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MSM人群精神疾病与高危性行为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4 02:05
目的:通过辽宁省807名MSM调查,描述精神疾病及高危性行分布特征,了解MSM人群精神疾病与高危性行为的关系,探讨和引入新的综合干预模式,以降低MSM人群HIV/AIDS的感染率。 方法:1.对象:2008年5月1日~2008年7月31日,在沈阳、丹东、鞍山、本溪按以下标准抽取807名MSM。①年龄在18~70岁。②12个月以内与男性有过插入性口交或肛交同性性行为,包括男性同性恋者和为男性提供商业性性服务的男性,也包括同时有女性性伴的双性恋者或双性性行为者;③当地居民。2.采用同伴驱动抽样方法(RDS),通过关键知情人(key informant)每市分别招募5-10名“种子”,然后每名“种子”招募MSM伙伴3人参加研究活动,每个参加研究对象再招募3人,依次推动招募链延伸。3.以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检查量表(CIDI1.0)、HIV感染知识、信念和行为(KABP)调查表、高危性行为调查表、同性恋生活刺激事件、社会支持及社会影响等量表,对每名MSM进行面访,并作出精神疾病DSMШ-R和ICD-10诊断。 结果:RDS平衡性检验显示样本具有良好代表性;MSM人群精神疾病总患病率以及焦虑障碍、酒精障碍、情感障碍和药物使用障碍终生患病率依次为35.2%、21.2%、20.7%、11.4%和3.4%,分别为该省城市男性的3.1倍、3.4倍、4.7倍、3.1倍和6.4倍;高危性行为发生率为76.4%,且患有各类精神疾病的MSM发生率均显著增加,与精神疾病患病数(共病)呈D-R关系;具有对HIV感染正确的KAPB(OR=0.29,95%CI=0.09-0.98)可以降低高危性行为发生率。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取向为同性恋、高收入、社会刺激事件、情感障碍和酒精使用障碍是高危性行为的危险因素,同性适应为保护性因素。知识正确+免费安全套可及+无精神疾病组高危性行为发生率最低,知识不正确+安全套不可及+有精神疾病组高危性行为发生率最高。 结论:RDS适用于我国MSM等隐匿人群抽样调查,MSM精神疾病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3.1倍,如果现有的干预模式引入精神疾病诊疗和社会环境改善,可以有效提高干预效果。
【学位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R749
【部分图文】:
丹东 本溪图 2 中黑色圆点表示该调查对象 HIV 血清学检测阳性HIV 阳性率沈阳市 (8%)>鞍山 (3.9%)>本溪 (3.0%)>丹东 (1%)3.样本的代表性及平衡性样本达到平衡是指调查人群 3 个以上基础特征的实际样本构成和理论计算的平衡样本构成之间的平均绝对差异小于 2.0%[1 9 ]。理论计算的平衡样本是按照计算出来的招募转移概率进行模拟招募,当各特征指标的构成不再发生变化时得到的样本。本次调查中年龄、收入和民族三个特征组的平均绝对差异分别为 1.00%、0.40%、1 和 0.40%,均小于 2.0%。由于年龄分组为三层分类,以该组的研究对象数为权重加权后进行计算,并对实际样本构成和估计的总体构成进行 t 检验,三个特征指标各个组的 P 值均大于 0.05,无统计学意义(表 2)。表明样本在这三个特征上具有良好的代表性[20]。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69444
【学位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R749
【部分图文】:
丹东 本溪图 2 中黑色圆点表示该调查对象 HIV 血清学检测阳性HIV 阳性率沈阳市 (8%)>鞍山 (3.9%)>本溪 (3.0%)>丹东 (1%)3.样本的代表性及平衡性样本达到平衡是指调查人群 3 个以上基础特征的实际样本构成和理论计算的平衡样本构成之间的平均绝对差异小于 2.0%[1 9 ]。理论计算的平衡样本是按照计算出来的招募转移概率进行模拟招募,当各特征指标的构成不再发生变化时得到的样本。本次调查中年龄、收入和民族三个特征组的平均绝对差异分别为 1.00%、0.40%、1 和 0.40%,均小于 2.0%。由于年龄分组为三层分类,以该组的研究对象数为权重加权后进行计算,并对实际样本构成和估计的总体构成进行 t 检验,三个特征指标各个组的 P 值均大于 0.05,无统计学意义(表 2)。表明样本在这三个特征上具有良好的代表性[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北川;男同性性接触者与艾滋病流行[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0年02期
2 张北川,李秀芳,胡铁中,刘殿昌,曹宁校;中国男同性爱者儿童期状况对自身性别、性取向的态度及认识,少见经历和心理与艾滋病高危行为的关系(一)[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2年02期
3 张北川,李秀芳,史同新,杨鲁光,张敬冬;对中国男同/双性爱者人口数量与艾滋病病毒感染率的初步估测[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2年04期
4 刘明华;张北川;李秀芳;;对男男性接触人群社会学因素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6年03期
5 钟柳青;吕繁;;我国男男性接触人群的特征及艾滋病流行状况[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6年05期
6 汤后林;吕繁;;难以接近人群和隐蔽人群调查研究的抽样方法[J];现代预防医学;2007年12期
7 黄新河;;法国人性行为的变化[J];中国性科学;2001年04期
8 张北川,李秀芳,吴绍文,史同新,胡铁中,曹宁校;中国大陆当今男同/双性爱者心理卫生与相关状况调查[J];中国性科学;2003年03期
9 潘国伟;姜潮;杨晓丽;那军;富增国;于泉福;于传友;刘美娟;刘辉;王萍;李宁;颜廷梅;张淑娟;;辽宁省城乡居民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6年12期
10 马小燕;Mc Farland Willi;张启云;赵金扣;贺雄;李洋;徐敏;孙卫东;黑发新;张琴;杜辉;;男男性接触人群HIV感染趋势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7年11期
本文编号:28694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86944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