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嗅皮质在急性应激反应中的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2 22:57
目的:探讨内嗅皮质在急性应激反应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1.实验动物: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80±20g,每只大鼠单笼喂养。2.实验试剂:(1)药品鹅羔氨酸、台盼蓝;(2)兔抗鼠多克隆c-Fos抗体;(3)ABC试剂盒和DAB底物试剂盒。3.实验方法:所有动物在饲养7天后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束缚应激组(I)、生理盐水注射双侧内嗅皮质+束缚应激组(EC)和鹅羔氨酸损毁双侧内嗅皮质+束缚应激组(ES)。用鹅羔氨酸损毁ES组大鼠双侧内嗅皮质,2周以后,对I组、EC组、ES组建立急性束缚应激模型(C组大鼠不遭受应激),观察束缚应激1小时后下丘脑室旁核快反应基因c-Fos表达情况以及应激后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浆ACTH浓度。大鼠脑切片c-Fos染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ACTH数据分析采用重复测量单因素方差分析(Repeated-Measures One-Way ANOVA),post-hoc测试采用Fisher’s PLSD处理。c-Fos实验数据实行非参数检验的Kruska...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边缘系统结构模式图
每组7只。嗅皮质损伤模型组大鼠,用戊巴比妥钠(50m叭g)腹腔注射麻醉后,仪(Narishige,日本)上,充分暴露颅骨后,参照大皮质处(以前自为零点,AP=一.604nnIl,ML=士6.射.02%台盼蓝生理盐水(EC)或鹅羔氨酸(1u5岁ulS)。不锈钢注射针被固定在立体定位仪上,其外口直位,另一端通过一根长为30cm的硅橡胶胶管连接着导管和注射器内充满着注射液,在确定注射通畅后调脑组织。注射量为0.lul,速度为o.lulm/ni,注射完毕后原笼恢复14天后进行束缚应激造模。
一、化学损毁对神经核团的破坏作用与用生理盐水注射双侧内嗅皮质相比,使用鹅羔氨酸损毁双侧内嗅皮质后大鼠内嗅皮质处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并伴有神经胶质细胞的明显增加(图5)。A生理盐水注射组E(C)B鹅羔氨酸损毁组(E)s图5内嗅皮质区域的Nissl染色注:箭头所示为注射针所到处。Nsisl染色后剔除内嗅皮质损毁不成功例总共5例(EC组2例,ES组3例)。Sealebar=10nun。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颞叶癫痫内嗅皮质等边缘系统改变的MRI研究现状[J]. 王志业,祁吉.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2005(03)
[2]心理应激动物模型的研制及其应用[J]. 曹碧茵,施建蓉,童瑶,邹军.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5(02)
[3]急性应激大鼠脑边缘系统生化病理变化[J]. 杨来启,王晓峰,马文涛,刘光雄,吴兴曲,张宏斌,李栓德.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2(12)
[4]即刻早期基因c-fos与心理应激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 卢晓虹,李凌江.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1998(01)
本文编号:3603071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边缘系统结构模式图
每组7只。嗅皮质损伤模型组大鼠,用戊巴比妥钠(50m叭g)腹腔注射麻醉后,仪(Narishige,日本)上,充分暴露颅骨后,参照大皮质处(以前自为零点,AP=一.604nnIl,ML=士6.射.02%台盼蓝生理盐水(EC)或鹅羔氨酸(1u5岁ulS)。不锈钢注射针被固定在立体定位仪上,其外口直位,另一端通过一根长为30cm的硅橡胶胶管连接着导管和注射器内充满着注射液,在确定注射通畅后调脑组织。注射量为0.lul,速度为o.lulm/ni,注射完毕后原笼恢复14天后进行束缚应激造模。
一、化学损毁对神经核团的破坏作用与用生理盐水注射双侧内嗅皮质相比,使用鹅羔氨酸损毁双侧内嗅皮质后大鼠内嗅皮质处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并伴有神经胶质细胞的明显增加(图5)。A生理盐水注射组E(C)B鹅羔氨酸损毁组(E)s图5内嗅皮质区域的Nissl染色注:箭头所示为注射针所到处。Nsisl染色后剔除内嗅皮质损毁不成功例总共5例(EC组2例,ES组3例)。Sealebar=10nun。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颞叶癫痫内嗅皮质等边缘系统改变的MRI研究现状[J]. 王志业,祁吉.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2005(03)
[2]心理应激动物模型的研制及其应用[J]. 曹碧茵,施建蓉,童瑶,邹军.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5(02)
[3]急性应激大鼠脑边缘系统生化病理变化[J]. 杨来启,王晓峰,马文涛,刘光雄,吴兴曲,张宏斌,李栓德.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2(12)
[4]即刻早期基因c-fos与心理应激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 卢晓虹,李凌江.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1998(01)
本文编号:36030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360307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