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烯磷脂酰胆碱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作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2 15:52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导致老年人发生痴呆最常见的原因。它是指发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的一种原发性退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它是一种持续性的高级神经功能活动障碍,即在没有意识障碍的状态下,记忆、思维、分析判断、视空间辨认、情绪等方面的障碍。随着研究的进展,我们明确知道AD的标志性分子病理机制,即由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Aβ)组成的斑块和由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组成的纤维缠结。并且脑内Aβ斑块的数量与痴呆程度有密切关系。到目前为止,对于AD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主要局限于改善症状及延缓疾病进程,尚无有效的药物能够大幅度提高认知功能及逆转疾病进程。 用Aβ海马注射造成Aβ沉积的AD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AD的病理改变,即与神经元相关的Aβ沉积,且出现了以记忆功能障碍为主的认知功能障碍。该模型对于AD的致病机制研究及寻求AD治疗方法及药物做出了巨大贡献。多烯磷脂酰胆碱(Polyene Phosphatidyl Choline, PPC)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肝病辅助治疗药物,它是指卵磷脂结构中的甘油三酯骨架上不饱和脂肪酸键连接了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和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 ,AA)的磷脂酰胆碱。研究表明DHA对于Aβ毒性及Tau蛋白的磷酸化都有保护作用;AA对于衰老大鼠海马神经元的细胞膜的流动性具有保护作用,且有利于增加神经突触的可塑性。 基于以上的背景,本研究制备了AD大鼠模型,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进行治疗,通过水迷宫实验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对于AD模型大鼠的认知行为学改变的影响;并通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对AD模型大鼠脑内形态学改变、Aβ含量、胶质细胞活化和突触结构改变的影响。进而评价其治疗作用及可能的治疗机制。为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对于AD的治疗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主要结果如下: 一、Morris水迷宫实验行为学改变①定位航行实验(记忆训练测试):通过从四个象限位置找到隐匿于水面下平台的时间来评价。PPC处理改善了Aβ灌注模型大鼠的记忆获取能力。②空间探索实验(记忆保留测试):通过对在曾经放置平台的象限内游泳时间和游程分析来评价各组大鼠的空间探索能力。PPC处理Aβ模型大鼠可以改善其被损伤后记忆保留能力的降低。 二、海马组织的尼氏形态学染色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针道处及灌注部位均显示有明显的尼氏体数量增加,并有明显的神经元缺失;PPC处理组与模型组比较,针道处及灌注部位尼氏体的数量明显减少,神经元缺失数量明显减少。对各组选定区域尼氏体数量进行统计分析,与模型组比较,PPC处理组针道处及灌注部位尼氏体的数量明显减少;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PC处理组的尼氏体数量仍有显著性增加。 三、海马注射区Aβ免疫组化染色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针道处及灌注部位有明显的Aβ沉积,并有较多的神经元坏死和缺失;PPC处理组与模型组比较,针道处及注射部位Aβ沉积明显减少,且神经元坏死和缺失区域明显缩小。PPC处理组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比较,针道处及灌注部位有少量的Aβ沉积,并有少量的组织坏死区。 四、胶质细胞活化改变大鼠海马CA1区注射Aβ1-40后,可见注射区域星形胶质细胞明显增殖活化,表现为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细胞显著增多,胞体变大,突起增粗增长;PPC处理后注射区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情况减弱。注射区域小胶质细胞明显增殖活化,表现为免疫荧光性Iba1阳性小胶质细胞细胞显著增多,呈密集小颗粒状;PPC处理后注射区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减弱。 五、透射电镜下突触超微结构变化正常大鼠海马CA1区显微结构清晰,突触结构正常,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及突触小泡明显可见;注射Aβ1-40后,CA1区显微结构模糊,正常突触破坏,突触小泡崩解消失;给予PPC后,混乱的CA1区显微结构恢复正常,可见明确的突触前后膜、突触间隙及突触小泡。 综上所述,我们的实验证实了多烯磷脂酰胆碱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β-淀粉样蛋白灌注AD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及形态学改变,并且有胶质细胞和和突触结构的改变。我们的研究是首次将PPC这个临床上治疗肝病的药物引入到AD的治疗研究中。尽管PPC对于A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具体是遵循何种机制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从结果来看确实是对于AD有一定的治疗和改善作用。PPC具体是是通过什么途径减轻和逆转AD的行为学及病理改变将会是一个很有研究意义的课题,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会从进一步的神经行为学,β-淀粉样蛋白代谢通路、神经元丢失、神经免疫及神经发生等机制等各个方面进一步阐述,以期为临床治疗AD提供进一步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749.16
本文编号:2636678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749.1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郐学先;于建春;张兰;;以微管相关蛋白Tau为靶点的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史俊;石杉碱甲-磷酸川芎嗪复方干预阿尔茨海默症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2 贺桂琼;1. γ-分泌酶中Aph-1和Nicastrin蛋白降解途径的研究 2. 丙戊酸钠对Alzheimer's病的作用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3 熊鲲;BACE-1在大鼠嗅球内分布、活性和调节的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4 张振清;红景天苷对Aβ_(1-40)所致AD实验模型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董江涛;γ-分泌酶抑制剂LY411575类似物的合成[D];山东大学;2011年
2 陈洪;丁基苯酞对阿尔茨海默病果蝇模型作用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3 赵悦;老龄大鼠脑线粒体外周苯二氮卓受体(PBR)的变化及其对麻醉诱导剂阿托品的反应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4 宣烨;3-CH_2CH_2COOCH_3取代/VA二唑并[5,,4-d][1,5]-苯并硫氮杂卓衍生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366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63667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