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利培酮增加高血压大鼠脑卒中易感性及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8 15:41
【摘要】:利培酮是新型的抗精神病药物,能较好消除或明显改善精神病患者的精神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日趋广泛,已成为首选的一线治疗药物。大多数临床医生认为,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及其相关症状,特别是阴性症状,皆有较好的疗效,认为本药具有见效快,用量小,副作用不需处理之优点,为一安全有效的新型抗精神病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随着利培酮应用的日渐广泛,关于其副作用的报道也不断出现,其中,关于利培酮增加脑血管意外风险的报道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一严重的副作用将直接影响到其临床应用。 考虑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较好的疗效以及在临床应用的广泛程度,对这类药物与脑血管意外的关系进行研究,甚至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就显得十分必要。目前,关于利培酮增加脑血管意外风险的大部分报道均为临床调查研究,缺乏直接证据,机制也不明确,故一直存在争论,关于利培酮是否会诱发脑卒中,直到现在也没有定论。鉴于脑卒中的致命致残的严重后果,在本研究中,我们拟通过利用动物模型,明确利培酮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否有加重损害的作用,并做进一步的机制研究。 实验一:急性实验,观察利培酮对SHR-SP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手术后梗死面积的影响。 30只雄性SHR-SP,20-22周龄,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利培酮0,0.8和2.4 mg/kg一个月。然后进行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手术,各给药组和空白组进行对比,观察梗死面积占半脑面积的百分比是否有显著性变化。 结果显示,给予SHR-SP利培酮一个月并作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手术后,相比空白组,给药组的梗死面积占半脑面积的百分比有显著的增加,而且随着剂量的增加,梗死百分比也随之增加。 实验二:长期实验,观察终生给予利培酮对SHR-SP生存时间的影响。 四月龄SHR-SP,45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5只,终生分别给予利培酮0,0.8mg/kg/d,2.4mg/kg/d。将药物按动物每日的食料量掺入大鼠标准饲料中,动物自行食用,不施加其它干预措施,长期喂养。动物自由饮水,三组动物的室内温度、相对湿度及光照时间均相同。定时观察,记录动物生存时间。 结果显示,终生给予利培酮后,0.8mg/kg/d组大鼠的生存时间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2.4mg/kg/d组的大鼠,生存时间明显的缩短。 实验三:急性实验,观察利培酮对SHR和WKY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手术后梗死面积的影响。 20只雄性SHR,20-22周龄,随机分成2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利培酮0和2.4 mg/kg一个月。然后进行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手术,给药组和空白组进行对比,观察梗死面积是否有变化。WKY部分同SHR。 结果显示,相比空白组,SHR大鼠的梗死面积有明显的增加,而WKY组则没有明显的变化。 实验四:观察一个月给予利培酮后,对大鼠血压和体重的影响。20只雄性SHR-SP,20-22周龄,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利培酮0和2.4 mg/kg/d一个月,然后观察体重,用尾动脉测压法测量血压。雄性SHR和雄性WKY进行同样的实验操作。 结果显示,给予利培酮一个月后,大鼠的血压和体重均没有明显的变化。实验五:利培酮对WKY大鼠炎症指标的影响。 培养WKY胎鼠大脑皮层小胶质细胞,分别给予利培酮0, 0.3, 1, 3, 30μM,观察利培酮对正常的小胶质细胞以及内毒素诱导炎症模型后的小胶质细胞的影响。 结果表明,不管是对正常的小胶质细胞,还是对内毒素诱导炎症模型后的小胶质细胞,利培酮均没有促进炎症的作用。 实验六:利培酮对WKY和SHR-SP大鼠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雄性WKY大鼠,20-22周龄,6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3只,分别给予利培酮0和2.4 mg/kg/d一个月,然后做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手术,24小时后处死取脑,切割出同侧且包含梗死部位的体积大致相等的脑组织,测量SOD和GSH-Px的活力以及MDA的含量。 结果表明,利培酮对WKY和SHR-SP大鼠氧化应激各指标的活力均没有显著的影响。 实验七:利培酮对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影响 培养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观察利培酮对SHR-SP和WKY大脑皮层神经元的毒性,剂量分别为0, 30, 60, 90, 120, 150μM(n=6)。先用MTT法测量,然后根据实验结果,再用流式细胞术加以验证和确认,剂量分别为0, 30, 60, 90μM(n=6)。由此确认不能产生细胞毒性的剂量为0, 30, 60, 90μM。 分别制作双氧水诱导凋亡模型和氧气-葡萄糖剥夺凋亡模型,观察利培酮对大脑皮层神经元凋亡模型的影响。先用MTT法测量利培酮对WKY和SHR-SP两种模型凋亡神经元的影响(n=6),再用流式细胞术和TUNEL检测利培酮对双氧水造模WKY,SHR和SHR-SP三种凋亡神经元的影响,以确定利培酮对神经元产生影响是否与血压因素有关。 结果显示,在剂量0, 30, 60, 90μM时,利培酮不能产生细胞毒性。在这三个剂量下,不管是MTT法,流式细胞术还是TUNEL,都可检测到利培酮能够明显的促进SHR-SP和SHR的细胞凋亡,而对WKY没有影响或者影响很小。实验八利培酮对大脑超显微结构的影响 雄性SHR-SP,6只,20-22周龄,随机分成2组,每组3只,分别给予利培酮0和2.4 mg/kg/d一个月。同样,雄性WKY,数目、分组和给药与SHR-SP相同。一个月后,用日立H-7000电子透射显微镜观察两组脑部超显微结构的不同之处,以观察利培酮对两种大鼠大脑超显微结构的影响。 另外,取雄性WKY和SHR-SP,数目、分组和给药均与上述相同。一个月后,施行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手术,同样用电镜观察脑部超显微结构,以观察利培酮是否会加重脑梗死的损害。 结果显示,喂养利培酮一个月后,SHR-SP和WKY的微血管内皮细胞空泡化,线粒体损伤,染色质聚积,溶酶体增加。再施行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手术,空白组本身有一定损害,但给药组的脑部损害比空白组更加严重。 结论:1.利培酮能够增加脑卒中风险性。2.利培酮的这一不良作用建立在高血压基础上。3.利培酮能够增加Bax的表达,进而通过线粒体途径,导致细胞凋亡,最终增加高血压大鼠的脑卒中易感性。4.利培酮还能损伤大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血管通透性和管壁弹性。
【图文】:

