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针刺结合SSRI s 类药物治疗抑郁症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7 09:19
  [研究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针刺结合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治疗抑郁症的理论研究、临床疗效观察和动物实验研究,探讨针药合用治疗抑郁症的作用环节和机理,从脑在抑郁症发病及治疗中的地位着手,提出健脑调神的治疗方法,以及辩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思路,对针药合用治疗该病的优势加以讨论,从而为临床治疗抑郁症提供可参考的实验资料和理论依据。同时,通过对健脑调神法的研究,更加客观深入地反映中医疗法治疗抑郁症的机制,提高中医在治疗抑郁症中的作用与地位,拓宽临床治疗思路,为提高临床疗效、减少药物的副作用提供更为确切的方法。 [研究方法] 为了系统观察针刺结合SSRIs类药物对抑郁症的疗效,并对其机理加以探讨,本研究从理论、临床和动物实验三个方面开展针药合用治疗抑郁症的研究。 理论研究通过大量文献资料的查阅与总结,分别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的角度阐述抑郁症的病因、病理、诊断、治疗和研究现状,进而为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提供可行性依据; 临床研究共观察6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针药合用组和单纯药物组,前者36例,后者30例。2组... 

【文章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10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缩略词一览表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学对抑郁症的认识与研究
        1.1 古代文献中关于郁证的论述
            1.1.1 诸子散载期(春秋以前)
            1.1.2 郁证证治确立期(战国~唐)
            1.1.3 专章立论研究期(宋金元)
            1.1.4 专题深入研究期(明清)
        1.2 古代文献对脑与神的论述
            1.2.1 脑藏神,主神明,总统诸神
            1.2.2 脑主思维,主记忆
            1.2.3 脑主感知,主运动
            1.2.4 脑主调节
            1.2.5 脑与五脏六腑相互为用
        1.3 抑郁症的病因病机
            1.3.1 主要诱因--情志失调
            1.3.2 发病基础--体质因素
            1.3.3 根本病理--气机失调
            1.3.4 主要病位--脑,涉及肝、心、脾、肾
    2 现代医学对抑郁症的认识与研究
        2.1 抑郁证的临床特点
            2.1.1 核心症状
            2.1.2 心理症状群
            2.1.3 躯体症状群
        2.2 抑郁证的病因与发病机理
            2.2.1 生物学因素
                2.2.1.1 生物胺与抑郁症
                2.2.1.2 氨基酸、肽类
                2.2.1.3 神经内分泌
                2.2.1.4 神经免疫学
                2.2.1.5 睡眠与脑电生理异常
                2.2.1.6 脑影象学研究
                2.2.1.7 遗传学研究
            2.2.2 心理社会因素
                2.2.2.1 生活事件与环境应激事件
                2.2.2.2 心理学理论
        2.3 抑郁症的治疗
            2.3.1 药物治疗
            2.3.2 心理治疗
    3 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现状
        3.1 临床研究的现状
            3.1.1 电针治疗
            3.1.2 针刺治疗
            3.1.3 穴位注射治疗
        3.2 动物实验研究的现状
    4 抑郁症研究所面临的问题
        4.1 SSRI的优势与不足
            4.1.1 SSRI的优势
            4.1.2 SSRI的不足
        4.2 针灸治疗抑郁症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5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分组情况
            1.2.1 针药合用组
            1.2.2 单纯药物组
    2 诊断标准
        2.1 抑郁症诊断标准
            2.1.1 抑郁发作诊断标准
                2.1.1.1 症状标准
                2.1.1.2 严重标准
                2.1.1.3 病程标准
                2.1.1.4 排除标准
            2.1.2 抑郁症诊断标准
                2.1.2.1 单次发作抑郁症
                2.1.2.2 反复发作抑郁症
        2.2 抑郁症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2.2.1 肝郁脾虚型
            2.2.2 肝郁气滞型
            2.2.3 心脾两虚型
            2.2.4 肝肾阴虚型
            2.2.5 其他型
        2.3 纳入与排除标准
            2.3.1 纳入标准
            2.3.2 排除标准
    3 治疗方法
        3.1 针药合用组
            3.1.1 取穴
            3.1.2 操作
            3.1.3 用药
            3.1.4 疗程
        3.2 单纯药物组
            3.2.1 用药
            3.2.2 疗程
    4 观察指标及方法
        4.1 临床疗效观察
            4.1.1 临床疗效评定
            4.1.2 HAMD抑郁量表评定
s评定">            4.1.3 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s评定
        4.2 药物副作用观察
        4.3 血浆中单胺递质含量的观察
            4.3.1 采血
            4.3.2 方法
            4.3.3 材料试剂
            4.3.4 仪器
        4.4 统计分析
    5 结果
        5.1 临床疗效结果及分析
            5.1.1 临床疗效评定分析
            5.1.2 HAMD抑郁量表评定分析
s临床疗效总体印象量表评定分析">            5.1.3 CGIs临床疗效总体印象量表评定分析
