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脑靶向功能肽及其修饰纳米粒的脑内递药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30 18:58
【摘要】: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是四大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大约10%患有AD。随着人口老龄化,这一疾病的危害愈加突出;此外AD还逐步呈现年轻化趋势。AD给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带来很大影响,同时也给社会带来很大压力。AD的治疗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文献报道,多种蛋白多肽药物(如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碱性纤维生长因子等)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为神经退行性疾病如AD的治疗带来希望。但是,这些多肽蛋白类药物的体内稳定性差,易受酶降解,血中半衰期短;并且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使得这类药物难以入脑,不能实现直接给药用于脑部疾病的治疗。因此对于蛋白多肽类药物脑内递释的研究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临床意义。 为了增加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目前研究最为关注,也最具前景的策略是将纳米载药系统经受体介导胞吞转运入脑。但是目前报道的介导入脑的靶向功能基如转铁蛋白、胰岛素和OX26等都存在体内内源性蛋白饱和及竞争抑制问题,从而影响其介导入脑的效果。为了解决上述难题,本文采用噬菌体展示技术主动筛选新型的靶向功能基,并获得对小鼠脑部具有靶向性的噬菌体展示短肽TGN和CTY。该展示短肽具有低免疫原性、高靶向性和易于修饰的优点,并可以解决上述内源性饱和的问题。将筛选得到的噬菌体展示肽以共价连接的方式修饰到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EG-PLGA)纳米粒表面,由此构建新型的脑靶向递药系统。通过PEG-PLGA纳米粒包载蛋白多肽药物可以保护其不受体内环境降解,提高稳定性;纳米粒表面修饰的噬菌体展示肽可以发挥脑靶向作用而介导载药纳米粒入脑,提高对中枢疾病的治疗效果。 本文第一部分为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脑靶向功能肽,实验选择两种噬菌体肽库进行体内亲和筛选。利用Ph.D.-C7C肽库,经过筛选方式和筛选条件的优化,在多轮体内亲和筛选后获得五个单克隆噬菌体。其中三个单克隆噬菌体展示相同的序列,为CTSTSAPYC,其重复率为7.14%;其余两个单克隆噬菌体展示另一条序列,为CPMKSHTNC,其重复率为4.76%。将前者命名为Clone7-19,将其展示的基序即CTSTSAPYC命名为CTY肽。同样,利用Ph.D.-12肽库筛选获得一条序列为TGNYKALHPHNG的展示肽,其重复率高达60%,将其命名为TGN肽,展示TGN肽的噬菌体命名为Clone12-8。CTY连接FITC后(FITC-CTY)的活体分布显示其具有较好的脑靶向性。Clone12-8在免疫组化小鼠体内分布考察和荧光标记后(FITC-TGN)的活体分布结果显示也具有良好的脑靶向性。但这两条展示肽都较易被肾排泄,难以有效发挥脑靶向效果。 为了使上述展示肽能在体内长时间发挥脑靶向性,第二部分进一步将展示肽与具有体内长循环特性的PEG-PLGA纳米粒相结合,共同构建一类新型、高效的脑靶向递释系统。第二部分第一章采用乳化/溶媒蒸发法制备普通纳米粒(Nanoparticle, NP),通过纳米粒表面PEG链末端的马来酰亚胺基团(Maleimide, MAL)与展示肽TGN末端的巯基共价反应,将展示肽结合到纳米粒表面(TGN-NP),并对TGN-NP制备中的若干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以下条件:聚合物加入的总量为每份25mg, MePEG-PLGA与MAL-PEG-PLGA的比例为4:1,马来酰亚胺基与蛋白巯基的反应摩尔比为3:1,两者的反应时间为6-8h。按优化工艺制备的TGN-NP粒径在89nm左右,Zeta电位在—24mV左右,表面连接的TGN数目在195左右。利用纳米粒包载近红外染料DiR,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仪比较了NP、表面低密度修饰的TGN-NP (3:1)、高密度修饰的TGN-NP(1:1)以及高密度修饰的CTY-NP (1:1)尾静脉注射裸鼠后的活体分布及脑内递药特性。