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非自杀性自伤研究现状——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发布时间:2021-10-29 01:32
目的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是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为更好地了解国外有关非自杀性自伤研究现状,利用情报学软件CiteSpace对相关文献仅进行了梳理。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的文献为分析对象,通过分析文献的作者和关键词,勾勒出当前非自杀性自伤领域的研究现状。结果 (1)热点作者中,比利时鲁汶大学的Claes Laurence频次最高,美国哈佛大学的Nock Matthew K中心性最强。(2)热点关键词可以概括为对非自杀性自伤的界定,共病研究,研究设计,影响因素。结论非自杀性自伤领域研究人员众多且研究范围广泛,缺乏有关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
【文章来源】:现代预防医学. 2020,47(20)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文献年度分布
作者共现分析图谱中最大的节点是Claes Laurence(频次为66,中心性0.19),这意味着在所有的研究者中,Claes的影响力最大。Claes是比利时鲁汶大学心理学和教育科学学院的教授,临床心理学专业的带头人,其主要研究方向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非自杀性自伤与精神心理障碍的关系,如进食障碍[9-10]、边缘性人格障碍[11-12];二是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中认知过程的作用,如注意偏向[13]和身份困惑[14]的调节作用;三是社会因素对非自杀性自伤影响,如童年经历、社会支持、人际关系等等[15-16]。围绕非自杀性自伤,Claes带领自己的团队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发散式的研究方向使得Claes成为沟通多个学科,多个研究团体的桥梁。在他的团队中,Koen Luyckx的贡献居功至伟,同时也离不开非自杀性自伤研究团队其他成员的努力,如Patrick Onghena,Karla Van Leeuwen,Lore Willem等,因此,鲁汶大学在该领域影响力巨大。排名第二的是哈佛大学的Nock Matthew K(频率55,中心性0.46)。他对非自杀性自伤领域做出巨大的贡献,首次使用非自杀性自伤这个名词的研究见于他的文章(non-suicidal self-injury among adolescents:diagnostic correlates and relation to suicide attempts),该文章成为非自杀性自伤领域引用最多的文献。近三年来,哈佛大学心理学院也涌现出一大批新锐学者,如Hooley JM,Brianna Turner,Daniel DL.Coppersmith,Heather A.Mac Pherson,Franz Peter。上述新锐学者基于自身的兴趣,从不同方向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沟通了不同团体和研究方向,因此,哈佛大学的中心性排在首位。
(4)与影响因素相关,如adolescent,risk factor,population,risk,young adults,ideation,behavior,mental health,emotion regulation,adolescence,psychometric property和impulsivity。通过对上述关键词的解析可以发现,高频关键词adolescent,young adults,adolescence和population清晰地表明影响非自杀性自伤的因素可能与年龄密切相关,更容易出现在青少年群体。ideation,behavior,mental health和psychometric property等关键词提示研究人员比较关注非自杀性自伤的认知行为特征以及其他心理特征。同时,情绪管理(emotion regulation)和冲动性(impulsivity)的行为方式对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关键词突现分析旨在分析哪些主题成为当时的研究热点。图3显示出所有被分析文献的关键词在整个分析时间范围内的突现变化,从时间线上来看,早期的研究热点(2006-2007)主要针对的是有关自我伤害(mutilative behavior,self mutilation,deliberate self harm,self injure,mutilation),这些主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保持着热度,直到2013左右才逐渐冷却了一些。除此之外,针对非自杀性自伤的危险因素和自杀尝试的相关研究也在早期短暂地保持了热度;同时非自杀性自伤与物质滥用的关系也是早期研究的持续热门主题。到中后期研究的主题中,多数的研究热点都无法长时间占据热门位置,多是昙花一现的状态,这可能与中后期研究的增多,研究主题的多样化有很大的关系。在这一时期中,神经性贪食(bulimia nervosa)的热度保持的最长(2009-2012),这可能暗示着神经性贪食在非自杀性自伤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non suicidal self injury(nssi)和harm也在同一时期(2012-2013)出现在研究人员的热门研究中。longitudinal在四五年前成为研究热点表明研究人员对非自杀性自伤有了新的研究角度,尝试从纵向研究探讨非自杀性自伤。另外,interpersonal theory of suicide(2016-2017)成为最近的热点之一表明研究人员尝试用自杀的人际理论来解释非自杀性自伤,为其发病机制的探索提供参考。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从早期到后期,关于非自杀性自伤人口学特征的研究一直长盛不衰(populaition[2007-2012],young people[2011-2013],college population[2012-2014],community sample[2012-2013],people[2016-201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危险因素分析[J]. 黄琴琴,张连生.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6(08)
[2]中国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检出率的Meta分析[J]. 潘珍,毛绍菊,唐寒梅,傅燕艳,孙玮璇,廖志林,李瑊妮,邱红恒,朱金云,黄鹏. 中国学校卫生. 2016(06)
