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神经症环境因素与COMT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2 20:55
【摘要】: 神经症是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精神疾病,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探讨大学生神经症的环境危险因素、易感基因以及基因与环境间的交互作用,是目前精神疾病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议题。本研究将现场调查与实验室、现况调查与病例对照研究相结合探讨大学生神经症的患病情况及其遗传与环境危险因素,并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COMT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危险因素交互作用对大学生神经症发病的影响,是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研究的有益尝试,为神经症的病因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研究结果对于大学生神经症的有效防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采用WHO-CIDI-3.0对在校本科大学生进行一对一面对面访谈,按ICD-10的神经症性障碍诊断标准筛查大学生中神经症患者,并以现况调查所筛查到的大学生神经症患者为病例组,选择此次调查中排除神经症等精神疾病诊断的健康大学生为对照,采用PCR-LDR的方法检测两组样本COMT基因上8个tag SNPs的基因多态性,经关联分析探讨8个tag SNPs基因多态性与大学生神经症的关联;将筛查到的环境危险因素分别与检测的COMT基因8个tag SNPs多态性进行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的交互作用分析,探讨COMT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对大学生神经症发病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在校大学生神经症的终生患病率为25.61%,12个月患病率为15.74%,30天患病率为6.84%,大学生神经症的分布存在年级差异,多因素分析发现母亲的心理状况差和童年时期父母对其的照看程度不够为大学生神经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关联分析结果显示COMT基因上rs737865、rs174675、rs5993883、rs5992500、rs165656、rs2239393、rs4646316和rs165774共8个tag SNPs位点的多态性与大学生神经症无关联,提示COMT可能不是大学生神经症的主要易感基因;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分析发现rs5993883位点的多态性与母亲的心理状况存在超相乘和正相加交互作用。 本研究结果提示神经症是大学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应积极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有效控制大学生精神疾病的发生。对母亲心理状况不好、童年时期缺少父母照看的大学生应加大防制力度,有效防止神经症的发生或病情的进一步加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749.7
【图文】:
第1章绪论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见图1.1。 sco900700600400300200500100篇 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年份图 1.1近十年有关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学术论文数l变化趋势1.8.1交互作用的含义及模型交互作用是指两个或多个因素相互依赖发生作用而产生的一种效应。交互作用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之分,协同作用是指两个以上的因子共同作用于某一事件时,其效应大于两因子或多因子单独作用的效应。拮抗作用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子共同作用于某一事件时,其效应小于两因子或多因子单独作用的效应。0忱man〔’“’〕根据基因与环境对疾病作用的形式,定义了五种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模式:①模型A:环境是导致疾病的病因,基因本身不直接导致疾病,但能诱发环境暴露;②模型B:环境是导致疾病的病因,基因本身不直接导致疾病,但能增强环境暴露的作用;③模型C:基因是导致疾病的原因,环境能加强它的作用,但若没有基因,环境单独不能导致疾病;④模型D:基因与环境单独存在均无作用,只有基因和环境同时存在,才能诱发疾病:⑤模型E:基因和环境单独就能诱发疾病
本文编号:2766332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749.7
【图文】:
第1章绪论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见图1.1。 sco900700600400300200500100篇 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年份图 1.1近十年有关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学术论文数l变化趋势1.8.1交互作用的含义及模型交互作用是指两个或多个因素相互依赖发生作用而产生的一种效应。交互作用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之分,协同作用是指两个以上的因子共同作用于某一事件时,其效应大于两因子或多因子单独作用的效应。拮抗作用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子共同作用于某一事件时,其效应小于两因子或多因子单独作用的效应。0忱man〔’“’〕根据基因与环境对疾病作用的形式,定义了五种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模式:①模型A:环境是导致疾病的病因,基因本身不直接导致疾病,但能诱发环境暴露;②模型B:环境是导致疾病的病因,基因本身不直接导致疾病,但能增强环境暴露的作用;③模型C:基因是导致疾病的原因,环境能加强它的作用,但若没有基因,环境单独不能导致疾病;④模型D:基因与环境单独存在均无作用,只有基因和环境同时存在,才能诱发疾病:⑤模型E:基因和环境单独就能诱发疾病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侯俊林;愤怒情志特质与神经递质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陈晓莉;西安市社区居民精神卫生流行病学调查[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乔乙春;ERα和RIP140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杨雪玲;原发性高血压与HLA-DRB1基因多态性关系及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3 唐媛;FOXO1基因多态性、环境因素及其交互作用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吕乐;ERα共调节因子NCOR2和FOXA1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关联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663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76633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