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药物对抑郁症患者情绪注意偏向的影响研究
【学位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749.4
【部分图文】:
任务图片 NF23(图 1) 任务图片 PM87(图 2)(2)病情严重程度及演变的评价:①HAMD-24 总分[37]:以此作为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总分<8 分为没有抑郁症状;总分>20 分为可能为轻度或中度的抑郁;总分>35 分为严重抑郁),并以总分变化评估病情演变。(见附表 1)②以 HAMD 减分率为治疗疗效指标,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减分率为 n%=(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 治疗前积分 x100%;临床疗效:减分率≥75%为临床痊愈,≥50%为显著有效,≥20%为起效。(3)安全性评价:副反应量表(TESS),目前广泛用于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评估,具有项目全、覆盖广的特点,其项目既包括常见的自主神经功能、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的一般症状呀,也包含行为毒性、化验结果等评定,若存在以上不良反应,还包含更具严重程度所需进行相关处理的等级评分,兼顾了他人评定与患者主观评定的结果。(评定标准见附表 2)2.2.6 统计方法运用 SPSS19.0,对正常对照组及研究组治疗前、后的存在正性/负性情绪注
(2)根据HAMD-24总分及第4周的HAMD减分率,显示经治疗后,HAMD总分较前明显降低(P<0.001),58 人减分率均大于 20%,其中显著有效 39 人,其中 10 人达到临床痊愈。提示经过药物干预,抑郁症患者病情较前明显缓解。(3)结合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注意偏向对比结果,提示经过药物干预,患者的负性注意偏向显著减少(P<0.001),基本与正常对照组无异(P>0.05),对照HAMD 总分,达到临床缓解状态,但随着抑郁症患者病情的缓解,正性注意偏向并无明显恢复(P>0.05)。3.4 情绪注意偏向与病情变化的动态关系描述表 6. 正/负性注意偏向分数与 HAMD 总分的相关性分析图研究组 样本人数 n 相关系数 r PHAMD 总分 负性情绪注意偏向分数正性情绪注意偏向分数1161160.76 <0.0010.13 0.148备注:n=58+58=116,代表研究组治疗前测量评估的 58 人与治疗后再次测量评估的 58 人之总和。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楼凤;孔晓明;郜见亮;陈领;王晨;孙艳;;抑郁症患者客观睡眠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J];安徽医药;2018年08期
2 张国林;刘轲;刘国友;宋君伟;孙乃娟;张文佳;;药物自我管理技能对农村社区抑郁症患者的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年12期
3 周法超;;大学生青春期抑郁症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年11期
4 唐嵩潇;;谈抑郁症的心理干预方法[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7年12期
5 李惠春;谭庆荣;司天梅;马现仓;;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综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7年S2期
6 邢铁夫;;浅谈抑郁症与教会牧养[J];天风;2018年02期
7 徐桂娟;何俊鹏;王会秋;宋震;魏迎东;;绘画分析与治疗技术应用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治疗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18年05期
8 钱国英;陈海勤;沈鑫华;钟华;王士良;宋国华;;家庭协同护理模式在首发抑郁症患者家庭适应性和症状管理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8年05期
9 施永红;;针对抑郁症学生的管理困惑及工作思路[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年05期
10 穆颖超;郭慧芳;;大学生抑郁症的成因、干预及预防探究[J];才智;2018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伟婷;电针抗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与作用机制初探[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年
2 王立菲;抑郁症患者负性自我加工偏向的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6年
3 秦姣龙;抑郁症脑解剖网络的纵向变化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4 释传根;电针结合慈经音乐疗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章洪流;抑郁症证候特点及精神症状的辨证学意义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6 赵少廉;电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与作用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7 胡冰;缰核在大鼠抑郁症发病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D];吉林大学;2005年
8 宋文喜;郁舒颗粒治疗抑郁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9 武力勇;5-羟色胺转运蛋白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症及氟西汀疗效和副作用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10 修建军;抑郁症脑额叶与边缘系统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明;抑郁症肝郁脾虚证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GFAP与Glu-NMDA-CORT受体通路的变化及逍遥散的调节作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年
2 张良;基于异常人格发展理论的中医心理疗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年
3 秦闻檑;从“思”论治抑郁症的中医理论及临床应用初探[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年
4 徐英辉;病亦病 病非病[D];中央美术学院;2018年
5 邢耀文;基于任务态心率变异性参数的抑郁症检测及针灸疗效评估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6 宋一帆;《如何治疗抑郁症》(第一至五十一节)翻译报告[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7 刘传健;抑郁症患者血清维生素B_(12)与叶酸水平及其影响[D];南昌大学;2018年
8 张晶;抗抑郁药物对抑郁症患者情绪注意偏向的影响研究[D];南昌大学;2018年
9 郑燕婷;基于DTI的首发抑郁症患者脑白质微观结构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年
10 白冰;IL-8、IL-6、CRP在慢阻肺合并抑郁症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408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840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