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微出血危险因素及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
发布时间:2021-10-23 04:26
目的:脑血管病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有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认知功能障碍是脑血管病患者预后不良的一个重要指征,它不仅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工作能力带来很大的影响,更会对家庭和社会带沉重的经济负担。本研究通过磁共振T2加权梯度回波成像(GRE-T2*MRI)对脑内微出血的检测,比较不同人群之间脑微出血的发生率、分布特点,探讨脑微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早期识别各种认知损害的血管性危险因素,及早予临床干预,改善认知功能以预防向血管性痴呆发展。方法:对2008年月12至2009年12月期间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206位住院病人行磁共振GRE检查。按是否存在脑微出血灶分为两组。记录脑微出血阳性组的发生例数、微出血灶部位、数目,记录两组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疏松等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的血压、血脂、血糖、既往卒中病史,记录MoCA中文版和MMSE量表测评情况,以探索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及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所有数据用SPSSl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微出血在各个区域都有分布,以基底节区最多见。脑微出血的发生与高血压明显相关(P<0.01),卒中病史...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0 引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1.1.1 研究对象及生物对象采集
1.1.2 入选及排除标准
1.1.3 两组样本量的确定
1.2 调查内容及方法
1.2.1 一般临床资料
1.2.2 临床诊查指标
1.2.3 影像学检查
1.2.4 认知功能评价
1.3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CMBs 阳性组和阴性对照组的临床资料
2.2 CMBs 的好发部位、区域分布情况分析、CMBs 的严重程
2.3 CMBs 与卒中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2.4 病例组和对照组认知功能
2.5 CMBs 存在及数目与认知功能损害相关研究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文献综述-脑微岀血的MRI检查和临床应用进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认知功能障碍与脑卒中部位的相关性分析[J]. 吴景芬,肖军,陈祥慧,冯琼华,黄雨兰,韦永胜.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09)
[2]脑微出血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J]. 张金彪,王晶,张勇.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08(04)
[3]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内微出血的磁共振成像研究[J]. 韩建成,高培毅,林燕,张继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03)
[4]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中文版广州市老人院人群划界分探讨[J]. 张立秀,刘雪琴.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8(02)
[5]脑内微出血的严重程度分级及重度MB的危险因素分析[J]. 杨淞然,华平,苏蔼欣,范玉华,黄家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7(S1)
[6]3.0TMRI诊断高血压性脑微出血的价值[J]. 曾庆师,李传福,侯金文,康笑水,丛培新,冯德朝,郑金勇.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7(01)
[7]脑微出血与脑卒中[J]. 桂雅星,黄鉴政.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5(12)
[8]磁共振梯度回波T2*成像诊断急性脑出血的意义[J]. 王宝军,樊东升,刘国荣,李月春,郎宁,张俊.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5(07)
[9]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脑内微出血的发生、分布及其意义[J]. 范玉华,莫仲棠,许志辉,黄家星,黄如训,曾进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3(04)
[10]高血压脑微出血患者磁共振成像特征[J]. 唐洲平,刘菲,张琳,朱文珍,曾和松,朱遂强,张苏明.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9 (01)
本文编号:3452465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0 引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1.1.1 研究对象及生物对象采集
1.1.2 入选及排除标准
1.1.3 两组样本量的确定
1.2 调查内容及方法
1.2.1 一般临床资料
1.2.2 临床诊查指标
1.2.3 影像学检查
1.2.4 认知功能评价
1.3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CMBs 阳性组和阴性对照组的临床资料
2.2 CMBs 的好发部位、区域分布情况分析、CMBs 的严重程
2.3 CMBs 与卒中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2.4 病例组和对照组认知功能
2.5 CMBs 存在及数目与认知功能损害相关研究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文献综述-脑微岀血的MRI检查和临床应用进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认知功能障碍与脑卒中部位的相关性分析[J]. 吴景芬,肖军,陈祥慧,冯琼华,黄雨兰,韦永胜.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09)
[2]脑微出血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J]. 张金彪,王晶,张勇.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08(04)
[3]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内微出血的磁共振成像研究[J]. 韩建成,高培毅,林燕,张继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03)
[4]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中文版广州市老人院人群划界分探讨[J]. 张立秀,刘雪琴.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8(02)
[5]脑内微出血的严重程度分级及重度MB的危险因素分析[J]. 杨淞然,华平,苏蔼欣,范玉华,黄家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7(S1)
[6]3.0TMRI诊断高血压性脑微出血的价值[J]. 曾庆师,李传福,侯金文,康笑水,丛培新,冯德朝,郑金勇.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7(01)
[7]脑微出血与脑卒中[J]. 桂雅星,黄鉴政.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5(12)
[8]磁共振梯度回波T2*成像诊断急性脑出血的意义[J]. 王宝军,樊东升,刘国荣,李月春,郎宁,张俊.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5(07)
[9]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脑内微出血的发生、分布及其意义[J]. 范玉华,莫仲棠,许志辉,黄家星,黄如训,曾进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3(04)
[10]高血压脑微出血患者磁共振成像特征[J]. 唐洲平,刘菲,张琳,朱文珍,曾和松,朱遂强,张苏明.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9 (01)
本文编号:34524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345246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