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背景:以细胞内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和APP剪切而成的毒性Aβ聚集形成的细胞外淀粉样斑块为特征的阿尔兹海默症(AD)发病机制不清,究其原因主要为AD发病因素众多,并且进程中关键致病分子不明。本课题前期研究显示,在构建的AD患者全景式基因网络中发现DTL呈高水平状态并与AD病理表征密切相关,提示DTL及其编码的蛋白Cdt2在AD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DTL为细胞周期网络关键基因,其编码的蛋白Cdt2为一种E3-泛素化连接酶复合物的底物识别亚基,可促进P21等底物的泛素化降解。P21为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CDK,cyclin-dependentkinase)抑制因子,可通过与CDK结合从而抑制该激酶的活性。已有研究表明,在CDK家族中,CDK1和CDK5与AD发病高度相关,均可作为tau蛋白上游激酶,通过促进tau过度磷酸化导致神经原纤维退变。CDK5诱发AD的研究报道更为广泛,其过度激活可导致神经元迁移、分化以及记忆巩固发生障碍,参与AD神经退行性病变。因此,本课题拟研究细胞周期关键基因DTL所编码的E3-泛素化连接酶Cdt2,探讨其是否在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促进泛素化降解其底物P21,解除对CDK家族如CDK1或CDK5等活性的抑制作用,过度活化的CDKs又通过促进其底物tau和APP等磷酸化,一方面导致tau过度磷酸化从而促进神经原纤维退变,另一方面APP过度磷酸化而更易被剪切成毒性Aβ并聚集形成淀粉样斑块。目的:探讨Cdt2通过调节CDK活性参与AD的两大特征性神经病理学变化,阐明细胞周期关键基因DTL与AD的密切关系,为AD发病机制提供新线索。方法:通过大规模整合不同临床痴呆程度AD病人和正常人死后尸检样本的海马旁回、额下回、颞上回和内嗅皮层四个脑区,进行RNA测序检测,获得基因表达数据(来源于美国西奈山医学院NIH神经生物样本库MS-NBTR和AlzData数据库),以分析DTL在AD人脑中的表达变化情况;在HEK293或HEK293/tau细胞中,瞬时转染空载或过表达Cdt2的质粒48h,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21的蛋白水平变化;应用特异性抗体分别将CDK(1-5)从细胞裂解液中分离出来,与底物Histone-1共孵育后,Western Blot检测Histone-1 Ser/Thr磷酸化水平,以确定CDKs活性变化;收集以上转染的细胞样本,提取RNA,通过link-RNA测序,原始测序结果通过STAR测序仪(version2.5.0b)与人类hg19基因组进行比对,基于数据库基因模型GRCh37.70,利用特征计数在基因水平进行基因表达的定量分析;在HEK293或HEK293/tau细胞中,瞬时转染过表达Cdt2 48h后再用CDK抑制剂Roscovitine(10μM)处理4h,通过Western Blot检测tau的磷酸化水平,ELISA检测可溶性Aβ42的水平,并通过Co-IP(蛋白质免疫共沉淀)检测CDK1和CDK5与APP的结合水平以及APP的磷酸化水平和APP与BACE1的结合水平,再通过link-RNA测序,进行基因表达的定量分析,以确定CDK在Cdt2介导的AD病理学机制中的作用;包装过表达Cdt2的腺相关病毒,脑立体定位注射于C57小鼠前额叶皮质区,感染一个月后,进行Roscovitine(1OmM)干预,通过旷场、新事物识别、水迷宫检测动物的情绪、运动、认知、学习记忆等行为学变化情况,通过电生理检测LTP,反映神经元突触可塑性,通过Western Blot检测tau的磷酸化水平,ELISA检测可溶性Aβ42的水平变化,高尔基染色分析神经元树突棘形态和数目的改变,以确定在动物脑内,Cdt2过表达以及CDK抑制剂的干预对动物AD样病变的影响。结果:1.综合海马旁回、额下回、颞上回和内嗅皮层四个脑区的数据(来源于美国西奈山医学院NIH神经生物样本库MS-NBTR和AlzDat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DTL在AD人脑中的表达显著上调。2.在过表达Cdt2的细胞中:①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21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调;②CDK(1-5)活性检测结果显示Histone-1磷酸化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即Cdt2过表达可导致CDK1,CDK2,CDK3,CDK4和CDK5活性上调;③RNA测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Cdt2组有2713个基因表达上调,2760个基因表达下调,在上调的差异表达基因中,CDK家族基因有三个,在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中,有一个CDK家族基因和一个CDK抑制因子基因,并且还包括APOE、CASS4、CELF1、CLU和SORL1在内的AD高风险基因发生了显著性差异表达。