        5.2 TESS量表评定分析
        5.3 血浆中单胺递质的结果与分析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1 针刺结合氟西汀对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1.1 实验材料
            1.1.1 试剂和仪器
            1.1.2 药物
            1.1.3 动物
        1.2 实验方法
            1.2.1 动物分组及处理
            1.2.2 穴位选取
            1.2.3 针剌方法
            1.2.4 糖水消耗实验
            1.2.5 行为学测定
            1.2.6 统计学处理
        1.3 实验结果
            1.3.1 各组大鼠体重变化
            1.3.2 各组大鼠Open-Field法行为测定结果
            1.3.3 各组大鼠糖水消耗量
    2 针剌结合氟西汀对抑郁症模型大鼠不同脑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2.1 材料
            2.1.1 试剂
            2.1.2 仪器
            2.1.3 药物
            2.1.4 动物
        2.2 实验方法
            2.2.1 动物分组及处理
            2.2.2 流动相的配备
            2.2.3 样品制备及测定
            2.2.4 统计学处理
        2.3 实验结果
            2.3.1 针药合用对抑郁模型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2.3.1.1 对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
                2.3.1.2 对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比值的影响
            2.3.2 针药合用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2.3.3 针药合用对抑郁模型大鼠纹状体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2.3.3.1 对纹状体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
                2.3.3.2 对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比值的影响
            2.3.4 针药合用对抑郁模型大鼠皮层额叶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2.3.4.1 对皮质额叶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
                2.3.4.2 对皮质额叶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比值的影响
第四部分 讨论与体会
    1 关于针药合用方法的讨论
        1.1 针药合用历来为医家所重视
        1.2 针药合用的适应症与抑郁症
        1.3 影响针灸与SSRI类药物结合的因素
    2 针灸处方与选穴
        2.1 督脉经穴为主,以健脑调神
        2.2 辨证和对症治疗的意义
            2.2.1 临床辨证要点
            2.2.2 常见症型与选穴
            2.2.3 随症加减
        2.3 针灸的心理治疗作用在抑郁症治疗中的意义
    3 临床观察项目的选择和理论依据
        3.1 HAMD抑郁量表
        3.2 CGI临床总体印象量表
        3.3 血浆中单胺递质含量的观察结果
    4 关于动物模型的讨论
        4.1 不同的造模方法
            4.1.1 应激模型
            4.1.2 分养模型或孤养模型
            4.1.3 药理学抑郁模型
            4.1.4 脑损伤模型
            4.1.5 操作行为模型
            4.1.6 遗传选择性抑郁模型
        4.2 良好的抑郁动物模型的特征
        4.3 应激与分养综合的造模方法
    5 对针药合用治疗抑郁症作用机理的认识
        5.1 与情绪反应关系密切的脑区
            5.1.1 下丘脑(hypothalamus)与情绪
            5.1.2 杏仁核(amygdala)与情绪
            5.1.3 海马(hippocampus)与情绪
            5.1.4 隔区(septalarea)与情绪
            5.1.5 大脑皮层(cerebral cortex)与情绪
        5.2 针刺结合氟西汀对抑郁模型大鼠不同脑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5.2.1 对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5.2.2 对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5.2.3 对纹状体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5.2.4 对额叶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附篇
抑郁模型大鼠不同脑区高效液相图谱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针刺治疗抑郁症选穴频次的分析[J]. 吕梅,王玲玲.  针灸临床杂志. 2003(08)
[2]针药结合治疗焦虑症临床观察[J]. 周志华,俞蔚影,吴洲红,吴伯庠,戴晓瑛.  上海针灸杂志. 2003(06)
[3]针药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80例临床观察[J]. 张银开,张明选.  上海针灸杂志. 2003(06)
[4]曲马多加强针刺对关节炎大鼠的镇痛作用[J]. 谢虹,马飞,高秀,吴根诚.  针刺研究. 2003(01)
[5]针灸穴位注射对肝纤维化大鼠细胞外基质成分影响的研究[J]. 陈旭军.  中医药学刊. 2003(03)
[6]针药结合治疗顽固性支气管扩张咯血128例[J]. 王伟,刘海静,孙占玲.  上海针灸杂志. 2003(02)
[7]针药结合治疗顽固性失眠48例[J]. 杨敏,阮仕赵,刘静.  上海针灸杂志. 2003(02)
[8]针药结合麻醉下喉重建术[J]. 黄鹤年,邵秋珍.  上海针灸杂志. 2003(01)
[9]针药结合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36例分析[J]. 杨志新,赵粹英.  四川中医. 2003(01)
[10]针药合用治疗更年期综合征60例[J]. 张庆蔚.  中国民间疗法. 2002(12)



本文编号:30028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30028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0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