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抗抑郁药对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伴抑郁的疗效及治疗机理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2 09:51
【摘要】: 背景与目的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由Von Rokitansky于1842年首先报道,但是直到1927年Wilkie报道75例该病才引起人们的兴趣,成为争论的话题。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发生可能有多种原因,涉及到先天性解剖因素、后天性病理因素及诱发因素,伴有心理障碍的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患者其心理因素在临床上往往被忽略;诊断多应用X线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间夹角近几年国内才有报道,检测其皮质醇浓度的报道更少;治疗上倾向于保守治疗、体位疗法及手术治疗,用抗抑郁疗法治疗该病仅有少数报道;尽管此病发病率相对较低,但与抑郁相关的消化功能障碍常使患者生活及工作能力下降,故早期做出诊断和治疗显得十分重要。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直接清晰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夹角和从该夹角中通过的十二指肠水平部解剖关系,了解肠系膜上动脉周围脂肪组织的厚薄,动态观察十二指肠蠕动时肠腔内径的变化及腔内容物流动状态;此外,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的二维切面解剖关系,还可定量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值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确定十二指肠受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及肠系膜上动脉夹角的狭窄程度,同时在排除十二指肠外肿瘤压迫(如胃后壁肿瘤、胰腺肿瘤、胆囊肿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及腹主动脉瘤等)、十二指肠内梗阻(如十二指肠内肿瘤、胆石排入肠腔及异物等)和先天性肠道异常引起的十二指肠梗阻也有一定价值。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发现,精神心理因素可引起体重下降和高度消瘦,导致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此类患者多经受慢性事件的长期应激,慢性应激带来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表现为抑郁、焦虑等心理异常,餐后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常伴有体重下降,同时也必然减少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间夹角中的脂肪组织,进一步加重十二指肠水平部的压迫,使患者的心理负担进一步加重;并可导致神经内分泌的改变。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轴,大量研究表明,伴有抑郁的患者的HPA轴功能亢进,以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cortisol)浓度增高为特征。HPA轴应激反应的高位调节中枢是海马;海马是边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情绪、学习和记忆、行为等调节起重要作用;持续应激状态导致较高的皮质醇水平长时间作用于大脑颞叶(海马等部位),减少了大脑衍生促神经因子的表达,使得海马CA3锥形细胞层的神经元细胞存活减少,海马神经元的减少导致5—羟色胺(5—HT)分泌减少,5—羟色胺浓度高低与情绪有很大关系。 方法(1)选取2004年8月~2006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患者45例(失访患者已被排除),随机选择30例为治疗组,15例为对照组,均自愿参与本实验。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用HAMD(17项)评分、彩超测定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间夹角、放射免疫法测定皮质醇浓度。(2)治疗组用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用HAMD(17项)量表减分率及消化道症状评分及夹角变化评估疗效。(3)统计工具应用SPSS10.0版软件包,主要统计学方法有(?)±s及样本均数t检验,取a=0.05为显著性检验水准。 结果1.对照组治疗前后HAMD(17项)评分:治疗前HAMD评分为22.27±4.74分,与其治疗后19.20±9.31分相比较,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治疗前HAMD评分为22.10±4.04分,与其治疗后12.53±5.46分相比较,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 2.对照组治疗前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间夹角为15.06±4.78度,与治疗后17.99±7.81度相比较,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前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间夹角为15.24±4.57度,明显低于治疗后28.29±5.45度(P<0.01) 3.对照组治疗前轻、中度患者血浆皮质醇分别为142.33±30.21ng/ml、312.50±18.64ng/ml,治疗后轻、中度患者血浆皮质醇分别为135.78±24.59ng/ml、308.17±20.88ng/ml,治疗前后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轻度患者血浆皮质醇为147.95±44.97ng/ml,与治疗后131.85±25.37ng/ml相比,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中度患者血浆皮质醇为309.8±17.12ng/ml,与治疗后220.70±24.99ng/ml相比,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 4.对照组治疗前消化系症状评分为12.96±3.54分,治疗组治疗前消化系症状评分为13.37±4.19分,两者之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消化系症状评分为7.53±4.41分,治疗组治疗后消化系症状评分为4.75±4.32分,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 对治疗组的疗效判断:治疗组30例治疗前后进行HAMD(17项)量表评分,减分率大于75%有4例,50~75%之间有9例,25~50%之间有11例,总有效率为80%(24/30)。 结论1.伴有抑郁、焦虑等的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患者HAMD(17项)量表评分较高,提示心理因素可能参与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 2.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测定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间的夹角,可以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且痛苦少,简便易行。 3.伴有心理异常的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患者HPA轴功能亢进,出现内分泌的改变,提示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参与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为治疗提供新思路。 4.抗抑郁药(帕罗西汀)可以改善情绪,食欲增加,体重增加,脂肪组织增加,夹角增大,使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临床压迫症状缓解,提高生活质量,提示抗抑郁疗法在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伴抑郁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图文】:

