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症影响因素及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1-04-03 00:55
随着现代社会医学的进步,产妇的心理健康水平日益受到重视。“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不仅要求关注产妇的生理健康,而且也要求重视产妇的心理健康水平。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被称为“隐形杀手”,是指产妇分娩后出现的抑郁障碍,是女性精神障碍中最为常见的类型,最早由Pitt于1986年提出并报道[1]。产后抑郁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生物遗传、神经生化、社会心理等因素相关。由于不同国家地区社会发展水平、文化差异及诊断标准等不同,其发病率各国报道差异也较大。国外报道,PPD发病率为2.1%-31.6%[2],国内各地报道的发病率从6.50%-43.12%不等,且近年来在我国呈现上升趋势[3]。产后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产妇心理健康的精神疾病,对家庭、社会的危害都很大。综上所述,产后抑郁症的病因复杂、发病率高、危害较大;加之,自我国“二孩”政策实施以来,累计生育需求集中释放,产次增加,患病人次增加,对产后抑郁症的关注尤其重要。故汇总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总结治疗方案对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至关重要。本文将从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影响因素(生理、社会心理、...
【文章来源】: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2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产后抑郁症相关影响因素
1.1 生理因素
1.1.1 遗传因素
1.1.2 神经内分泌因素
1.1.3 甲状腺功能
1.2 社会心理因素
1.2.1 性格特质与负性生活事件
1.2.2 家庭关系与社会支持
1.2.3 妊娠期心理状况
1.2.4 年龄、文化程度与经济状况
1.3 产科因素
1.3.1 孕产史和产时情况
1.3.2 分娩方式与分娩结局
1.3.3 新生儿情况
2 产后抑郁症治疗措施
2.1 药物治疗
2.1.1 抗抑郁剂治疗
2.1.2 中医药治疗
2.2 心理治疗
2.2.1 认知行为治疗(CBT)
2.2.2 人际心理治疗(IPT)
2.2.3 行为激活(BA)
2.2.4 正念认知疗法(MBCT)
2.3 物理治疗
3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3116292
【文章来源】: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2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产后抑郁症相关影响因素
1.1 生理因素
1.1.1 遗传因素
1.1.2 神经内分泌因素
1.1.3 甲状腺功能
1.2 社会心理因素
1.2.1 性格特质与负性生活事件
1.2.2 家庭关系与社会支持
1.2.3 妊娠期心理状况
1.2.4 年龄、文化程度与经济状况
1.3 产科因素
1.3.1 孕产史和产时情况
1.3.2 分娩方式与分娩结局
1.3.3 新生儿情况
2 产后抑郁症治疗措施
2.1 药物治疗
2.1.1 抗抑郁剂治疗
2.1.2 中医药治疗
2.2 心理治疗
2.2.1 认知行为治疗(CBT)
2.2.2 人际心理治疗(IPT)
2.2.3 行为激活(BA)
2.2.4 正念认知疗法(MBCT)
2.3 物理治疗
3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31162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311629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