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阿司匹林联合氟西汀对CUMS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发布时间:2020-07-04 03:54
【摘要】:目的: 通过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氟西汀对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 mild,CUMS)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及海马和皮层中神经元数目、蛋白激酶A(proteinkinase A,PKA)表达的影响,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氟西汀的抗抑郁效应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4mg/kg+阿司匹林10mg/kg组、氟西汀4mg/kg组、氟西汀2mg/kg+阿司匹林10mg/kg组、氟西汀2mg/kg组、阿司匹林10mg/kg组。采用不同应激因子交替持续应激21d复制大鼠CUMS抑郁模型。正常、模型组每天灌服等体积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其他各组分别按设置剂量灌服氟西汀和阿司匹林。从造模第1天开始,所有大鼠每天灌胃一次,连续21d。 分别称取各组大鼠在实验第1天和第21天的体重,实验第21天体重减去实验第1天体重为各组大鼠的体重增长值;通过大鼠自主活动程序仪、Morris水迷宫实验、测定大鼠糖水摄入量及悬尾不动时间来观察大鼠行为学的变化;采用放射性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中IL-6、TNF-α水平的变化;采用HE染色来观察大鼠海马、大脑皮层中神经元数目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海马和大脑皮层内PKA的表达。 结果: 1.阿司匹林联合氟西汀对CUMS抑郁大鼠体重的影响实验第1天,各组大鼠体重无差异;实验第21天,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值显著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4mg/kg+阿司匹林10mg/kg组大鼠体重增长值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氟西汀4mg/kg组比较,氟西汀4mg/kg+阿司匹林10mg/kg组体重增长值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氟西汀2mg/kg+阿司匹林10mg/kg组体重增长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阿司匹林联合氟西汀对CUMS抑郁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1)实验第1天,各组大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第21天,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自主活动次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氟西汀4mg/kg+阿司匹林10mg/kg组大鼠自主活动次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氟西汀4mg/kg组相比,氟西汀2mg/kg+阿司匹林10mg/kg组无统计学差异。 (2)实验第1天,各组大鼠悬尾不动时间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第21天,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悬尾不动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氟西汀4mg/kg+阿司匹林10mg/kg组大鼠悬尾不动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氟西汀4mg/kg组比较,氟西汀2mg/kg+阿司匹林10mg/kg组大鼠悬尾不动时间无统计学差异。 (3)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糖水摄入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4mg/kg+阿司匹林10mg/kg组大鼠糖水摄入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氟西汀4mg/kg组比较,氟西汀2mg/kg+阿司匹林10mg/kg组糖水摄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在定位航行实验中,随着训练时间的延长,各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均逐渐缩短。在训练的第4天,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潜伏期显著延长;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4mg/kg+阿司匹林10mg/kg组潜伏期显著缩短;与氟西汀4mg/kg组比较,氟西汀4mg/kg+阿司匹林10mg/kg组潜伏期显著缩短,氟西汀2mg/kg+阿司匹林10mg/kg组潜伏期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空间搜索实验中,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搜索时间显著延长,穿越原平台次数、第四象限路程占总路程比例显著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4mg/kg+阿司匹林10mg/kg组搜索时间显著缩短,穿越原平台次数、第四象限路程占总路程比例增加;与氟西汀4mg/kg组比较,氟西汀4mg/kg+阿司匹林10mg/kg组空间搜索时间缩短,氟西汀2mg/kg+阿司匹林10mg/kg组空间搜索时间、穿越原平台次数、第四象限路程占总路程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3.阿司匹林联合氟西汀对CUMS抑郁大鼠血清IL-6,TNF-α水平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6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4mg/kg+阿司匹林10mg/kg组大鼠血清IL-6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氟西汀4mg/kg组比较,氟西汀2mg/kg+阿司匹林10mg/kg组血清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4mg/kg+阿司匹林10mg/kg组大鼠血清TNF-α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氟西汀4mg/kg组比较,氟西汀4mg/kg+阿司匹林10mg/kg组血清TNF-α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氟西汀2mg/kg+阿司匹林10mg/kg组血清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阿司匹林联合氟西汀对CUMS抑郁大鼠海马、皮层神经元数目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和皮层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4mg/kg+阿司匹林10mg/kg组,氟西汀4mg/kg组,氟西汀2mg/kg+阿司匹林10mg/kg组大鼠海马和大脑皮层内的神经元数目均有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阿司匹林联合氟西汀对CUMS抑郁大鼠海马、皮层PKA表达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PKA表达平均灰度值显著增高,平均光密度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氟西汀4mg/kg+阿司匹林10mg/kg组平均灰度值降低,平均光密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氟西汀4mg/kg组相比,氟西汀4mg/kg+阿司匹林10mg/kg组平均光密度增高,有统计学意义;较之氟西汀4mg/kg组,氟西汀2mg/kg+阿司匹林10mg/kg组神经细胞平均灰度值和平均光密度均无统计学差异。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皮层PKA阳性表达平均灰度值增高,平均光密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氟西汀4mg/kg+阿司匹林10mg/kg组平均灰度值降低,平均光密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氟西汀4mg/kg组相比,氟西汀2mg/kg+阿司匹林10mg/kg组平均灰度值无统计学差异,平均光密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氟西汀(4mg/kg)联合阿司匹林(10mg/kg)可以改善CUMS抑郁大鼠的行为学,如自主活动次数减少、糖水摄入量减少、悬尾不动时间延长及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等,其抗抑郁效应优于氟西汀(4mg/kg)组。 2.氟西汀(4mg/kg)联合阿司匹林(10mg/kg)可以调节细胞因子的失衡、脑内PKA神经元数量及阳性表达,影响神经可塑性变化,可能是其发挥神经保护抗抑郁效应的机制之一。 3.氟西汀(2mg/kg)联合阿司匹林(10mg/kg),显示其抗抑郁强度与氟西汀(4mg/kg)组相当,提示联合用药方案可能会减少氟西汀带来的严重不良反应,减少毒副作用,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实验室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749.4
【图文】:

氟西汀,阿司匹林,大鼠,象限


图 1 阿司匹林联合氟西汀对 CUMS 抑郁大鼠定位航行实验的影响Fig 1 Effects of aspirin and fluoxetine on place navigation of rats with CUMS(第四象限为原平台象限,图中黑色路线为撤除平台后大鼠在 120 秒内的游泳轨迹)

阿司匹林联合氟西汀对CUMS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阿司匹林联合氟西汀对CUMS抑郁大鼠空间搜索实验的影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周宁娜;代蓉;林青;;抑郁症治疗的新靶点:COX-2[J];精神医学杂志;2009年02期

2 张纪水,刘铁桥,赵靖平,郝伟,谢光荣,苏林雁,岳伟华;米氮平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30期

3 郭建友,李昌煜,葛卫红;抑郁症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10期

4 亓晓丽,林文娟;焦虑和抑郁动物模型的研究方法和策略[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3期

5 唐敏;任振华;杨天鹏;刘巧琼;李光武;;嗅球摘除后丁香酚对昆明鼠水迷宫和自主活动行为的影响[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6 喻东山,臧家平;氟西汀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J];医药导报;2005年10期

7 迟松,林文娟;抑郁症神经内分泌免疫学的研究进展及心理治疗的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年01期

8 王东林;林文娟;;细胞因子与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7年09期



本文编号:27405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7405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3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