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抑郁症状与局部功能连接、血浆瘦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3 18:21
【摘要】:目的:精神分裂症(SCZ)、双相障碍(BPD)和重性抑郁障碍(MDD)是三种常见的慢性迁延性重性精神疾病。目前,多数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基于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和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将SCZ、BPD和MDD分为三个不同的诊断类别。然而越来越多的临床观察和科学研究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相似的临床症状、神经影像学特征、内分泌代谢紊乱和遗传易感基因,普遍认为SCZ、BPD和MDD是同一谱系的疾病。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院(NIMH)提出的研究领域标准(Research Domain Criteria,RDoC)打破了传统的诊断类别,在心理现象-神经回路-分子-基因多层次对精神疾病进行跨诊断的科学研究。研究指出抑郁症状是SCZ、BPD和MDD三种重性精神疾病关键的跨诊断症状之一。本研究基于抑郁症状,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和Luminex平台液相芯片多因子检测Bioplex技术,在神经回路层次(局部功能连接)和分子层次[内分泌代谢指标-瘦素(leptin)]对SCZ、BPD和MDD三种重性精神疾病进行整合研究,寻找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抑郁症状与局部功能连接以及leptin之间的关联,探讨抑郁症状可能的生物学机制,进而完善对重性精神疾病现有诊断分类体系的理解,最终有助于重性精神疾病的临床客观诊断和精准治疗。方法: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收集年龄17-55岁的282名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HC)和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403名。对研究对象进行人口学资料采集、临床症状评估、磁共振扫描和血液样本收集。抑郁症状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神经回路层次采用GE Signa 3.0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磁共振数据分析方法采用基于体素的局部功能连接。分子层次采用Luminex平台液相芯片多因子检测Bioplex技术,进行血浆leptin水平测定。统计分析方法包括:两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探索性因子分析(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EFA)和偏相关分析。结果:1.在神经回路层次,局部功能连接的比较发现:和HC相比,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基于体素的两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P0.05,GRF校正):在经典情感调节相关脑区(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双侧眶额皮层、双侧岛叶、左侧壳核)和右侧颞下回局部功能连接升高;在初级皮层(左侧颞上回、左侧舌回、右侧中央后回)和右侧辅助运动区局部功能连接降低。其中,左侧颞上回、右侧中央后回局部功能连接的改变分别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HAMD量表的总分、因子1(抑郁情绪、有罪感、自杀、工作和兴趣、精神焦虑和疑病)和因子2(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早醒、躯体焦虑、胃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性症状和体重减轻)呈正相关。2.在分子层次,和HC相比,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血浆leptin水平显著增高。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左侧壳核、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局部功能连接的升高与血浆leptin水平呈正相关;右侧舌回、右侧中央后回局部功能连接的降低与血浆leptin水平呈负相关;而且血浆leptin水平的改变分别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HAMD量表总分、因子1(抑郁情绪、有罪感、自杀、工作和兴趣、精神焦虑和疑病)和因子2(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早醒、躯体焦虑、胃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性症状和体重减轻)呈负相关。结论:1.在神经回路层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存在经典情感调节相关脑区和右侧颞下回局部功能连接升高,在初级皮层和辅助运动皮层局部功能连接的降低。其中,左侧颞上回、右侧中央后回局部功能连接的改变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抑郁症状相关,提示左侧颞上回和右侧中央后回可能参与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抑郁症状的病理生理过程。2.在分子层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存在内分泌代谢指标血浆leptin水平增高,血浆leptin水平的改变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左侧壳核、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右侧舌回和右侧中央后回局部功能连接的改变相关;同时,血浆leptin水平的改变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抑郁症状相关,提示leptin可能通过影响重性精神疾病的情感调节神经回路,参与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抑郁症状的病理生理过程。3.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抑郁症状与右侧中央后回局部功能连接的改变以及血浆leptin水平改变相关。重性精神疾病存在临床症状-神经回路-分子3个层次的相关性改变。本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整合了三种重性精神疾病临床症状-神经回路-分子多层次数据,将为重性精神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的探讨提供新途径。
【图文】:

示意图,示意图,前驱期,神经回路


图 1 多层次跨诊断研究示意图1.2 SCZ、BPD和MDD具有相似的抑郁症状、内分泌代谢紊乱和神经回路改变在临床症状层次上,SCZ、BPD 和 MDD 存在共同的抑郁症状群[15, 16]。SCZ 抑郁发病率的纵向调查显示,高达 80%患者在疾病早期经历了 1 次以上具有临床意义的抑郁发作[17-19]。长期随访研究发现,约 50%急性和 34%慢性 SCZ 存在显著抑郁症状,HAMD 总分达 15 分以上[20, 21]。在 4.5 和 7.5 年的随访中发现,30%-40%的SCZ 患者在每一次随访中都表现有抑郁症状[22]。总之,,抑郁症状出现于 SCZ 的各个时相,包括前驱期、急性期、复发前及缓解后[23]。同时

比较分析,患者,岛叶,颞下回


表 3 患者组和 HC 两组基于体素的局部功能连接值比较分析结果差异脑区 Brodmann 脑区 体素数最大差异点 MNI 坐标F 值X Y Z患者组>HC 组左侧背外侧前额叶(L-DLPFC) 10 169 -21 48 21 4.1815左侧眶额皮层(L-OFC) 11 126 -36 39 -9 4.0716右侧眶额皮层(R-OFC) 11/47 152 36 42 -12 5.298右侧岛叶(R-INS) 13 298 36 30 9 4.724左侧岛叶/壳核(L-INS/L-PUT) 221 -27 -3 9 4.452右侧颞下回(R-ITG) 20 230 57 -42 -9 4.2194患者组<HC 组左侧颞上回(L-STG) 22 941 -39 -21 9 -5.8251左侧舌回(L-ING) 17/18/19 1549 -15 -63 -3 -6.0097右侧中央后回(R-PoCG) 1/3 122 51 -15 60 -4.0717右侧辅助运动区(R-SMA) 6 182 3 -24 54 -4.6372注:采用 GRF 校正,单体素 P<0.005,统计学差异为校正后 P<0.05。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4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超;潘润德;黄海波;陈强;黄国光;秦霞;李秋菊;刘莉华;朗恒亮;马寿强;吴江;刘桂胜;黄海燕;;广西精神卫生专科医院重性精神疾病急诊患者流行病学调查[J];广西医学;2018年14期

2 日巴益西;李晓峰;尼玛卓玛;张莉;;西藏山南市重性精神疾病流行病学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8年05期

3 张荣飞;向中勇;马鸿昌;罗正会;;2014年铜仁市思南县重性精神疾病调查结果分析[J];贵州医药;2016年12期

4 龙令杏;;锦屏县重性精神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7年01期

5 李茂生;邬志美;;我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7年03期

6 张硕;刘智;;浅谈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康复期的护理管理[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年24期

7 张园;刘学军;王东欣;周旭辉;李新纯;马静;;83例妊娠合并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回顾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5年06期

8 庄开岑;殷o踥

本文编号:26479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6479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b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