结果表明,TGN肽高密度修饰的纳米粒具有较好的脑靶向性,且显著优于CTY肽高密度修饰纳米粒、TGN肽低密度修饰纳米粒及NP,其能有效增加纳米粒的入脑量,而一定程度减少肝、肾等组织中的纳米粒聚集,有望作为脑靶向功能基介导更多药物入脑。 第二部分第二章对TGN-NP的脑内递药特性和毒性进行了体外评价。制备了载香豆素-6的NP和TGN-NP,体外泄漏实验证明,包载在NP和TGN-NP中的香豆素-6在pH4.0和pH7.4介质中的泄漏率均较低,提示可用于示踪纳米粒的体外行为。bEnd.3细胞摄取载香豆素-6的NP和TGN-NP的定性观察结果显示,在30、60、120min时,细胞对TGN-NP的摄取均显著高于NP。定量实验结果表明,bEnd.3细胞在不同纳米粒浓度、不同温度及不同时间条件下对TGN-NP的摄取均显著高于NP,且TGN-NP的摄取呈现时间、浓度和温度依赖性。说明bEnd.3细胞对于TGN-NP的摄取是一个主动转运过程。胞吞抑制实验提示,TGN肽对TGN-NP胞吞转运起着竞争抑制作用,TGN-NP主要通过穴样凹陷和巨胞饮两条途径被bEnd.3细胞内吞,并且该过程为高尔基体和溶酶体参与的能量依赖过程。细胞活力测定结果显示,在0.1~10mg/mL的浓度范围内, NP、TGN-NP和TGN为RGR的0~1级,具有良好的安全性。TGN-NP是一种有效、低毒的脑靶向药物递释系统。 第二部分第三章对TGN-NP的脑内递药特性进行了体内评价。建立了香豆素-6全血样品、组织样品测定方法,该方法专属性强,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回收率符合生物样品测定要求。小鼠尾静脉注射载香豆素-6的TGN-NP(剂量为50μg/kg香豆素-6)1h后脑切片的结果显示,TGN-NP在第三脑室、皮层及海马区域的分布均显著高于NP。以香豆素-6作为荧光探针,以NP作对照,采用药动学方法考察了TGN-NP (3:1)和TGN-NP (1:1)的脑内递药特性,ICR小鼠尾静脉注射TGN-NP (3:1)和TGN-NP (1:1)的脑靶向指数分别为2.83和3.78,脑靶向效果良好:TGN肽的修饰能有效提高纳米粒的脑内转运。其他组织的分布结果表明,NP和TGN-NP主要分布在脾,其次是肝和肺。CD68细胞染色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高剂量(18Qmg/kg)的TGN-NP不会引起Balb/c鼠大脑、小脑、心和肺的巨噬细胞增多,仅对肝和肾产生短暂的、一过性的轻微毒性,低剂量的TGN-NP不会引起脾的急性毒性反应。 第二部分第四章将TGN-NP包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多肽药物NAP,研究其用于多肽蛋白药物脑内递送的可行性。采用复乳/溶媒蒸发法制备载多肽药物NAP的NP (NP/NAP);与TGN肽共价连接后制备载NAP的TGN-NP (TGN-NP/NAP);其粒径均在150nm左右,Zeta电位约为一19mV。采用双侧海马定位注射Aβ1-40聚集肽构建小鼠AD模型,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NAP制剂对于小鼠学习能力及空间记忆障碍的治疗和改善作用。通过测定小鼠脑皮层与海马中乙酰胆碱酯酶和乙酰胆碱转移酶活力以及病理切片评价NAP制剂对中枢胆碱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根据行为学研究、生化指标和病理切片结果,NAP溶液直接静脉注射或是皮下注射对于Aβ1-40所致小鼠老年性痴呆无改善作用,即使皮下注射剂量提高5倍(10μg/kg),对记忆能力及生化指标等的改善作用仍然不够理想。将NAP包载入NP后,能提高NAP在动物体内的稳定性,因此一定程度上改善小鼠的空间记忆障碍,但是NP/NAP在高剂量时(4μg/kg)仍未能使Aβ140所致小鼠老年性痴呆的记忆能力及生化指标恢复至正常水平。而将包载NAP的纳米粒表面修饰TGN后,能够显著提高NAP脑内递送的效率,在剂量比NAP溶液静脉注射及皮下注射低一倍的情况下(1μg/kg),已经能够产生明显的空间记忆改善作用,而将剂量提至2μg/kg和4μg/kg时,能显著降低小鼠大脑皮层与海马区的乙酰胆碱酯酶含量,提高乙酰胆碱转移酶含量,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小鼠无显著性差异。说明TGN-NP能够高效递送NAP等体内稳定性差、难以透过血脑屏障的蛋白多肽药物,具有良好的脑靶向性,有望显著提高对AD治疗效果。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749.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志友;王宏顺;;表面修饰纳米粒脑靶向递药系统的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药;2009年07期

