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PPARγ激动剂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的行为学和电生理学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1 04:41
【摘要】:目的:1、探讨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AD动物模型的行为学影响以及其对长时程增强(long term potentiation,LTP)的作用。为阐明AD的发病机制提供新思路和实验依据,进一步为新药开发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1、行为学部分:选用体重270-300g的健康Wistar大鼠,雌雄不拘。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AD模型组、药物治疗组,每组8只。单侧海马注射药物的方法进行造模以及药物治疗,行为学测试采用水迷宫方法,分为两部分:定向航行实验,测试指标采用逃避潜伏期、游泳平均速度;空间探索实验,各象限停留时间、平台穿越次数。2、电生理部分:选用3-4周的wistar雄性大鼠新鲜海马脑片,以人工脑脊液(Artificial cerebrospinal fluid, ACSF)灌流液中加入药物的方法,在海马DG区上,采用细胞外电生理方法记录其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ield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fEPSP)和LTP。以EPSP的峰值的改变作为指标,计算LTP的幅度。以基础水平的相对百分数形式表示,用pClamp软件分析EPSP。实验中的数据均以均数±标准误(means±S.E.M.)表示。计量资料用双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双尾t检验来分析。 结果:1、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能够改善Aβ寡聚体所致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损伤,并且此作用是剂量依赖的2、罗格列酮翻转Aβ对LTP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是时间和浓度依赖的,并且有急性作用和慢性作用的区别。3、罗格列酮能够翻转炎性细胞因子IL-1β、IFNγ诱导的LTP抑制。4、通过对PPARγ特异性拮抗剂GW9662的应用,显示GW9662不能阻断其对Aβ和炎性细胞因子IL-1β、IFNγ所诱导的LTP的抑制。结论: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能够改善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作为高效的PPARγ激动剂其对Aβ和炎性细胞因子IL-1β、IFNγ介导LTP损伤的改善作用是通过依赖PPARγ和非依赖PPARγ两种作用机制的。提示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可能是一种多靶点的药物,对于治疗AD具有潜在价值。
【图文】:

探索实验,停留时间,天空,大鼠


18图2.7 第六天空间探索实验中,各组大鼠在四个象限的停留时间。oligomer Aβ42注射组和RSG0.5μM 注射组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少于其它各组 (P<0.05)。The performance of rat during probetrial conducted on day 6. The rat with oligomer Aβ42injection and The rat with RSG0.5μM injection spentless time in the target quadrant than in the other 3 quadrants(P<0.05).

探索实验,罗格列酮,天空,次数


- 19 -图2.8 第六天空间探索实验中,各组大鼠在一分钟内的穿越平台次数。oligomer Aβ42注射组和RSG0.5μM 注射组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少于其它各组(P<0.05)。The performance of rat during probe trialconducted on day 6. The number of platform-site crossovers in 60s of the rat with oligomer Aβ42injection andThe rat with RSG0.5μM injection is less than the other 4 groups(P<0.05).2.2 罗格列酮改善 Aβ42诱导的LTP 抑制HFS 之前 1 小时给予 1μM 罗格列酮并未翻转 Aβ 诱导的 LTP 抑制(p>0.05,n=5) , HFS 后 1 小时 LTP 测得值(105.37± 4.15)%。HFS 之前 5 小时给予 1μM罗格列酮部分翻转了 Aβ 诱导的 LTP 抑制(p<0.05, n=5) , HFS 后 1 小时 LTP 测得值为(126.37±6.83)% (图 2.10)。 HFS 之前 1 小时给予 5μM 罗格列酮和 HFS之前 5 小时给予 2μM 罗格列酮均完全翻转了 Aβ 诱导的 LTP 抑制,二者对Aβ 诱导的 LTP 抑制的翻转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 n=5),,HFS 后一小时LTP 测得值分别为(139.67±9.04)%和(151.54±10.61)% (图 2.11)。 大鼠脑室内注射 15μg 罗格列酮,24 小时后取脑片记录 LTP,观察其慢性作用, HFS
【学位授予单位】:宁波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749.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晓敏;PPARs在心肌代谢性重塑中的作用[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03年04期

2 易光辉;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与脂代谢和动脉粥样硬化[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5年01期

3 葛恒,王长谦;PPAR配体作用机制及新配体筛选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04年03期

4 廖晨钟,邓沱,山松,潘德思,李志斌,宁志强,胡伟明,石乐明,周家驹,鲁先平;以PPAR为靶标的抗2型糖尿病药物研发策略[J];中国新药杂志;2003年12期

5 钟芸诗 ,姚礼庆;结直肠癌研究的新位点——PPAR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年13期

