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青海省60岁以上藏族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9 22:50
  研究背景和目的: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是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是仅次于脑血管病的最常见神经科疾病。Prince等报告的meta-分析表明,世界大多数地区60岁以上痴呆标化患病率为5%-7%,其中拉丁美洲(8.5%)最高,非洲地区(2%-4%)最低,这项研究表明,在不同种族之间,痴呆患病率可能不同。同时,Zhang等所做的meta-分析表明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痴呆及阿尔茨海默病(AD)患病率分别为3.0%、1.9%,且此研究纳入了从1980-2010年间中国所有有关于痴呆流行病学调查的文献。藏族经历了长期的自然选择后表现出与平原人群显著不同的体质特征,成为适应高原环境的特殊表现。藏族又因其特殊的文化、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及适应高原缺氧特点而备受国内外关注。调查发现,拉萨地区脂肪肝发病率藏族高于汉族,由此我们推测其他疾病患病率在藏族中亦有可能不同于汉族人群。而目前国内针对痴呆的患病率和相关研究在藏族群体中几乎没有开展。因此本研究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使用自主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危险因素采集。不同种族之间基因存在一定差异,各民族在高原缺氧状态下具有不同的遗传背景。高原居民特有的体质特征与特有的基... 

【文章来源】:南方医科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11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背景概述
    1.2 研究内容
    1.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流行病学调查及诊断方法
    2.3 血样采集保存及DNA提取方法
    2.4 数据录入和统计学分析
    2.5 变量的定义
    2.6 质量控制
    2.7 知情同意
第三章 结果
    3.1 研究人群的人口学资料分析
    3.2 调查表信度检测
    3.3 患病率及标准化患病率
    3.4 非遗传性因素与AD风险关系分析
    3.5 遗传因素与藏族AD患病关联分析--rs11136000等13个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研究特点和创新之处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已发表或待发表的论文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藏农牧地区藏族人群血脂异常流行特点分析[J]. 李奎,平措扎西,陈勇,古桑拉姆,仁丹,达娃次仁,格桑罗布,梁羽,易鑫,王威,汪建.  西部医学. 2012(03)
[2]西藏高原地区血脂水平和海拔关系的研究[J]. 徐绍鹏,加永泽培,高正选,四郎扎巴,常宏,郭娟,普布,朱红.  天津医药. 2011(07)
[3]高海拔区藏族成年人群血脂异常流行特点分析[J]. 李星辉,李丽,乔燕,李宝鹃,赵玉兰,李彩霞.  中国循环杂志. 2009(06)
[4]甘肃省甘南州藏族人群高脂血症流行病学调查[J]. 李星辉,乔燕,李宝鹃,李彩霞.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9(21)

博士论文
[1]HDAC、SIRT1基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D]. 曾转萍.南方医科大学 2014
[2]山西省老年痴呆疾病影响因素分析及卫生服务研究[D]. 樊清华.山西医科大学 2012
[3]CLU基因多态性及clusterin与阿尔茨海默病和轻度认知损害的相关性研究[D]. 王蓓.复旦大学 2011
[4]线粒体基因组与高原习服适应相关性的初步研究[D]. 罗勇军.第三军医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全基因组等位基因差异分析发现新的低氧反应基因与藏族高原适应相关[D]. 梅普明.南昌大学医学院 2013
[2]青海土族藏族MICA基因多态性与RA相关性分析[D]. 侯成荣.青海大学 2013
[3]中国西北地区藏族、土族、蒙古族非综合征型耳聋常见聋病基因特征研究[D]. 杨小龙.兰州大学 2013
[4]细胞色素P450基因多态性与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研究[D]. 黄牧坤.南方医科大学 2013
[5]EGLN1基因rs479200和rs480902位点多态性与藏族人群HGB关系的研究[D]. 吕坡.辽宁医学院 2013
[6]中国南方汉族和西藏藏族RHCE基因多态性研究[D]. 石文.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
[7]中国藏族人群CYP2D6基因多态性分析研究[D]. 宗廷勇.西北大学 2011
[8]HLA-DRB1基因与青海藏族乙型肝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 牛晓尧.青海大学 2011
[9]甘肃肃南藏族ACAT-2-734C/T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病和血脂的关联性[D]. 张权.兰州大学 2009
[10]TPH基因A218C位点遗传多态性与抑郁症的相关性及法医学意义研究[D]. 吕洪涛.中国医科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214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32214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c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