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抑郁症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及治疗后的变化与疗效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0-04-07 22:57
【摘要】: 目的:研究抑郁症患者与正常人性激素的差异;性激素水平对不同年龄段抑郁症患者的影响;不同药物治疗后性激素水平的改变以及与疗效的相关性。 方法:抑郁症组80例(男、女各40例),正常对照组60例。以化学发光仪分别测定抑郁症组基线期及疗后8周孕酮、雌二醇、泌乳素、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及睾酮浓度,及正常对照组孕酮、雌二醇、泌乳素、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及睾酮浓度。抑郁症组按年龄跨度分为三组。女性分为:一组:年龄18-29岁;二组:年龄30-41岁;三组:年龄42-53岁。男性分为:一组:年龄18-34岁,二组:年龄35-50岁,三组:年龄51-65岁。抑郁症组分别随机选用文拉法辛缓释剂或帕罗西汀抗抑郁治疗,基线期及疗后1,2,4,8周分别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不良反应观察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安全性。分析抑郁症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性激素水平的差异,不同年龄段抑郁症患者各性激素水平的差异,抑郁症患者疗前疗后性激素水平的差异,不同药物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疗效与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 结果:女性抑郁症患者治疗前血清雌二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促黄体生成素高于正常对照组,睾酮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孕酮、泌乳素、卵泡刺激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女性抑郁症患者血清促黄体生成素仍显著高于于正常对照组,睾酮水平仍高于正常对照组,雌二醇水平升高到正常水平,治疗后女性患者孕酮、泌乳素及卵泡刺激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男性抑郁症患者的治疗前睾酮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血清睾酮水平较疗前有所升高,但低于正常对照组,泌乳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男性抑郁症患者雌二醇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经年龄分层以后,女性抑郁症患者治疗后雌二醇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女性第二组和第三组年龄组治疗后睾酮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男性抑郁症患者各年龄组治疗后雌二醇和睾酮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男性老年组孕酮和泌乳素水平在治疗后也显著升高。与女性患者相比,男性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性激素变化更复杂。经文拉法辛和帕罗西汀分别治疗后,女性患者两药治疗后雌二醇水平均有显著升高,睾酮水平均明显下降,而男性文拉法辛组治疗后雌二醇、睾酮、孕酮均明显升高。以疗效分组,男性抑郁症患者临床痊愈组治疗前雌二醇和睾酮水平明显低于非痊愈组,治疗后临床痊愈组雌二醇水平高于非痊愈组,非痊愈组治疗后卵泡刺激素和促黄体生成素水平明显高于临床痊愈组。女性抑郁症患者临床痊愈组治疗前雌二醇水平明显低于非痊愈组。男性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HAMD分值与疗前雌二醇水平呈正相关,女性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HAMD分值与疗前雌二醇水平呈负相关。提示不同的抗抑郁药物治疗后,对男女的性激素水平存在不同的影响,而疗前雌二醇水平的变化可能是预测抑郁症患者预后的一个生物学指标。 结论:(1)女性抑郁症患者存在雌激素水平的下降,睾酮水平上升。男性患者睾酮水平明显下降,经抗抑郁治疗后女性雌激素水平回复到正常水平,男性睾酮水平有所升高,仍未回复正常。(2)经年龄分层,女性抑郁症患者三个年龄组雌二醇水平治疗后均明显升高,30-53岁年龄段患者睾酮水平明显下降。男性患者各年龄组治疗后雌二醇和睾酮水平明显升高。老年男性患者性激素变化更为复杂。(3)抗抑郁药物对抑郁症患者的性激素水平有一定影响,但未使其完全恢复正常,疗效痊愈组性激素变化较明显。男性抑郁症患者HAMD分值与疗前雌二醇水平呈正相关,女性抑郁症患者HAMD分值与疗前雌二醇水平呈负相关,疗前雌二醇水平的变化可能是预测抑郁症患者预后的一个生物学指标。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749.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东立;;警惕:抑郁症就在你身边[J];大众心理学;2004年11期

