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6年铜陵地区昼夜温差对精神分裂症入院影响的时间序列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49.3
【图文】: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硕士(MPH)学位论文17图1 铜陵市2014-2016 年精神分裂症入院情况和平均温度、昼夜温差、污染物指标时间分布特征Fig 1 The mean temperature,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 air pollution andschizophrenia occurrence in Tongling, 2014-2016.
间的等级相关系数若大于0.8,则会被认为存在共线性[51]。图2为昼夜温差和湿度与PM2.5、NO2和SO2几种空气污染物之间Spearman 相关的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发现昼夜温差和湿度之间呈现负相关(rs=-0.27),而与平均温度和各污染物之间则呈现低度的正相关(rs<0.3)。湿度与平均温度和各污染物之间均呈负相关。平均温度与各污染物之间亦呈负相关。故在分析平均温度、昼夜温差与精神分裂症入院之间的关系时,PM2.5、SO2、NO2和相对湿度间这些因素都可作为混杂因素被纳入到模型中进行控制。在各污染物之间,二氧化硫(SO2)和二氧化氮(NO2)呈正相关(rs=0.55),可吸入颗粒物(PM2.5)和二氧化硫(SO2)及二氧化氮(NO2)之间都呈低度正相关。图2 铜陵地区2014-2016年平均温度、昼夜温差、湿度和污染物的Spearman相关系数Fig 2 The Spearma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mean temperature, diurnaltemperature range,humidity and air pollution from 20 14 to 2016 in Tongling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文;蒋文诰;;我国海水温差能资源蕴藏量和可开发量估算[J];海洋工程;1988年01期
2 白杨;张松;汪小勇;杜敏;;三沙市温差能电站潜在站址选划分析[J];海洋通报;2018年02期
3 ;继美日之后我国成第三个独立掌握温差能发电技术国家[J];中国科技信息;2013年03期
4 王兵振;张巍;刘华江;王锰;武贺;;小型温差能发电样机运动特性仿真研究[J];海洋技术学报;2018年01期
5 王迅;谷琳;李赫;;海水温差能发电系统两种循环方式的比较研究[J];海洋技术;2006年02期
6 王迅;李赫;谷琳;;海水温差能发电的经济和环保效益[J];海洋科学;2008年11期
7 李桂香;全球海水温差能的开发利用大有可为[J];海洋信息;1998年02期
8 王兵振;张巍;段云棋;;小型温差能发电装置发电特性分析与试验[J];太阳能学报;2018年12期
9 闫恒乾;王辉赞;周树道;刘均;王龙;;基于SODA资料的太平洋及我国周边海域温差能资源时空特征分析[J];海洋学报;2017年11期
10 山惠芬;;文摘集萃[J];三月风;199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丽;;新能源开发与应用[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2 张理;;我国海洋能开发利用思路的初步探索[A];2012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3 孙志峰;;国内外海洋能利用技术发展现状[A];2015年深海能源大会论文集[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冀;竞相探索中的温差能[N];中国海洋报;2016年
2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主任 罗续业;我国温差能开发利用技术研发亟待突破[N];中国海洋报;2010年
3 国家电监会 魏青山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 王成仁;温差能:日美发电技术走在前列[N];中国海洋报;2010年
4 孙明河;陆地温差能制造与利用潜力巨大[N];科技日报;2008年
5 付毅飞;理论上实现“水下永动机器人”[N];中国水运报;2018年
6 记者 林小春;新型伪装皮温差能变色[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7 郑玺;秋季养驴要防痉挛疝[N];陕西科技报;2008年
8 周里邋刘佳;我省加紧建设援川过渡安置学校和医院[N];辽宁日报;2008年
9 陈乃超 吴凡夫;海洋能否成为“能量之源”[N];经济日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温禾;建筑的未来:摆脱外用电源束缚[N];中国建设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马哲松;面向水下滑翔机的温差热机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2 杨亚楠;温差能—电能复合动力水下滑翔机系统设计与性能分析[D];天津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雪莲;2014-2016年铜陵地区昼夜温差对精神分裂症入院影响的时间序列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9年
2 石宏武;温差与振动混合能量收集及其电能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3 李超;温差能驱动水下滑翔机能耗分析与优化[D];天津大学;2016年
4 李赫;两种混合式海水温差能发电系统的研究与对比分析[D];天津大学;2006年
5 侯圣智;温差能驱动自治式水下机器人动力装置工作机理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谢春刚;温差能驱动的水下滑翔器热机设计与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7 刘培;针对温差能收集的超低压升压电路及控制方案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8 周雨;寒潮天气对区域海流能及温差能影响的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9 倪园芳;温差能驱动水下滑翔机性能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10 陈晖;温差能水下滑翔机试验系统研究与滑翔机外形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399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739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