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阿立哌唑对接受氯氮平治疗的肥胖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代谢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30 08:38
   背景:精神分裂症中约30%的患者属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treatment-resistant schizophrenia,TRS),这类患者往往预后更加不良。氯氮平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之一,其具有突出的抗精神病治疗效应,被多个指南推荐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唯一的一线治疗药物;但同时氯氮平的代谢副反应突出,体质量增加、糖脂代谢异常等增加了患者罹患代谢疾病的风险,增加了患者及家庭的医疗支出,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缩短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如何降低接受氯氮平治疗的肥胖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代谢副反应成为了精神科的一个关注热点。阿立哌唑具有独特的药理学机制,理论上具有降低患者代谢副反应的效应。目前国内外已有少量研究探讨了附加阿立哌唑对接受氯氮平治疗患者代谢效应的影响,但研究结果不一致。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对氯氮平的代谢副反应的影响,为临床上是否可以通过联合使用阿立哌唑减轻氯氮平的代谢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住院部及门诊医生转介的方式招募接受氯氮平治疗的肥胖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入组标准及排除标准对招募的患者进行筛选,由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共纳入患者80例,随机对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在原有氯氮平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阿立哌唑(5-15mg/d)治疗,对照组继续维持原氯氮平治疗方案,进行24周的随访观察。在入组时、治疗第8周、第24周测量患者体质量、血糖及血脂代谢的相关指标,使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病情严重程度(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s-severity scale,CGI-SI)及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s Scale,TESS)评估患者精神症状严重程度及不良反应。通过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比较两组间体质量、糖代谢及脂代谢指标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中2例撤回知情同意,2例失访,实际纳入统计共36例,入组前使用氯氮平平均剂量(213.9±63.9)mg/d。对照组中2例失访,实际纳入统计共38例,入组前使用氯氮平平均剂量(229.6±84.0)mg/d。两组间年龄(t=1.780,P=0.079)、性别(χ~2=1.327,P=0.249)、婚姻状况(χ~2=0.704,P=0.703)、病程(t=1.317,P=0.192)、发病年龄(t=0.663,P=0.509)、受教育年限(t=0.656,P=0.514)及使用氯氮平剂量(t=0.909,P=0.367)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及对照组入组时及治疗24周末CGI-SI评分中位数均为4分,四分位数(Q1,Q3)分别为3、4;入组时(Z=-0.281,P=0.779)及治疗第24周末(Z=-0.019,P=0.985)两组间CGI-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比较发现:研究组体质量(F=111.673,P0.001)、腰围(F=78.018,P0.001)及体质量指数(F=111.203,P0.001)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胆固醇升高幅度小于对照组(F=3.779,P=0.044),甘油三酯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F=22.660,P0.001)。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发现,两组间嗜睡(Χ~2=1.172,P=0.279)、乏力(Χ~2=0.346,P=0.556)、流涎(Χ~2=0.001,P=0.980)、便秘(Χ~2=0.229,P=0.632)、心动过速(Χ~2=0.051,P=0.821)和锥体外系副反应(Χ~2=0.171,P=0.680)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通过24周的随访发现联合阿立哌唑可以减轻接受氯氮平治疗的肥胖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代谢副反应,表现为患者的体质量、腰围、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水平和甘油三酯水平等代谢指标改善;同时本研究发现联合阿立哌唑对患者的精神症状不会影响,该联合治疗策略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学位单位】:广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749.3
【部分图文】:

氯氮平,阿立哌唑,研究方案,随访观察


2.3 研究方案2.3.1 方案概要:入组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 80 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40 例,进行为期 24 周的随访观察,分别于入组时周末和随访第 24 周末进行访视评估。见图 1。研究组:氯氮平联合阿立哌唑 10-15mg/d。对照组:单一氯氮平治疗。

体质量,治疗前后,患者,对照组


Q1, Q3) 4(3,4) 4(3,4) -0.019位数;Q1 位第一四分位数;Q3 位第三四分位数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相关指标的比较量方差分析后,研究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相具体描述如下:质量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分组的主效应不显间的主效应显著(F=18.570, P<0.001),时间与分组的, P<0.001),见图 2。具体时间点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比较在三个时间点的差异均不显著(P入组时=0.983, P8 周=0.599较结果显示,对照组的患者体质量呈现上升趋势,且三1v2=0.010, P1v3<0.001, P2v3<0.001);研究组的患者体质间点的差异均显著(P1v2<0.001, P1v3<0.001, P2v3<0.0

腰围,治疗前后,患者,不显著


广州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时间的主效应显著(F=10.535, P=0.001),时间与分组的 P<0.001),见图 3。具体时间点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比较组在入组时和 8 周末的差异均不显著(P入组时=0.449, P8 周=有统计学意义(P24 周=0.001)。自身前后的比较结果显示,升趋势,24 周末与入组时及8 周末的差异显著(P1v3<0.001组时差异不显著(P1v2=0.111);研究组的患者腰围呈现下差异均显著(P1v2<0.001, P1v3<0.001, P2v3<0.0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超;李慧娥;刘彩秀;;阿立哌唑和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对照分析[J];柳州医学;2010年03期

2 崔正军;;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优化治疗探讨[J];系统医学;2018年11期

3 崔敏;刘艳丽;孙妍;;齐拉西酮及合并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6年32期

4 雷鸣;;阿立哌唑联合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年02期

5 杨巍;;利培酮合并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年59期

6 王志民;;齐拉西酮与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比较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7年02期

7 邵莉;陈强;成孝军;;氨磺必利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7年09期

8 李玉平;韩春芳;;奥氮平与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J];中外医疗;2017年08期

9 李家凤;;分析利培酮与氯氮平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J];北方药学;2017年05期

10 谢渭根;张烈;陶涛;;阿立哌唑联合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祖松;徐良雄;曾德志;王兵华;徐裕;刘堂龙;董雪刚;;小剂量氨磺必利配合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5年

2 李改丽;;小剂量氯氮平治疗老年人重度继发性失眠[A];2008年中国睡眠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李丽君;尚德为;周福春;何平平;王传跃;;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氯氮平治疗早期起效对后期疗效的预测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4 杨立夏;;小剂量氯氮平治疗对被救助社会流浪人员回原籍意义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5 李卯和;赵祖安;胥德广;黄文平;;利培酮(卓夫)、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A];2006年度全国第九次精神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杜晋峰;周田;熊联慧;田德富;;奎的平与氯氮平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A];二零零四年度全国精神病专业第八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汤庆平;张静;李宏;杨丽芬;;利培酮口服液和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对照[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朱倩芸;张绍文;皮峻峰;;利培酮和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A];二零零四年度全国精神病专业第八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郝增平;乔景云;;长期氯氮平治疗对心电图影响的临床观察[A];二零零四年度全国精神病专业第八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张启林;翟江;;阿立哌唑和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随机对照研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浙江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赵进和 邱志红;氯氮平治疗260例患者的心电图分析[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2 余志平;抽丝剥茧探源流[N];医药经济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广明;氯氮平临床使用及其对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结局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杰;阿立哌唑对接受氯氮平治疗的肥胖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代谢影响研究[D];广州医科大学;2018年

2 刘欣;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3 张国芳;氯氮平所致心脏毒副反应及危险因素分析[D];南京医科大学;2003年

4 王丹阳;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相关分析[D];青岛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306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8306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a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