2 廖应熙,李泽辉;纳米给药系统的研究与比较[J];天津药学;2003年04期

3 杨哲;纳米制剂技术在靶向制剂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医学工程;2003年06期

4 王学清,陈真,戴俊东,张涛,夏桂民,张强;不同助悬剂对环孢素A羟丙甲纤维素酞酸酯纳米粒大鼠口服后体内相对生物利用度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3期

5 陈军,易以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胰岛素聚乳酸纳米粒中胰岛素的含量[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6 谭军;王小丽;刘美洲;曾昭武;张蕾;;阿奇霉素聚丁氰基丙烯酸酯纳米粒的制备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J];中国医学工程;2007年10期

7 文爱东,陈江浩,吴道澄,赵磊;多柔比星纳米粒在大鼠体内的靶向性分布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1年06期

8 张良珂,侯世祥,毛声俊,宋相容,陈彤;叶酸偶联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工艺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4年02期

9 张耕,易以木;苦参素磷脂纳米粒的研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4年09期

10 张阳德,李浩,李玉坤,龚连生,黄秋,林孙颖,席浩;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体外杀伤肝癌细胞的实验研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4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函;徐琳;朱光洁;董磊;张俊峰;高下;;聚乙酰亚胺纳米粒转染离体培养C57BL/6J小鼠耳蜗基底膜的实验研究[A];2010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马淑燕;欧阳五庆;刘玉梅;;硫酸长春碱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毒性研究[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邓联东;蔺晓娜;邢金峰;董岸杰;;聚乙二醇/聚氰基丙烯酸酯嵌段共聚物载药纳米粒的研究[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8年年会暨首届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李树珍;欧阳五庆;;藤黄酸-聚乳酸纳米粒的研制及对肝癌细胞HepG2的体外抑制作用[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裴澄;李晶明;孙乃学;;环孢霉素A纳米粒对体外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段友容;张志荣;;PELGE载药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组织分布及药代动力学研究[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7 侯静文;张妍婷;郭圣荣;刘黎;;酶催化合成两亲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b-聚酯及其在药剂学中的应用[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8 段友容;朱思君;王庆瑞;刘洁;张志荣;;PELGE载药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组织分布及药代动力学研究[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张慧珠;张其清;;乙酰化普鲁兰多糖的合成、表征及其载药纳米粒研究[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8年年会暨首届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黄伟;崔光华;高钟镐;贺俊峰;周旭;;PicoGreen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载pDNA纳米粒中pDNA的包封率[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 纪小龙;纳米技术在开拓新药中应用前景[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2 ;磁性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在移植性肝癌模型中的磁靶向性[N];中国医药报;2003年

3 记者 白毅;复合物纳米粒可作为胰岛素口服给药新载体[N];中国医药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刘云涛;DDS研发 唱响制剂时代主旋律[N];中国医药报;2007年

5 吕工;脑靶向给药研究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3年

6 甘勇 林艳琼 陈庆华;微粒系统用于眼用制剂成新趋势[N];中国医药报;2006年

7 李悦恒邋张勇;纳米技术广泛用于眼部给药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徐兰山邋阮湘华;纳米生物:创新在起跑线[N];科技日报;2008年

9 张中桥;四医大西京医院发现纳米粒可作 VEG F基因载体[N];中国医药报;2007年

10 ;上海中药研究所制备出氟苷新型给药系统[N];中国医药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婧炜;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脑靶向功能肽及其修饰纳米粒的脑内递药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2 张静;油酰壳聚糖纳米粒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蒋青锋;脑靶向银杏内酯B纳米粒及其两亲性载体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4 孙望强;大分子纳米粒的制备工艺及其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陈名懋;选择性胆甾化壳聚糖衍生物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6 范辉;超分子纳米粒作为抗肿瘤药物和基因协同给药体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李倩;油酰海藻酸纳米粒口服运送载体的制备与性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8 张玮;基于微针给药的靶向黑素细胞抗色素沉着纳米粒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9 黄容琴;脑靶向树枝状高分子纳米基因递释系统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张雪琼;羧甲基壳聚糖智能释药肝靶向纳米传递系统的构建与评价[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斌生;载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壳聚糖纳米粒载体的制备和转染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2 佟媛;载银杏内酯A纳米粒的制备与理化性质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3 郭妍;纳米生物技术治疗肝癌:p53-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和转染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4 王娜;治疗高尿酸血症UOX脂质纳米粒的初步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5 张庆莲;米托蒽醌聚乳酸纳米粒的制备和细胞摄取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吉顺莉;紫杉醇PLGA口服纳米粒的制备及生物利用度的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7 王同力;Tf-BCNU-PLGA纳米粒制备及其对鼠C6胶质瘤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8 蒋妮;三种齐墩果酸纳米粒的制备及质量评价[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9 乔伟立;用于两种药物控制释放的纳米粒/静电纺丝复合纤维给药系统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10 应晓英;纳米粒载体与A549肺上皮细胞的相互作用及其体内药效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5680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5680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c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