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R.D.莱因的存在精神病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01 18:06
  莱因是英国著名的存在主义精神病学家,也是一位有独创见解的思想者。他把存在主义哲学与精神分析思想结合起来,用存在主义哲学的术语对精神分裂性个体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内部世界进行了生动的描述,使精神分裂的过程为世人所理解。他还对精神分裂症个体的家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详细阐释了精神分裂症的发展过程。莱因拒绝用生物医学或临床的术语来看待精神疾病,因此他通常被看作是所谓的“反传统精神病学”运动的一部分。莱因的观点挑战了传统的精神病治疗思想,激起人们去质疑那些统治他们人生和思想的基本假设,在精神病治疗实践上留下了他独有的印记。本文分六个部分来评述莱因的存在精神病学思想及其新发展。首先,介绍莱因的生平及思想来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萨特的存在主义和现象学思想、温妮科特、马丁·布伯和乔治·贝特森的思想为莱因的思想提供了基础。其次。论文分四部分分别介绍莱因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莱因的存在精神病学说;莱因与菲利普森、利一起发展的人际知觉的理论和方法;莱因与埃斯特森一起对家庭进行的研究以及心理治疗的思想和实践。再次,介绍莱因思想的新发展。最后,对莱因的整体思想进行简短的讨论。并指出其优缺点及影响。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
    4 本文的研究方法
    5 本文的长处和不足
1 莱因的学术生平与思想来源
    1.1 创造性的破坏者
    1.2 思想来源
        1.2.1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1.2.2 唐纳德·伍兹·温尼克特
        1.2.3 让-保罗·萨特
        1.2.4 马丁·布伯
        1.2.5 乔治·贝特森
2 存在精神病学理论
    2.1 精神病学的存在分析观
        2.1.1 正常与疯狂
        2.1.2 存在性不安
            2.1.2.1 存在性不安
            2.1.2.2 存在性不安产生的过程和原因
            2.1.2.3 存在性不安个体的三种焦虑
            2.1.3.4 存在性不安个体强迫性的自我意识
    2.2 自我的分裂
        2.2.1 心—身分裂
        2.2.2 内(真)自我系统与外(假)自我系统及二者的发展变化
    2.3 精神病的发生与发展
3 人际知觉的理论与方法
    3.1 理论研究
        3.1.1 自我与他人
        3.1.2 双方的交互作用与交互经验
        3.1.3 螺旋型交互观点
    3.2 方法研究——IPM
        3.2.1 两种观点与两个方向
        3.2.2 从每一个人的视角看四种关系
        3.2.3 元—观点和元—元—观点
        3.2.4 问题提法
        3.2.5 IPM基本图解
        3.2.6 对IPM问卷的分析——相互匹配比较法
4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的研究
    4.1 研究方法——社会现象学法
    4.2 研究结论——精神分裂症的家庭生成观
5 心理治疗观
    5.1 心理治疗的目标
    5.2 心理治疗的方法
    5.3 治疗实践
        5.3.1 喧闹室
        5.3.2 金利斯会所
    5.4 治疗案例
6 莱因思想的发展
    6.1 丹尼尔·波斯特恩与莱因研究协会
    6.2 提奥·伊登与国际莱因研究所
7 评价
    7.1 贡献
        7.1.1 指出了理解精神疾病的新方向——精神病学的存在分析观
        7.1.2 形成了独特的精神疾病诊疗观
        7.1.3 编制了人际知觉问卷
        7.1.4 提出了社会现象学的研究方法
    7.2 局限
        7.2.1 神秘主义与反科学倾向
        7.2.2 思想缺乏系统性
        7.2.3 方法难以验证
    7.3 影响
参考文献
附录
    莱因生平年表
    莱因主要著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理解疯狂:莱因的存在精神分析思想析评[J]. 王蕾.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7(01)
[2]精神疾病诊断:科学的判断?伦理的判断?[J]. 戴庆康.  医学与哲学. 2005(07)
[3]作为第一哲学的超越论现象学[J]. 王炳文.  世界哲学. 2005(02)
[4]从生存论哲学看人的在世方式——身心关系理论探微[J]. 胡军.  新视野. 2004(02)
[5]癫狂梦醒——关于精神病人体验的研究[J]. 邱鸿钟.  医学与哲学. 2000(11)



本文编号:35268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35268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3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