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慢性应激小鼠脑内蛋白表达动态变化及乌灵菌粉抗焦虑抗抑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30 06:16
【摘要】: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荧光差异凝胶电泳(DIGE)技术,在慢性轻度应激致抑郁模型中,动态研究模型动物脑内蛋白质的表达变化,探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并为新抗抑郁药物作用靶点的筛选奠定基础。 乌灵菌粉是我国一类中药原料药,以其为主要成分的乌灵胶囊在临床已广泛用于镇静安神、抗失眠的治疗。本研究中我们采用经典抗抑郁和抗焦虑药物评价方法,对其抗精神疾患作用进行系统研究,并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探讨其作用机制。 第一部分:慢性应激小鼠脑内蛋白表达动态变化研究 1.以慢性轻度应激模型小鼠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时间点小鼠的大脑组织,分析脑内蛋白质表达变化,研究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2.小鼠暴露在慢性轻度应激程序中,诱发其血清皮质酮水平显著升高,蔗糖饮水、强迫游泳及开场实验结果表明动物处于抑郁状态。 3.研究结果显示多种与能量代谢相关的酶类发生显著变化,ATP合酶及鸟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表明脑内呈能量缺乏状态,而氧化还原酶的变化则表明脑内处于氧化应激状态。与功能神经元相关的标志物的变化表明脑内存在着神经损伤。 4.能量合成不足,以及由此诱发的氧化应激最终导致神经元功能受损,这些环节可能成为新的抗抑郁药物开发靶点。 第二部分:乌灵菌粉抗焦虑作用研究 1.采用ICR小鼠通过三种行为学实验观察乌灵菌的抗焦虑作用。小鼠灌胃给予乌灵菌粉(0.25、0.50和1.00g/kg),给药7天后进行行为学评价(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爬梯实验和抗戊四唑致惊厥实验) 2.高架十字迷宫观察发现乌灵胶囊中、高剂量组明显增加小鼠在开臂停留时间百分比和开臂次数百分比(OE%和OT%)。在爬梯实验中,乌灵胶囊低、高组的直立次数明显减少。在抗戊四唑致惊厥中,中剂量乌灵胶囊明显延长了惊厥发作潜伏期和显著降低了惊厥评分(p0.01)。抗印防己毒素致惊厥实验中,乌灵菌粉高剂量组可显著延迟强直发作的潜伏期。 3.行为学实验表明,乌灵胶囊有明确的抗焦虑作用。 第三部分:乌灵菌粉抗抑郁作用研究 1.采用慢性轻度应激(CMS)小鼠评价鸟灵菌的抗抑郁作用。采用9种不同应激源对小鼠实施2周刺激后给予药物干预共10周,进行蔗糖饮水、自发运动、强迫游泳和水迷宫实验,并进行神经免疫组化分析。 2.在行为学实验中可观察到乌灵菌粉有很好的改善抑郁状态的作用。CMS小鼠的蔗糖饮水量和自发运动明显减少,不动时间和寻台潜伏期明显延长,乌灵菌粉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善作用。 3.研究结果显示乌灵菌粉具有显著的抗抑郁作用,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第四部分:乌灵菌粉的分子作用机理探讨 1.以CMS抑郁模型小鼠为观察对象,提取包括乌灵菌粉治疗的各组小鼠的大脑皮层的总RNA,应用小鼠表达谱芯片对各组的基因表达进行分析,乌灵菌粉的作用机理。 2.基因芯片比较发现,CMS组小鼠与对照组相比皮层有130个基因发生改变,其中上调116个,下调14个;与CMS组比较,乌灵菌粉组有85个基因发生改变,其中上调34个,下调51个;氟西汀组133个基因发生改变,上调35个,下调98个 3.CMS小鼠在多个基因组别的表达方面出现亢奋或功能不全,而通过乌灵菌粉和氟西汀的干预作用,使多个基因表达趋向正常水平。乌灵菌粉的抗抑郁作用与氟西汀基本一致,效果略有差别,提示乌灵菌粉作用相对缓和。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749.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礼萍;邹丽萍;白丽敏;吕忠礼;;视黄酸受体β在针灸提高脑损伤幼鼠运动功能中的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年09期



本文编号:26454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6454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5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