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片类渴求淬灭—引燃的伏隔核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3 01:54
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寻找与阿片类渴求淬灭-引燃相关的生物标记,探讨复吸的分子机制,为今后防治复吸寻找特异靶点、开发新药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将清洁级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40±10 g,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分别为生理盐水组、吗啡组、yoked组。生理盐水组与吗啡组进行自身给药训练,yoked组被动获得吗啡,其与吗啡组一一配对;自身给药训练结束后三组大鼠经自然环境淬灭建立淬灭模型;淬灭训练结束后每组随机分为2个亚组,分别进行淬灭测试和引燃测试。模型建成后即在冰上断头取NAc核团,迅速称重,液氮速冻5mins,然后-80℃冰箱冻存。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NAc区脑组织提取总蛋白,行双向电泳,以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IPG-IEF)为第一向,垂直平板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为第二向进行2-DE,银染法对电泳后的凝胶进行染色,采集凝胶图像并进行图像分析,寻找有意义的差异蛋白点,对部分差异蛋白质点进行酶解和质谱(mass spectrometry,MS)鉴定。 结果①自身给药阶段:吗啡组大鼠建立了稳定的吗啡静脉自身给药行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吗啡组有效鼻触数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01);吗啡组与yoked组水平活动度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01),而吗啡组与yoked组大鼠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淬灭阶段:生理盐水组、吗啡组、yoked组其水平活动度及有效鼻触数三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引燃阶段:吗啡组大鼠经过13天的淬灭训练,给予线索引燃,引燃阶段较其淬灭阶段有效鼻触数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01),吗啡引燃组与生理盐水引燃组相比有效鼻触数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 0.001)。②pH3-10非线性的IPG胶条对NAc核团蛋白质进行2-DE分析,其分辨率较pH3-10线性IPG胶条高,差异有显著性;获得的2-DE图谱对蛋白质的2种提取方法进行比较,方法2可得到满意的图谱。③各组2-DE凝胶蛋白点分析,pH3-10非线性范围的2-DE图谱上,生理盐水淬灭组(868±27)个蛋白点,生理盐水引燃组(833±24))个,吗啡淬灭组(859±38)个蛋白点,吗啡引燃组(838±33)个蛋白点,yoked淬灭组(846±31)个蛋白点,yoked引燃组(863±21)个蛋白点。六组2-DE图谱差异点质谱分析结果:吗啡引燃组较吗啡淬灭组8个蛋白点表达升高,分别为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酯酶2A催化亚基β转录本、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酯酶2A催化亚基α转录本、热休克90结合分子伴侣Cdc37、异柠檬酸脱氢酶a转录本线粒体前体、唾液酸酶3、神经鞘干扰蛋白1、谷胱甘肽S转移因子Mu2、谷胱甘肽S转移因子Mu1;1个点表达降低为抗氧化蛋白2,新出现1个点为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酯酶2A调节亚基B,γ亚单位。Yoked引燃组较yoked淬灭组3个点表达升高,分别为唾液酸酶3、谷胱甘肽S转移因子Mu2、谷胱甘肽S转移因子Mu1;6个点表达降低分别为脂肪酸结合蛋白、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酯酶2A催化亚基β转录本、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酯酶2A催化亚基α转录本、热休克90结合分子伴侣Cdc37、异柠檬酸脱氢酶a转录本线粒体前体、抗氧化蛋白2。生理盐水引燃组较生理盐水淬灭组,1个点表达下降为抗氧化蛋白2,1个点表达升高为异柠檬酸脱氢酶a转录本线粒体前体,1个点消失为脂肪酸结合蛋白;吗啡淬灭组较yoked淬灭组1个点表达升高为抗氧化蛋白2,4个点表达降低分别为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酯酶2A催化亚基β转录本、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酯酶2A催化亚基α转录本、热休克90结合分子伴侣Cdc37、异柠檬酸脱氢酶a转录本线粒体前体,2个点消失分别为谷胱甘肽S转移因子Mu2、谷胱甘肽S转移因子Mu1。 结论①运用自身给药模式成功建立了SD大鼠吗啡自身给药模型、淬灭模型及引燃模型,其模拟了人类吸毒的主要特征是药物依赖的可靠模型。②利用蛋白质组学系统化研究,发现吗啡渴求淬灭-引燃过程中脑组织多种蛋白质发生了变化,通过分析得到5个相关蛋白点分别是: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酯酶2A催化亚基β转录本、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酯酶2A催化亚基α转录本、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酯酶2A调节亚基B,γ亚单位、热休克90结合分子伴侣Cdc37、异柠檬酸脱氢酶a转录本线粒体前体,与能量代谢、蛋白磷酸化、应激等生理过程有关。吗啡引燃阶段较淬灭阶段糖代谢增强、磷酸化过程增强、应激反应增强。深入研究这些蛋白将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复吸的分子机制,寻找新的药物分子靶标。③主动给药(自身给药)受觅药行为及吗啡药理作用二因素的影响,而被动给药(yoked被动给药)仅受吗啡药理作用的影响,二种给药方式淬灭时相图谱及蛋白点表达存在差异,反映出主动给药大鼠由于觅药行为的出现而致蛋白表达发生变化,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学位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R749.611
【部分图文】:
成瘾系统
图1-1自身给药设备Figure1-1 self-administration instrument图1-2 监控软件Figure1-2 Monitoring software图1-3 颈静脉插管术Figure 1-3 vena jugularis cannulation图1-4输液泵Figure1-4 infusion pump
图1-1自身给药设备Figure1-1 self-administration instrument图1-2 监控软件Figure1-2 Monitoring software图1-3 颈静脉插管术Figure 1-3 vena jugularis cannulation图1-4输液泵Figure1-4 infusion pump图1-5 硅胶导管Figure1-5 Silica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52394
【学位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R749.611
【部分图文】:
成瘾系统
图1-1自身给药设备Figure1-1 self-administration instrument图1-2 监控软件Figure1-2 Monitoring software图1-3 颈静脉插管术Figure 1-3 vena jugularis cannulation图1-4输液泵Figure1-4 infusion pump
图1-1自身给药设备Figure1-1 self-administration instrument图1-2 监控软件Figure1-2 Monitoring software图1-3 颈静脉插管术Figure 1-3 vena jugularis cannulation图1-4输液泵Figure1-4 infusion pump图1-5 硅胶导管Figure1-5 Silica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卫平,谢潞,郑继旺,蔡志基;大白鼠固定比率连续自身给药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J];中国药物依赖性通报;1994年04期
2 王卫平,王桂林,哈鹰,郑继旺;猴自身给药方法评价盐酸二氢埃托啡的精神依赖性潜力[J];中国药物依赖性通报;1997年01期
3 邵春红,江开达,徐一峰;物质成瘾中渴求的神经生物学研究进展[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3年03期
4 蒙华庆,王广新,刘先俊,周歧新,邓伟;与海洛因依赖有关的特异性mRNA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5 牟君;杨泽松;杨德兰;吕发金;罗天友;谢鹏;;抑郁大鼠海马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6年03期
6 张富强,周文华,杨国栋;复吸的中枢神经网络[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0年01期
本文编号:28523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85239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