6 叶卫雄;严瑾;;PPARs配体的研究进展[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7 李玫;PPARγ与动脉粥样硬化[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2002年04期

8 文金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3年05期

9 袁晓晨,刘乃丰;PPARα与动脉粥样硬化[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4年01期

10 张燕,欧阳钦;过氧化物酶增生激活受体在几种消化道疾病中的意义[J];临床内科杂志;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雷蕾;申竹芳;;GK和PPARγ双靶点激动剂SHP—14抗糖尿病作用的研究[A];全国第十二届生化与分子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戴兵;天俊;孙田美;梅长林;;PPAR-γ激动剂对囊肿衬里上皮细胞的增殖及凋亡的作用研究[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4年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青年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管又飞;;脂质过氧化物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 γ)与糖尿病肾病[A];中华医学会肾脏学分会2004年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青年肾脏病学术会议专题讲座汇编[C];2004年

4 万春杰;董琳;张同强;王志远;陈小芳;;PPARγ激动剂对NF-κB信号通路和IL-8表达的影响[A];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暨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5 童南伟;;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a与脂质代谢[A];全国首届代谢综合征的基础与临床专题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童南伟;;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delta与脂质及能量代谢研究进展[A];全国首届代谢综合征的基础与临床专题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孙莉;尚进林;梁浩;程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8 李洁;戴爱国;胡瑞成;朱黎明;王梅芳;;PPARγ影响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活性及表达在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作用[A];中国生理学会第23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生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文集[C];2010年

9 邱瑜;崔永耀;吴兴军;冯菊妹;刘慧中;陆阳;胡雅儿;陈红专;;M受体重组的CHO细胞筛选M_1选择性激动剂[A];中国药理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10 邱瑜;崔永耀;吴兴军;冯菊妹;刘慧中;陆阳;胡雅儿;陈红专;;M受体重组的CHO细胞筛选M_1选择性激动剂[A];中国药理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第二部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袁松范;Muraglitazar III期临床试验获得成功[N];中国医药报;2005年

2 本报特约撰稿人 陆志城;谁能守住华容道[N];医药经济报;2005年

3 袁松范;开发PPAR多通道激动剂须谨慎[N];中国医药报;2006年

4 曾凡新邋林敏;PPAR激动剂类抗糖尿病药研发喜忧参半[N];中国医药报;2007年

5 ;muraglitazar:“二合一”药物既降血糖又降血脂[N];医药经济报;2005年

6 洪民华 池志强 刘景根;G蛋白偶联受体固有活性为新药开发提供新思路[N];中国医药报;2006年

7 郭婷 王德传 徐云根;外周选择性KOR激动剂研究进展迅速[N];中国医药报;2006年

8 张骁;张韬;新型维生素D激动剂马沙骨化醇[N];中国医药报;2004年

9 明山;“肥胖”基因导致人体发胖[N];医药经济报;2002年

10 齐继成;减出健康 减出美[N];医药经济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姬媛媛;TLR4介导AngⅡ的致炎信号通路及PPARα/γ激动剂的干预[D];西安交通大学;2009年

2 毕晓达;PPARγ激动剂抑制人Tenon's囊成纤维细胞增殖及TGF-β_2诱导细胞外基质合成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3 朱伟国;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树突状细胞免疫激活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魏来;PPARγ1基因冠脉转染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D];中南大学;2010年

5 王冠梁;熊果酸通过PPARα/γ信号转导通路改善KKA~y小鼠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6 柴湘平;PPAR-α/γ激动剂联合应用对代谢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邹媛;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抑制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陈韶华;PPARα基因V227A变异在肝细胞中的生物学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周启兵;KLF4表达调控机制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年

10 郑芬萍;LXRs激动对PPARγ转录调节脂肪因子表达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翘;PPARγ激动剂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的行为学和电生理学的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2 王全华;小檗碱抗Ang Ⅳ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PPARα-NO信号通路关系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3 王素格;IR与PPARα/γ在NASH中变化及意义的实验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4 曹园园;PPARγ和RXRα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易感性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5 邓永兵;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创伤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6 韩芳;PPARγ基因修饰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的防治机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7 杨旭红;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诱导血管内皮损伤机制与PPARγ关系的探讨[D];中南大学;2010年

8 杨洋;HDAC4对转录因子PPARγ活性在神经元中的调节作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9 皮园园;PPAR-γ在急性胰腺炎肺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中药清胰汤干预的实验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10 郑晓新;替米沙坦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及与PPAR-γ的关系[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909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6909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8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