3.在HEK293/tau细胞和C57小鼠中,过表达Cdt2后:①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au Ser396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明显上调;②ELISA结果显示,可溶性Aβ42的水平明显上调;③Co-IP结果显示,CDK1和CDK5与APP的结合水平、APP的磷酸化水平以及APP与BACE1的结合水平,在Cdt2过表组中均显著上调,而CDK抑制剂Ro sco vitine干预后,以上变化均有明显恢复。4.link-RNA测序结果显示,Roscovitine干预Cdt2过表达的细胞后,有超过5400个DTL过表达导致的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水平得到逆转。5.在C57小鼠中:①旷场、新事物识别、水迷宫检测结果显示,过表达Cdt2的小鼠的情绪和运动能力没有受到影响,认知功能明显减弱;②LTP结果显示,过表达Cdt2的小鼠神经元突触可塑性显著降低;③高尔基染色结果显示,过表达Cdt2的小鼠神经元树突棘形态发生退化,数目明显减少,Roscovitine干预后,以上认知以及神经损伤均有明显逆转。6.将DTL过表达后的差异表达基因与调控AD的关键细胞周期子网络进行比对发现二者有显著的重叠。结论:1.DTL在AD人脑中表达上调,提示DTL与AD发病高度相关;2.Cdt2可通过促进P21泛素化降解,导致CDKs活性上调;3.DTL过表达不仅可以影响诸多CDK家族蛋白的表达,还影响了APOE、CASS4、CELF1、CLU和SORL1等AD高风险基因的表达;4.Cdt2上调CDKs活性导致tau过度磷酸化和毒性Aβ增加;CDKs抑制剂可明显逆转Cdt2过表达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和基因表达改变;DTL可通过细胞周期调控参与AD发病。AD脑内DTL/Cdt2过表达通过促进泛素化降解其底物P21,解除对CDK家族如CDK1或CDK5等活性的抑制作用,一方面激活的CDKs导致tau过度磷酸化、促进神经原纤维退变,另一方面活化的CDKs磷酸化APP、促进Aβ毒性,加重AD进程。背景:鉴于阿尔兹海默症(AD)发病机制和诱导因素多而复杂,多靶点定向配体(MTDLs)可能通过靶向多种发病机制、协同作用治疗AD。药用植物贯叶连翘提取物在AD动物模型中的有益作用已被不断报道,但贯叶连翘次生代谢产物中,特别是自其主要成分PPAPs(Polycyclic Polyprenylated AcylPhloroglucinols)衍生且具有新颖骨架的5种化合物(化合物1-5)是否也具有抗AD的生物活性及潜在的治疗功效不明。目的:以BACE1和PP2A活性调节为靶点,筛选并研究贯叶连翘次生代谢提取产物关键成分PPAPs的抗AD活性和药用价值。方法:分别在N2a/APP和HEK293/tau细胞中,通过CCK8试剂盒检测给药处理后细胞活力,以评估分离提取自贯叶连翘的PPAPs中具有新颖骨架的5种衍生化合物(化合物1-5)毒性和安全浓度范围;应用试剂盒检测BACE1和PP2A活性,分别计算化合物IC50和EC50,评估化合物调节BACE1和PP2A酶活的生物活性并进行筛选;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和ELISA检测tau蛋白磷酸化平和APP剪切以及毒性Aβ水平。在动物水平,采用经导管植入的脑立体定位注射于3 × Tg AD小鼠侧脑室,连续给予化合物一个月,通过旷场、新事物识别和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的运动、学习记忆能力;用高尔基染色检测树突棘的数目;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化合物在动物体内对BACE1和PP2A活性及毒性Aβ生成和tau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细胞活性检测结果显示,分别在N2a/APP和HEK293/tau细胞水平,化合物1-5,处理浓度达到8μM时均未表现出细胞毒性作用,提示其具有较高安全性;在N2a/APP细胞中,与LY2811376(一种BACE1抑制剂阳性对照药,IC50为260.2nM)相比,化合物2和3能够有效的抑制BACE1活性,IC50分别为136.2和98.62nM;在HEK293/tau细胞中,与SCR 1693(一种激活PP2A的阳性对照药,EC50为413.9 nM)相比,化合物2和3能够有效激活PP2A,EC50分别为258.8和199nM;在细胞水平,化合物2和3均能有效的降低tau蛋白磷酸化水平、APP的β剪切以及毒性Aβ42水平,而化合物3效果更加显著;并且,化合物3在减轻3 × Tg AD小鼠的病理和认知损伤方面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结论:作为一种具有多功能骨架的先导化合物,化合物3既可激活PP2A,同时也能抑制BACE1,呈现出较好的抗AD特性,有望为AD药物开发提供依据和支持。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49.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举宏;“细胞周期”概念及其教学[J];生物学教学;2005年10期