连续监测系统,计算机化,血压,小鼠


第二军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素化生理盐水回推导管中的血液后,经转动装置和灌注三通管与压力换能器连接。同时灌注三通管与恒速推注泵连接,以 1μl/min 的速度推注 20IU/ml 肝素化等渗葡萄糖溶液。整个管道系统应排净气泡以免影响血压波形。每搏血压信号经压力换能器转换为电信号,经生理记录仪放大,由计算机实时记录每搏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心动间期(heart period, HP)等。血压和心动间期分别以特定要求时间内连续每搏血压及心动间期的均值表示,血压波动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BPV),以及心动间期变异性(heart period variability, HPV)则分别用相同特定时间内连续每搏血压及心动间期的标准差表示。具体见图 2。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11年 第09期 医药卫生科技辑

散点图,计算机化,连续监测系统,血压


计算机化清醒自由活动小鼠血压连续监测系(10μg/kg),使血压升高 20-40mmHg,量出 BRS 的基础步骤。心动周期,提取血压与心动间期数据,并 EXCEL 文件,应用快捷键“Ctrl+w”小值到最大值后 6 个数据的包含 SBP 和移至 D、E 两列,使得最左下脚的数据定行程序化分析的关键步骤。b”作 X、Y 散点图和直线回归,出现 7 个,心动间期为纵坐标的,,并包括依次后退直线的斜率即为 BRS。。,涉及到 EXCEL 和 TXT 数据保存的问
【学位授予单位】:第二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749.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玉红,唐振坤,杨永信;利培酮致低血钾麻痹1例[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8年06期

2 翁茵茵,张心保,陈进,喻东山;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8年02期

3 周建初,金初林;利培酮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三例报道[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9年01期

4 张小明,刘晓伟;利培酮治疗强迫症的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9年01期

5 张磊,陈康,潘能荣;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比较[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9年01期

6 王刚,舒良,范建华,蔡焯基;利培酮临床治疗效应与5-HT_(2A)受体基因启动子多态性的关系[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0年05期

