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小剂量丙戊酸镁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

发布时间:2022-01-02 04:34
  目的探讨小剂量丙戊酸镁对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均存在攻击行为。依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单一治疗组(42例)与联合治疗组(43例)。对单一治疗组患者采用利培酮治疗,对联合治疗组患者采用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血清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5.35%(41/43)]高于单一治疗组[76.19%(32/42)](P<0.05)。治疗后,两组PANSS、MOAS评分降低,联合治疗组PANSS、MOAS评分低于单一治疗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GDNF、BDNF水平升高,联合治疗组血清GDNF、BDNF水平高于单一治疗组(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伴攻击行为患者的效果确切,能改善精神症状,控制攻击行为,调节GDNF、BDNF水平,稳定病情。 

【文章来源】:河南医学研究. 2020,29(28)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选取标准
    1.3 治疗方法
        1.3.1 单一治疗组
        1.3.2 联合治疗组
    1.4 观察指标
        1.4.1 精神症状、攻击行为
        1.4.2 疗效
        1.4.3 神经营养因子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疗效
    2.2 PANSS、MOAS评分
    2.3 血清GDNF、BDNF水平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小剂量丙戊酸镁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病人认知功能及血清脑源性、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影响[J]. 夏庆润,刘超,杨魁,徐丹.  安徽医药. 2019(10)
[2]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小剂量丙戊酸镁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BDNF、GDNF水平的影响研究[J]. 尹延明,赵学利,周桦,宋存衡.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9(01)
[3]改良森田疗法配合脑电生物反馈对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BDNF、GDNF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 张黎黎,朱怀敏,李恩泽.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30)
[4]文拉法辛缓释片联合利培酮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对照研究[J]. 储昕,赵小亚,周宏辉,赵雅琴,梁光利.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15)
[5]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奥氮平治疗伴冲动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 戴建磊,欧阳泽华,刘卫平.  中国民康医学. 2017(05)
[6]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小剂量丙戊酸镁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临床分析[J]. 于福宽.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 (01)
[7]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小剂量丙戊酸镁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对照研究[J]. 万春平.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10)



本文编号:35634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35634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c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