2 胡晓华;;关于细胞周期测定问题的解答[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1年04期
3 杨元美;揭示调控细胞周期的分子机制——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简介[J];生物学教学;2002年06期
4 文新明;;简析细胞周期的复习策略[J];教学考试;2018年24期
5 李妍;王海红;董为人;;细胞周期重启与阿尔茨海默病[J];生命的化学;2011年04期
6 ;《现代细胞周期分子生物学》已出版[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0年03期
7 林志娟;宋德懋;;细胞周期的调控——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工作介绍及研究进展[J];生理科学进展;2009年03期
8 李朝军;;细胞周期 中国科学家谈科学[J];科学观察;2006年03期
9 罗克;细胞周期及其调控——更接近于探索生命本质的一级台阶[J];福建畜牧兽医;2005年03期
10 欧阳五庆,李谱华,林成招;细胞周期及其调控研究进展[J];中国兽医科技;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细胞周期与细胞周期调控系统[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13年全国学术大会——武汉会议教学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2 刘威;郝选明;;有氧运动对衰老大鼠细胞周期及调控因子的影响[A];第四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8年
3 黄勋;滕虎;修志龙;冯恩民;;细胞周期调控机制的数学模型与分析[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4 程涛;;细胞周期抑制因子对干细胞的调控作用[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5 吴锐;郑男;;基于细胞周期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难治性血小板减少3例[A];第十二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摘要汇编[C];2017年
6 李琼;;PI3K抑制剂对恶性肿瘤的细胞周期和糖酵解两者的作用及相互联系的进一步探[A];2013年第三届长三角地区病理技术新进展研讨会暨浙江省第八次病理技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7 黄敏;梁娟;魏俊宁;李朝军;;热休克蛋白70与钙调蛋白的相互作用可能调控细胞周期的进程[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青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孙黎光;李新鸣;;web2基因参与芽殖酵母S期检查点调控[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9 平洁;汪晖;;吲哚-3-原醇对肝星状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生化与分子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10 李登文;;第十二章 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第三节 细胞周期的调控[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13年全国学术大会——武汉会议教学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大可;细胞周期钟如何运行(上)[N];大众科技报;2001年
2 大可;细胞周期钟如何运行(下)[N];大众科技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彭丹;细胞周期 引爆生命科学新革命?[N];中国医药报;2002年
4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 柯杨;细胞周期:开辟癌治疗新途径[N];科技日报;2001年
5 $$点评人:陆佳韵(现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试验室博士生) $$吴eㄖ泄窖Э蒲г褐琢鲅芯克赴锸抑魅危夜窖б糯У牡旎酥唬,
本文编号:2679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