2 ;感叹号!抑郁症![J];科技与企业;2010年03期

3 麦良辉;;抑郁症概述[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0年08期

4 ;抑郁症的19条报警信号[J];民间传奇故事(A卷);2011年08期

5 易淑华;;微笑型抑郁症——中年人的无形心理杀手[J];大众心理学;2006年11期

6 唐江琼;秦旭平;;抑郁症与心脏病[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1年04期

7 叶子明;;减肥可改善抑郁患者的症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9年12期

8 陈美英;;抑郁症97例综合医院门诊误诊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1年02期

9 家岩;;听详过“心的感冒”吗?[J];科技与企业;2010年02期

10 蒲蜀湘;;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共性与区别[J];中国社区医师;2011年3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师建国;;抑郁症的识别与心理治疗[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跃华;张兰凤;;抑郁症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目标探讨[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莹;周成业;刘朋;王云凤;;缺血性卒中患者抑郁症状与发病部位的Logistic回归分析[A];2009香港-北京-杭州内科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内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孙达;许唯;占宏伟;刘洪彪;;抑郁症患者rCBF变化与局部脑功能关系的探讨[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9册)[C];2009年

5 樊浩华;;抑郁症患者的人身安全监控[A];河南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6年

6 吴珂;;脑卒中病人与抑郁症[A];2007河南省精神卫生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7年

7 林有道;倪秀英;;慢性精神分裂症203例抑郁症状的临床调查[A];中国民政精神医学第四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8 张卫华;;抑郁症相关的慢性失眠的鉴别:附个案2例[A];第2届中国睡眠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9 张培琰;;神经可塑性——抑郁症病理生理的新探索[A];全国精神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及研究新进展学习班、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10 蔡宗强;严春寅;侯建全;;伴有抑郁症状的前列腺增生的外科治疗[A];21世纪男科学——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男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丰;雄鼠袭崽 祸起孕酮[N];中国人口报;2003年

2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罗照春;3G时代如何防抑郁[N];健康报;2010年

3 记者 郑石隐 实习生 张送萍;抑郁症反思录:一个公务员的非正常死亡[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4 张献怀;抑郁症:人类第一号心理杀手[N];大众科技报;2011年

5 朱文娟;切勿忽视大学生抑郁症状[N];威海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强晓玲;“林黛玉就是典型”:专家把脉抑郁症[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7 朱本浩;抑郁症并非全由“心病”所致[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8 禾丰;女性——谨防抑郁症状[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9 胡伟力;怎样诊断抑郁症[N];大众卫生报;2008年

10 ;抑郁症,离你有多远[N];卫生与生活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华;抑郁症动物模型与脑血管因素相关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常翼;抑郁症视觉前注意加工事件相关电位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3 从恩朝;儿童期性侵犯与女性抑郁症的风险关联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张江华;大学生抑郁人际高风险—应激模型实证研究—多时段追踪和抑郁症患者大脑灰质密度的VBM分析[D];中南大学;2011年

5 冯正直;中学生抑郁症状的社会信息加工方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吴辉;辽宁省医护人员中职业紧张反应、职业紧张源及抑郁症状关系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7 刘晓华;抑郁症遗传模式及其与CREB1、BDNF基因的关联和表达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吴文峰;儿童抑郁症状应激—认知易感模型的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李节;孕妇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邝慧芳;针灸结合药物治疗抑郁症伴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敏;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抑郁症及其和预后的关系[D];延边大学;2010年

2 杨安芳;住院烧伤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王新;阈下抑郁者对情绪词汇的注意偏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宋蕾;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多种事件相关电位的对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胡安艳;云南省中学生抑郁症状现况及其家庭、学校因素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0年

6 肖剑平;孕酮对兔窦房结细胞电生理特性的影响[D];新疆医科大学;2001年

7 熊莉;童年中期受欺负、抑郁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春莉;合理情绪疗法对提高患者自我概念的随机对照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9 沈珏;抑郁对冠心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值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陆崇;乳腺癌抑郁症调查及疏肝解郁法干预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184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6184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9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