7 刘广敬!252000,于春芳!252000,王莉敏;利培酮致兴奋躁动二例[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0年01期

8 郑曾生,黄金明,余秀云;利培酮与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年02期

9 刘庆海,李秀玲;利培酮并小剂量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J];山东精神医学;2001年01期

10 赵树雄;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观察[J];山西临床医药;200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鸿雁;张云峰;张雷萍;;UPLC-MS/MS检测生物样品中的利培酮[A];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学术交流会(2010景德镇)论文集[C];2010年

2 张莉;焦正;姚邹青;仲艳;钟民康;郁韵秋;;人血浆中利培酮及其代谢物9-羟基利培酮的LC/MS法测定[A];第十五次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文集(下册)[C];2005年

3 褚建平;刘银富;薛秋霞;刘文献;石晓燕;;利培酮与氯氮平对心电图影响的比较[A];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社临床心身疾病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杨贵刚;谭云龙;张五芳;周东丰;;利培酮合并西乐葆和/或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急性发作未服药精神分裂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朱峰;梅其一;沈建红;李哲;蒋萍;胡颖萃;杨勇;刘金华;刘期春;;注射用利培酮微球对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刘英洁;;利培酮口服液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分析[A];河南省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培训班及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C];2011年

7 卢桂华;王世锴;陶百平;;长效利培酮微球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远期疗效研究[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普兴富;;利培酮在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中的应用[A];玉溪市第四届精神科学术年会暨心身疾病综合治疗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王新法;王振英;马振武;;氟西汀联合利培酮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A];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社临床心身疾病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李莹;曹红军;;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影响的观察[A];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社临床心身疾病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市普仁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陆伯华;脑卒中各期的血压处理原则[N];健康报;2002年

2 本报实习记者 张良如;脑卒中:用时间“赢”回大脑[N];健康时报;2004年

3 主任医师 陈福新;脑卒中之后防痴呆[N];医药经济报;2009年

4 北京天坛医院 朱丽丽;预防脑卒中 我们作些什么[N];北京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李颖;诱发脑卒中的“定时炸弹”[N];科技日报;2010年

6 记者 王丹;脑卒中筛查防控技术亟待提高[N];健康报;2010年

7 卫讯;未来三年我国将完成100万人脑卒中筛查[N];中国医药报;2010年

8 记者 杨林 通讯员 兰天;卫生部脑卒中 筛查与防治基地落户我省[N];江西日报;2011年

9 巴鹤霖;我区首家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成立[N];华兴时报;2011年

10 生焰明 李玉成;脑卒中可早期抗凝防治[N];健康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书伟;利培酮增加高血压大鼠脑卒中易感性及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2 张欢;中国人群总胆固醇水平与脑卒中及其亚型关系的前瞻性研究暨脂联素与心血管疾病的meta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3 贾志丹;含硒桥联环糊精对卒中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P)脑卒中的治疗及作用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梁辉;TGF-β1基因SNPs及单体型分子标志与长沙汉族人群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谭建聪;GNB3、eNOS基因多态性和相关环境因素对高血压和脑卒中的影响[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6 蔡骅琳;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和尿液的代谢组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7 王爱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脂血症中医病理模型构建及针刺特异性治疗作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2年

8 孙芸;精神发育迟滞和脑卒中候选基因的连锁不平衡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7年

9 南光贤;Hhcy代谢关键酶MTHFR、CBS基因突变与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潘晓平;队列人群冠心病、脑卒中死亡的统计分析方法探讨[D];四川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蓉;发热对脑卒中预后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4年

2 曾宪容;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预试验报告[D];四川大学;2002年

3 杨艳晖;农村贫困地区男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及其残疾程度与经济负担的调查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4 张美霞;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及危险因素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5 赵慧;近期感染作为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3年

6 宋继东;同型半胱氨酸与脑卒中的关系及酶联免疫(STE)法检测血浆Hcy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金波;小脑梗死11例临床分析[D];浙江大学;2007年

8 陈建锋;口服避孕药与基因多态性对脑卒中发生影响的初步探讨[D];南京医科大学;2001年

9 李东芳;双轴诊断脑卒中急性期情感障碍的临床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10 沈甜;针刺治疗脑卒中下肢肌张力增高的临床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6195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6195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3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