关系图,十二指肠,肠系膜,腹主动脉


结肠中十二指肠图1十二指肠、肠系膜卜动脉 (SMA)与腹主动脉的解剖关系图1.1.2TreitZ韧带过短[4, 5.23]:TreitZ韧带起于胸10椎体横隔,终于十二指肠上升部与空肠交界处。Treitz韧带为平滑肌纤维和结缔组织构成,其长度不一,正常情况卜十二指肠火在肠系膜土动脉‘j腹上动脉之间的距离为10一ZOmm;如果Treitz韧带较短,则十二指肠土升部土提,水平部就位于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较深处,则也易发生动脉压迫和梗阻[241,尤其在仰平卧位和直立位时,发生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时两者之间的距离减少至2~smm;十二指肠空肠悬韧带过短悬吊固定位置过高者,致一}一几指肠横部居于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顶端,使十二指肠受压、狭窄。1.1.3肠系膜上动脉可低于第一腰椎平面

肠系膜上动脉,十二指肠,受压


使十二指肠受压、狭窄。1.1.3肠系膜上动脉可低于第一腰椎平面,起源于腹上动脉的过低位置,使十二指肠接近于夹角间隙最小部尖端,容易受压。(两者的解剖关系见图2)图2肠系膜上动脉与腹_L动脉的解剖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R74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俊英;刘红勤;宋纪英;;上腹胀痛病因多 血管压迫莫忽视——1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误诊教训[J];新医学;2007年11期

2 林锋,陈秋鸣,郑幼金;烧伤后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2例报告[J];福建医药杂志;1996年02期

3 王合珍,杨国明,杨丙厚,朴海兵,李天宇,王硕,杨玉坤;五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治疗体会[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96年04期

4 曹淑琴,程大胜;一例烧伤后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7年10期

5 王庆利,张向清;严重烧伤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8例[J];前卫医药杂志;1997年03期

6 张泉河,张桂萍,尹慧,齐滨;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治疗方式与远期疗效探讨(附7例报告)[J];现代康复;1998年07期

7 殷军!408000;彩超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1年02期

8 王琳琳,梁淡湄;小儿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6例误诊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6年01期

9 王浩;烧伤后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一例[J];中华烧伤杂志;2003年S1期

10 尹光平,张峰,王学浩;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15例治疗报告[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文;谢珠斌;陈玲丽;边玉芳;;抑郁情绪患者的情绪认知与情绪启动特征[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赵波;佟月华;;完美主义与抑郁的关系:社会分离模型的视角[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王静;陈英和;;社会支持和人性哲学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赵景欣;申继亮;;农村留守儿童的抑郁和反社会行为:保护因素的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李幼虹;郑希耕;郑伦;;从漂浮行为看学习记忆能力与抑郁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易红;冯正直;;望抑郁无望理论的研究现状和展[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李晓巍;邹泓;侯珂;;青少年的自我中心与抑郁:认知偏差的中介作用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黄敏儿;王筠榕;曹敏莹;袁俏芸;王玲芝;;不健康的情绪调节习惯:来自抑郁、药物成瘾和网络成瘾的研究依据[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李海垒;张文新;;心理韧性在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关系中的调节效应[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王海洋;邓慧华;皋伟;金晶;康学军;陆祖宏;;汶川地震发生一个月后受灾群众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冯军军;抑郁带来疾病[N];云南政协报;2002年

2 朱晓山(南山区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控制抑郁的十大步骤[N];深圳商报;2000年

3 徐文端;解除抑郁四招[N];大众卫生报;2002年

4 皮丕湘;远离抑郁有良方[N];大众卫生报;2002年

5 ;精神患了“感冒”“抑郁”如何排解[N];医药经济报;2000年

6 何艳虹;别让抑郁网住心[N];中国妇女报;2000年

7 李明西;别让抑郁成“杀手”[N];中国中医药报;2001年

8 张丽娟;妈妈抑郁 孩子受害[N];大众卫生报;2002年

9 中医疑难病研究治疗中心体坛医院神经科主任 陈梦兰;“小心”失眠抑郁精神障碍症[N];浙江日报;2001年

10 袁勇贵;抑郁 无形的杀手[N];健康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丽;完美主义、应激、应对、社会支持和抑郁的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有志;小补心汤总黄酮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3 黎琳;大学生的社会比较与情绪健康[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宋剑锋;湖北省城乡居民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邹建军;影响上海市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因素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6 李j;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崔绍山;慢性单纯性苔藓皮损处表皮神经纤维数量、其与朗格汉斯细胞的关系及神经生长因子mRNA表达情况的探讨[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8 柳春红;青少年烟草使用、心理行为与饮食的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廖琴;影响疼痛敏感性和芬太尼镇痛剂量的遗传和非遗传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10 王再见;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肠易激样症状的作用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红梅;抗抑郁药对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伴抑郁的疗效及治疗机理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2 罗虹;焦虑和抑郁对分娩方式的影响和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3 陈尧菊;大学生抑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4 关曦;中学生认知情绪调节方式特点及其与抑郁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杨军;帕金森病患者的情感淡漠及相关因素的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8年

6 路涛;军人认知情绪调节方式的特点及其与抑郁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冯秋燕;大学生身体意象及其与抑郁、社交回避苦恼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8 李毅;女大学生抑郁与生活事件、压力应付的相关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9 李海垒;受欺负儿童的心理韧性与抑郁、焦虑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闫欣;心理干预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不良情绪、生存质量的影响及相关因素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600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6600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6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