[3]自伤行为研究:现状、问题与建议[J]. 江光荣,于丽霞,郑莺,冯玉,凌霄. 心理科学进展. 2011(06)
硕士论文
[1]中学生应对方式与情绪行为问题对非自杀性自伤的影响及路径研究[D]. 傅燕艳.南昌大学 2018
[2]中学生情绪行为问题和亲子依恋对校园欺凌与非自杀性自伤关系的影响研究[D]. 唐寒梅.南昌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463703
【文章来源】:现代预防医学. 2020,47(20)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文献年度分布
作者共现分析图谱中最大的节点是Claes Laurence(频次为66,中心性0.19),这意味着在所有的研究者中,Claes的影响力最大。Claes是比利时鲁汶大学心理学和教育科学学院的教授,临床心理学专业的带头人,其主要研究方向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非自杀性自伤与精神心理障碍的关系,如进食障碍[9-10]、边缘性人格障碍[11-12];二是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中认知过程的作用,如注意偏向[13]和身份困惑[14]的调节作用;三是社会因素对非自杀性自伤影响,如童年经历、社会支持、人际关系等等[15-16]。围绕非自杀性自伤,Claes带领自己的团队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发散式的研究方向使得Claes成为沟通多个学科,多个研究团体的桥梁。在他的团队中,Koen Luyckx的贡献居功至伟,同时也离不开非自杀性自伤研究团队其他成员的努力,如Patrick Onghena,Karla Van Leeuwen,Lore Willem等,因此,鲁汶大学在该领域影响力巨大。排名第二的是哈佛大学的Nock Matthew K(频率55,中心性0.46)。他对非自杀性自伤领域做出巨大的贡献,首次使用非自杀性自伤这个名词的研究见于他的文章(non-suicidal self-injury among adolescents:diagnostic correlates and relation to suicide attempts),该文章成为非自杀性自伤领域引用最多的文献。近三年来,哈佛大学心理学院也涌现出一大批新锐学者,如Hooley JM,Brianna Turner,Daniel DL.Coppersmith,Heather A.Mac Pherson,Franz Peter。上述新锐学者基于自身的兴趣,从不同方向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沟通了不同团体和研究方向,因此,哈佛大学的中心性排在首位。
(4)与影响因素相关,如adolescent,risk factor,population,risk,young adults,ideation,behavior,mental health,emotion regulation,adolescence,psychometric property和impulsivity。通过对上述关键词的解析可以发现,高频关键词adolescent,young adults,adolescence和population清晰地表明影响非自杀性自伤的因素可能与年龄密切相关,更容易出现在青少年群体。ideation,behavior,mental health和psychometric property等关键词提示研究人员比较关注非自杀性自伤的认知行为特征以及其他心理特征。同时,情绪管理(emotion regulation)和冲动性(impulsivity)的行为方式对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关键词突现分析旨在分析哪些主题成为当时的研究热点。图3显示出所有被分析文献的关键词在整个分析时间范围内的突现变化,从时间线上来看,早期的研究热点(2006-2007)主要针对的是有关自我伤害(mutilative behavior,self mutilation,deliberate self harm,self injure,mutilation),这些主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保持着热度,直到2013左右才逐渐冷却了一些。除此之外,针对非自杀性自伤的危险因素和自杀尝试的相关研究也在早期短暂地保持了热度;同时非自杀性自伤与物质滥用的关系也是早期研究的持续热门主题。到中后期研究的主题中,多数的研究热点都无法长时间占据热门位置,多是昙花一现的状态,这可能与中后期研究的增多,研究主题的多样化有很大的关系。在这一时期中,神经性贪食(bulimia nervosa)的热度保持的最长(2009-2012),这可能暗示着神经性贪食在非自杀性自伤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non suicidal self injury(nssi)和harm也在同一时期(2012-2013)出现在研究人员的热门研究中。longitudinal在四五年前成为研究热点表明研究人员对非自杀性自伤有了新的研究角度,尝试从纵向研究探讨非自杀性自伤。另外,interpersonal theory of suicide(2016-2017)成为最近的热点之一表明研究人员尝试用自杀的人际理论来解释非自杀性自伤,为其发病机制的探索提供参考。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从早期到后期,关于非自杀性自伤人口学特征的研究一直长盛不衰(populaition[2007-2012],young people[2011-2013],college population[2012-2014],community sample[2012-2013],people[2016-201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危险因素分析[J]. 黄琴琴,张连生.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6(08)
[2]中国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检出率的Meta分析[J]. 潘珍,毛绍菊,唐寒梅,傅燕艳,孙玮璇,廖志林,李瑊妮,邱红恒,朱金云,黄鹏. 中国学校卫生. 2016(06)
[3]自伤行为研究:现状、问题与建议[J]. 江光荣,于丽霞,郑莺,冯玉,凌霄. 心理科学进展. 2011(06)
硕士论文
[1]中学生应对方式与情绪行为问题对非自杀性自伤的影响及路径研究[D]. 傅燕艳.南昌大学 2018
[2]中学生情绪行为问题和亲子依恋对校园欺凌与非自杀性自伤关系的影响研究[D]. 唐寒梅.南昌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4637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346370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