治疗AD的可行性提供了新的证据。
【图文】: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及人源性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实验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学位论文;若未爬上平台,则协助其达到平台,并停留15?20sec,且只小鼠每天上午训练一次。逡逑航行结束24h后,开始探索实验测试。从迷宫中撤除平台,面向缸壁点将小鼠投入水中,自由游泳60sec。记录小鼠在径(percentage邋of邋path邋travelled邋in邋target邋quadrant),在目标象ercentage邋of邋time邋spent邋in邋target邋quadrant),平均、游动速度(me平台象限的次数(number邋of邋target邋crossings)。使用邋Noldus邋Eth分析小鼠的行为轨迹,数据导出为Excel格式并保存。逡逑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及人源性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实验研究


软件进行分析小鼠的行为轨迹,数据导出为Excel格式并保存。逡逑P邋亦'.逡逑图1-1水迷宫实验中各区间的规划图。逡逑Figure邋1-1邋The邋schematic邋gram邋of邋the邋MWM邋pool.邋The邋escape邋platform邋was邋placed逡逑in邋the邋center邋of邋the邋Arena邋1.逡逑1.3.5邋MicroPET检测逡逑使用Inveon邋Micro-PET对小鼠进行FDG-PET检测。PET检测前,所有小鼠逡逑均禁食冰h以获得稳定的血糖水平。小鼠尾静脉预先留置静脉针。18F-FDG邋(111逡逑MBq/kg,,溶于0.2ml生理盐水中)经小鼠尾静脉针推注,注射过程中在专用的逡逑钨金盒内进行。之后,每只动物均独立放置于安静温暖的饲养笼里,饲养笼放置逡逑在有铅板防护的房间。40分钟后,小鼠经5%异氟烧/95%02吸入诱导麻醉,俯逡逑卧位置于检测床上,并使用2%异氟烷/98%02维持麻醉。使用循环水加热垫维持逡逑动物体温于37°C左右。然后,进行静态PET连续扫描(空间分辨率:1.35_;逡逑视场(FOV):邋12.7cm),同时行旋转57C0点源传输扫描进行衰减校正,整个检逡逑测过程共耗时23分钟。PET数据经二维滤波反投影算法重建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49.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梅,陈鸣凤;阿尔茨海默病文献计量分析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0年01期

2 逢迎春 ,王寿先,宋保华;早年生活危险因素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0年06期

3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常有额叶损害[J];河南医学研究;2000年03期

4 柴延丰,陈哲宇;阿尔茨海默病研究又有新进展[J];中国神经科学杂志;2000年04期

5 菲琳;;可缓解阿尔茨海默病病情的新药[J];国外医学情报;2000年02期

6 汪义朋,王建枝;早老素-1对阿尔茨海默病相关蛋白调节的可能途径[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1年01期

7 邵千里;15例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治[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8 ;工业化社区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率较高[J];河南医学研究;2001年03期

9 邵梅,汤荟冬;阿尔茨海默病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研究进展[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10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梅芳;;阿尔茨海默病的行为和精神症状及相关因素分析[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杜丽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成林平;黄绍宽;李玉梅;王延平;邓晓莹;;维生素干预治疗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唐微韵;;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照料工作中的心理慰藉问题探讨[A];第10次全国精神病学术交流会暨《中国民康医学》创刊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8年

5 周东升;徐银儿;连国民;于畅;陈中鸣;;老年人生活方式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性研究[A];2013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6 于恩彦;;对阿尔茨海默病认识的进展[A];2013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老年精神障碍学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7 郭忠伟;陈炜;;~1H-MRS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治中的应用[A];2013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老年精神障碍学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8 于恩彦;朱俊鹏;王珏;王欣慰;谭云飞;廖峥娈;仇雅菊;汪宏;;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全面-系统-长期”预防[A];第七届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9 崔德华;;脑衰老因素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中的所起的作用及防治[A];2009全国抗衰老与老年痴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10 陈生弟;杨红旗;孙治坤;崔佩菁;王红梅;;阿尔茨海默病的若干发病机制及治疗新靶点研究[A];2009全国抗衰老与老年痴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编译 姚立新;阿尔茨海默病防治:缺乏灵丹妙药[N];医药经济报;2010年

2 记者 刘正午;阿尔茨海默病成欧美第二大忧患[N];医药经济报;2011年

3 长沙市第一医院神经医学中心主任、主任医师 王爱民;您了解阿尔茨海默病吗?[N];大众卫生报;2012年

4 长沙市第一医院神经医学中心主任、主任医师 王爱民;门诊可排查阿尔茨海默病[N];大众卫生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李颖;为阿尔茨海默病正名[N];科技日报;2012年

6 上海市中医老年医学研究所教授 林水淼;阿尔茨海默病权变治疗可延缓病情进展[N];健康报;2013年

7 吴志 李淼;警惕盯上老年人的“杀手”阿尔茨海默病[N];科技日报;2013年

8 孙琳 本报记者 李颖;你是否关注阿尔茨海默病?[N];科技日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李蕴明;阿尔茨海默病困局待解[N];医药经济报;2014年

10 樱子 整理;为何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常迷路[N];医药经济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英茹;阿尔茨海默病的MRI结构与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杨平;中国南方人群阿尔茨海默病易感基因筛查及可能机制[D];复旦大学;2014年

3 李毅;FDG和PiB PET显像在Alzheimer's Disease早期诊断及临床分型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矫树生;依达拉奉对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5 李工博;杀虫剂DDT和hnRNPA1基因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6 邓青山;DISC1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PPswe/PS1dE9双转基因模型鼠认知功能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7 朱小群;磁共振波谱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和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8 姜红燕;云南汉族早发阿尔茨海默病家系的遗传学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9 李楠;人源性阿尔茨海默病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及Aβ单链抗体的筛选与初步效价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10 刘肖;工频磁场对阿尔茨海默病发生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刚;蚁群算法在求解阿尔茨海默病最优微阵列上的应用[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2 周江霖;应用点着色聚类方法识别阿尔茨海默病致病基因[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3 方杰;IL-17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4 张颖超;5-氨基吡唑-3-酮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测试[D];河北大学;2015年

5 付成燕;护士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知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4年

6 娄艳芳;非药物疗法干预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疗效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7 郭耀鹏;亲环素D抑制剂对阿尔茨海默病杂种细胞线粒体功能缺陷的保护作用[D];兰州大学;2015年

8 王婧;基于基因芯片微阵列数据的可比性识别阿尔茨海默病的候选基因[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9 陈影影;对DNA微阵列数据的聚类以识别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基因[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10 阎艳;阿尔茨海默病及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相关激素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D];苏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232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5232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4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