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负载状态的脑电信号特异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1 15:16
  认知功能损害是精神分裂症疾病的三大原发症状之一,其在疾病早期发现和高危人群疾病风险预警方面具有潜在重要价值。此外,认知功能损害的改善情况是判断精神分裂症疾病治疗效果和预测疾病远期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克服现有认知功能损害评估方式以患者自述和量表测评为主而带来的主观性和片面性,本研究在经典Oddball范式基础上,创新性地设计了一套以数字代替传统纯音的认知负载实验流程,并采用非线性动力学、功能脑网络、机器学习等方法,对认知负载状态下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信号的特异性进行了系统性分析,以期寻找到可以有效反映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情况的脑电信号本质特征。实验共入组患者17人,健康对照19人。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方面,通过比较患者组与健康组在关联维数和样本熵特征值上的组间差异,我们发现:患者在认知负载状态下的关联维数和样本熵数值结果均低于健康组,并且组间显著性差异脑区集中于前额皮质区域,γ频带下差异最为明显;患者的大脑前额皮质左侧区域功能存在异常;频带β,所有导联均存在患者样本熵数值高于健康组;频带θ,在前额皮质区域与枕叶均出现组间显著性差异;频带α,颞叶对应脑区的结果数值均明显高于其他脑区,但...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负载状态的脑电信号特异性研究


0/20国际电极放置标准国际统一标准有下列几个基本原则:1)电极位置,应根据颅骨标志经测量加以确

效果图,导联,效果图,电极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区,C 代表中央区,P 代表顶区,O 代表枕区,A 代表耳极。综合考虑实验操作的简便性、被试的可接受程度以及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本研究中的脑电信号采集实验选用氯化银管状电极作为记录电极,并选用耳极位置作为参考电极,电极安放系统采用 10/20 国际电极放置标准,并选用 16 导联系统进行脑电信号采集。为了减小阻抗从而增强导电性,全部氯化银管状电极需要经过浓盐水浸泡,且电极与被试头皮接触的位置需要用酒精棉球进行脱脂,耳极夹凹陷处也需要放置浓盐水浸透的棉球。

脑电信号,软件界面,实验设备,采集设备


图 2-3 实验设备脑电信号采集软件界面(2)脑电信号采集设备要求脑电信号采集设备的电源应符合要求,插座牢固且接触良好,电极表面要经常清理或者氯化,电极不用时要浸泡在盐水中,电极弹力帽松紧度要适度。(3)测试人员要求测试人员需要熟悉脑电信号采集设备的性能和操作程序,并在检测开始前充分了解被试者的基本情况,在整个检测过程中测试人员需要保持亲切和蔼态度以免言语不当引起被试者情绪波动,并适当给予被试者指导和鼓励以帮助其更好地配合完成检测。2.2 被试者入组(1)入组标准精神分裂症患者组(后文简称 患者组 ):共入组 17 人,其中男性 10 人,女性 7人,均为右利手。所有患者均来自 2016 年 12 月至 2017 年 7 月之间于广州医科大学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影响[J]. 田维忠,刘涛,张磊,姚慧艳.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10)
[2]基于脑电样本熵的测谎分析[J]. 高军峰,司慧芳,余彬,顾凌云,梁莹,杨勇.  电子学报. 2017(08)
[3]基于移动医疗的孕产妇健康监护系统[J]. 杜欣,曾伟杰,李承炜,薛俊伟,吴秀勇,刘寅佳,万宇欣,张忆茹,冀俞容,吴磊,杨勇哲,张越,朱滨,黄岳山,吴凯.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16(01)
[4]围生期左脑损伤致言语认知障碍的评定及fMRI分析[J]. 郑修元,黄粉燕,燕铁斌,肖灵君,燕楠,林笑丰,梁志莹.  康复学报. 2015(04)
[5]基于EEG的脑力疲劳特征研究[J]. 范晓丽,牛海燕,周前祥,柳忠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6(07)
[6]视听诱发脑电特征提取与大脑认知机理分析[J]. 乔晓艳,彭佳卉.  测试技术学报. 2013(06)
[7]精神分裂症的经济负担研究[J]. 杜立哲,孙利华.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3(05)
[8]缺陷型及非缺陷型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未服药患者失匹配负波的对照研究[J]. 李喆,邓伟,李寅飞,丁蕾,刘祥,郑重,李涛.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3(04)
[9]复杂脑网络研究进展——结构、功能、计算与应用[J]. 孙俊峰,洪祥飞,童善保.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2010(04)
[10]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N400神经发生源的研究[J]. 陈兴时,唐云翔,肖泽萍,王继军,张明岛,张载福,胡珍玉,陈中鸣,楼翡璎,陈冲,杨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11)



本文编号:29300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9300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f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