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AD)是指因过度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明显的病态行为和认知适应不良的心理行为障碍。网络成瘾发生率约5%-15%,这一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成长,并由此滋生一系列社会问题。目前国内外关于网络成瘾的成因和机制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但大多局限于心理学和社会学范畴,而尚未涉足生物学领域。本课题结合应用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方法,以网络成瘾青少年和对照青少年为研究对象,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流行现状、心理学特征及生物学影响因素,揭示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及生物学机制,为网络成瘾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第一部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按照方便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武汉市内4所初中、3所高中、1所职校初一到高三年级2197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和经改编的Young的网络成瘾筛查量表(IAT)对研究对象进行筛查和分析。 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152份,有效率97.95%。检出网络成瘾青少年103人,检出率4.79%。其中男生74名(71.84%),女生29名(28.16%)。性别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年级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网络成瘾组中学生平均每日上网时间高于非网络成瘾组(P0.001),网龄无显著性差异(P0.05)。网络成瘾和非成瘾中学生主要上网地点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x2=93.045,P0.001)。 结论:中学生中存在一定比例的网络成瘾者,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网络成瘾存在性别差异;网络成瘾发生率的年级间差异可能被性别构成的差异所掩盖,提示今后调查应完善抽样方法以避免该问题产生;网络成瘾与平均每日上网时间有关,而与网龄无关;各不同地区尚缺乏统一的网络成瘾评估手段和判定标准,导致同类研究结果间的比较存在困难,提示相关部门出台严格统一的网络成瘾界定标准十分必要。 第二部分网络成瘾青少年心理特征研究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为网络成瘾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按入组标准,选择网络成瘾青少年33名及对照青少年44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的一般情况问卷、自评抑郁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长处和困难问卷(学生版)(SDQ)、家庭功能评定工具(FAD)、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评定量表(ASLEC)、应付方式问卷、Barratt冲动量表(BIS)、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问卷(QOL)等心理测评工具对两组青少年进行心理特征评估并分析。 结果:t检验结果显示,平均每日上网时间、抑郁、焦虑,长处与困难问卷的品行问题、亲社会行为,生活质量问卷的作业态度、亲子关系、生活便利性,社会支持量表的总分、主观支持分、对支持的利用度,家庭功能问卷的问题解决、沟通、情感介入、总的功能,生活事件量表的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其他、总的应激,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的学校恐怖,应付方式量表的解决问题、求助,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感、时间效能感、时间管理倾向总分,Barratt冲动量表的冲动等因子得分,网络成瘾组与对照组中学生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网络成瘾量表评分与平均每日上网时间、情绪、困难总分、家庭总功能、焦虑总分、总的应激等方面得分呈正相关(P0.05),与生活满意度、积极应付、时间管理等方面得分呈负相关(P0.05)。 结论:网络成瘾青少年相比同龄人,表现出更多的的情绪、心理和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等情绪特质,生活质量较低、家庭功能较差、缺乏社会支持、时间管理能力差、困难面前习惯采用消极的应付方式等。其多样的表现,提示我们在进行网络成瘾心理干预时应全面考虑,采取综合有效的措施。第三部分网络成瘾青少年外周血神经递质水平分析 目的:初步揭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为网络成瘾的药物治疗以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按入组标准,选择网络成瘾青少年33名及对照青少年44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外周血小板5—羟色胺(5-HT)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浆多巴胺(DA)和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比较两组间神经递质水平差异,分析其对网络成瘾的影响作用。 结果:t检验结果显示,网络成瘾组青少年血小板5-HT浓度低于对照组青少年(P0.05),而血浆DA和血浆NE浓度高于对照组青少年(P值均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网络成瘾量表评分与血小板5-HT浓度呈负相关(P0.05),而与血浆NE浓度呈正相关(P0.05)。 结论:网络成瘾青少年神经递质水平发生改变,5-HT水平降低,DA和NE水平升高,5-HT和NE水平与网络成瘾程度存在数值相关关系。提示网络成瘾的发生与神经递质的改变有关。 第四部分网络成瘾青少年外周血微量元素水平分析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与血液中微量元素水平间关系,为网络成瘾的防制提供依据。 方法:按入组标准,选择网络成瘾青少年33名及对照青少年44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血铅(Pb)浓度、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血液中锌(Zn)、镁(Mg)、钙(Ca)、铜(Cu)等浓度,比较两组间各微量元素水平的差异,分析其对网络成瘾的影响作用。 结果:网络成瘾组血铅浓度高于对照组,而血锌、镁、钙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网络成瘾量表评分与血铅浓度呈正相关(P0.01),与血锌浓度呈负相关(P0.01)。 结论:网络成瘾青少年血液中微量元素水平出现异常,血铅水平升高,血锌、镁、钙水平降低,且网络成瘾评分与血铅和血锌水平呈程度相关关系。提示网络成瘾的发生与微量元素水平的变化有关。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749.9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畅,屈艺,尹华虎,王若菡,王正荣;核酶切割per基因所致的缓解吗啡成瘾作用研究[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2 姚应水,高尘,金岳龙,王珥梅,叶冬青;医学生网络成瘾者心理健康状况的现况研究[J];疾病控制杂志;2005年06期
3 焦敏,杜亚松;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的临床应用[J];上海精神医学;2005年02期
4 罗江洪;吴汉荣;;中学生网络过度使用的影响因素分析[J];上海精神医学;2010年05期
5 曹建琴;周郁秋;王鑫龙;张慧;杨金伟;;大庆市大学生网络成瘾预测因素的优势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年22期
6 黄史乐;张春霞;袁梅;刘邦民;陈利章;胡玲香;;网络成瘾形成与心的关系及中医辨治探讨[J];新中医;2006年09期
7 武亮花;姜峰;刘院斌;;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的影响因素[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8 吴汉荣;刘普林;蒙衡;;儿少生活质量量表信效度分析及全国常模的制定[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01期
9 黄希庭,张志杰;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1年04期
10 刘树娟,张智君;网络成瘾的社会-心理-生理模型及研究展望[J];应用心理学;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曹枫林;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脑功能影像学及团体心理干预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洋;青少年“大五”人格、互联网服务偏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2 康延海;兰州市中学生网络成瘾与人格因素调查分析[D];兰州大学;2007年
,
本文编号:
26560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656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