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运动抗创伤后应激障碍作用与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3 23:11
【摘要】: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一种经历威胁性事件所引起的延迟性或持久性的应激性焦虑精神障碍。许多研究发现适度、规律的运动不但可以健体,还可以健脑,有效提高认知功能、改善心理状态、预防脑相关的疾病和心理障碍。本研究从制备创伤后应激障碍模型入手,通过时间依赖性敏化(Time-dependent sensitization,TDS)模型和条件恐惧(Fear conditioning,FC)模型来评估适度跑台运动的抗PTSD作用,探讨在造模早期预防性给予4-5周的跑台运动预防和治疗PTSD发生的可能性,并进一步探讨运动治疗TDS模型大鼠可能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首先通过测试大鼠焦虑样行为评价运动抗PTSD效应;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技术用于测定TDS大鼠海马和前额叶皮质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水平、Elisa试剂盒检测海马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用于检测BDNF/PI3K/Akt/CREB蛋白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蛋白表达。结果:(1)与正常对照CON组相比,TDS组大鼠均出现了焦虑样行为,例如僵住时间的增加(P0.001)以及进入开臂次数百分比减少(P0.05),而运动和舍曲林均逆转了这些行为缺陷(P0.05)。(2)与正常对照CON组相比,FC组和EXT组第6天僵住时间均显著升高(P0.001),而EXT组与FC组僵住时间无统计学差异,而运动和舍曲林僵住时间均显著降低大鼠僵住时间(P0.05)。(3)单胺神经递质测定显示,TDS大鼠海马中的5-羟色胺(serotonin,5-HT)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前额皮质中的多巴胺(dopamine,DA)水平显著升高(P0.05),跑台运动显著增加了海马中5-HT水平(P0.05),并降低了前额皮质中DA水平(P0.05)。(4)Elisa试剂盒检测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TDS组大鼠海马TNF-α水平显著增高(P0.05),而跑台运动显著减少了大鼠海马TNF-α水平(P0.05)。(5)Western数据表明,与CON组相比,TDS大鼠海马BDNF、TrkB、pAkt、pCkB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P0.01),与TDS组相比,运动组大鼠海马中BDNF、TrkB、pAkt、pCREB均显著性降低(P0.05、P0.01)。以上结果提示,跑台运动改善了两种大鼠创伤后应激障碍模型中的情境恐惧条件反射和焦虑样行为。可能涉及单胺神经递质例如海马5-HT水平,前额叶皮层DA水平,炎性因子TNF-α水平的改变,以及BDNF和相关PI3K/AKT/CREB信号通路,均可能参与了跑台运动对缓解PTSD的治疗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4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蒙;乔丹;;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特点、产生原因及其影响分析[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9年02期

2 陈帅;曾洋洋;张虹;;中西医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年A5期

3 谭坤;黄强;肖人铨;黎松生;常运立;;国外道德创伤症状研究评述[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9年04期

4 彭娇;黄萍;;一例车祸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年50期

5 陈光耀;方锦颖;何亚琳;俞燕微;施晓军;毛萌;;创伤后应激障碍中医药相关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8年02期

6 朱胜强;杨婷;王志中;;晚期癌症患者创伤后成长的特点及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系[J];卫生软科学;2018年02期

7 印怡臻;王安妮;张杰;张六一;张静平;;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影响因素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8年07期

8 曾艳丽;王国富;刘茂琼;Jan D.Reinhard;胡秀英;;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正念疗法[J];医学与哲学(B);2018年05期

9 郝建明;张泽国;;中药复方改善创伤后应激障碍蛋白组学研究进展[J];中兽医医药杂志;2018年03期

10 梁义琼;;创伤后应激障碍可增加心脏病风险[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印怡臻;王安妮;张杰;郭玉芳;张静平;;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A];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C];2017年

2 耿富磊;张岚;范方;;青少年幸存者睡眠与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双向作用关系:一项纵向多波次队列研究[A];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3 耿富磊;范方;;创伤后应激障碍家系研究[A];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4 冯斌;;创伤后应激障碍诊疗新进展[A];2015年浙江省心身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5 李婷;淦金华;黄静;戴军;;严重创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心理干预的护理进展[A];《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年10月综合刊[C];2015年

6 曹日芳;赵国秋;王义强;汪永光;何晓燕;;汶川大地震后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研究[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孙源泉;高峰强;宫瑞莹;;震区丧亲儿童羞怯、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陈妙;王嫦娟;;催眠疗法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罗晓燕;;老师,我该怎么办? 被忽视的“创伤后应激障碍”[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10 曹日芳;赵国秋;汪永光;何晓燕;王义强;;汶川大地震后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研究[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精神医学与临床心理科主治医师 李丽君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精神医学与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 王春雪;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怎样的梦魇?[N];北京科技报;2018年

2 杨慧宁 岳丹丹;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显著[N];医学参考报·灾害救援医学频道;2016年

3 记者 付东红 通讯员 李鹏 何小璐;创伤后应激障碍治疗或有新方法[N];健康报;2015年

4 记者 王璐 通讯员 王玉林;及时干预 避免“创伤后应激障碍”[N];大众卫生报;2015年

5 记者 何德功;日发现患者脑部有萎缩现象[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6 李良勇;逃不过心伤,问题老兵才离伊阿战场又进监狱[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7 ;日本发现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脑部萎缩部位[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郭静 通讯员 肖金 王军;创伤后应激障碍应及早干预[N];广东科技报;2008年

9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汪卫东;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碍?[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10 陈宪生;灾后延迟性心因性反应不可忽视[N];家庭医生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明钧;海马5-HT2AR/5-HT1AR参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小鼠焦虑样行为的分子机制[D];浙江大学;2018年

2 陶嵘;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模型的情景恐惧记忆神经机制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3 黄国平;女性服刑人员中精神创伤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关系以及PTSD的心理学、认知功能、神经生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4 惠武利;创伤后应激障碍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0年

5 王震平;严重创伤对细胞免疫和树突状细胞的影响及其意义[D];重庆大学;2006年

6 侯彩兰;矿难后创伤后应激障碍流行病学及神经影像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7 杨晓云;医科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生成、归因及干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洋;多模态MRI影像在矿难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中的应用[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9 张又雪;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脑连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10 宁丽;社会环境与遗传交互作用对不同程度心理应激影响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君;运动抗创伤后应激障碍作用与机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9年

2 黄雯婧;高危妊娠孕妇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D];南京大学;2019年

3 邢文龙;创伤后应激障碍样大鼠行为学变化及海马组织MKP-1的差异表达[D];石河子大学;2018年

4 郝凤仪;童年创伤与精神障碍[D];重庆医科大学;2018年

5 徐婧姗;脑卒中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8年

6 黄丽丽;氟西汀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海马及杏仁核作用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7 李晨阳;重复性思考的解释水平对创伤症状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8 马宏筠;特大爆炸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内观认知疗法干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8年

9 林梓越;认知分心和注意训练对创伤个体注意偏向调节作用的比较[D];福建师范大学;2017年

10 尚巍;ICU患者家属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研究[D];锦州医科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382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6382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5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