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精神医学领域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2022-02-19 21:17
  近年来,精神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增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研究人员试图探寻治疗精神疾病新的有效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受到普遍关注,中西医结合研究逐渐增多。但多数临床精神科工作者尚不了解精神疾病的中西医结合各方面研究成果,限制了中西医结合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此时需要探寻精神医学领域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价值与意义,为研究人员的工作提供借鉴。本文对精神医学领域中西医结合研究近60年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将其发展历程划分为六个时期:1949年至1954年,精神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处于准备阶段;1955年至1959年进入起步阶段;1960年至1965年是初级发展阶段;1966年至1977年处于特殊历史发展时期;1978年至2000年是持续发展阶段;第六个时期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快速发展阶段。对每个时期的研究概况进行了总结分析,试图为精神医学领域中西医结合研究进行一次历史资料的梳理,从历史发展中探寻精神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处于何种研究程度,其实际价值和意义为何。通过对发展历程的回顾,深化了对精神疾病中西医结合研究必要性的认识。中西医结合研究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治疗方法,研制出了许多具有良好临床疗效的中... 

【文章来源】: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 精神医学领域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准备阶段(1949-1954)
    1 研究背景
        1.1 中医从“自组织状态”的蜕变
        1.2 中西医结合研究的起步
        1.3 精神医学的发展状况
    2 开展中西医结合研究工作的条件
        2.1 现代精神医学占绝对主要地位
        2.2 缺乏中西医结合研究人员
        2.3 中西医共存于精神医疗机构
        2.4 中医基础力量较强
    3 小结
二 精神医学领域中西医结合研究起步阶段(1955-1959)
    1 研究背景
        1.1 建国后的第一股中医热潮
        1.2 中医热潮波及精神病防治机构
    2 研究概况
        2.1 有重要贡献的人物
        2.2 期刊和著作
        2.3 整理与精神疾病的内容相关的古代资料
        2.4 西医诊断,中医治疗的模式
        2.5 临床治疗研究
            2.5.1 中药治疗精神疾病的尝试
            2.5.2 针灸治疗技术广泛应用
        2.6 中草药研究
    3 小结
三 精神医学领域中西医结合研究初步发展阶段(1959-1965)
    1 研究背景
        1.1 中西医结合研究队伍的壮大
        1.2 精神医学的发展
    2 发展概况
        2.1 文献的分布
        2.2 研究方法
        2.3 临床治疗研究
            2.3.1 精神分裂症成为研究的重点
            2.3.2 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的出现
    3 小结
四 特殊历史时期精神医学领域中西医结合研究发展(1966-1977)
    1 研究背景
        1.1 中西医结合队伍的改变
        1.2 精神医学的临床研究状况
    2 研究概况
        2.1 研究文献分布状况
        2.2 研究方法的改进
        2.3 临床治疗的发展
            2.3.1 中医疗法合并小剂量西药治疗精神病的兴起
            2.3.2 新疗法出现
            2.3.3 针灸治疗应用广泛
        2.4 西医诊断、中医治疗的模式的改变
        2.5 新药研究
    3 小结
五 精神医学领域中西医结合研究持续发展时期(1978-2000)
    1 研究背景
        1.1 医疗改革和中西医结合的发展
        1.2 精神医学的研究状况
    2 研究概况
        2.1 学术团体和学术活动
            2.1.1 中国中西医结合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
            2.1.2 中华医学会
            2.1.3 其他相关学会及学术活动
        2.2 研究文献
            2.2.1 论文文献
            2.2.2 出版书籍
        2.3 研究方法
        2.4 病因病机研究
            2.4.1 痰迷心窍引发争论
            2.4.2 血瘀论受到重视
            2.4.3 中西医阴阳论
            2.4.4 其他病理观
        2.5 辨证分型
            2.5.1 常见精神疾病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标准的制定
            2.5.2 辨证分型的不同观点
        2.6 精神药物引起副反应的中医药治疗研究的兴起
        2.7 临床治疗
            2.7.1 中药治疗
            2.7.2 针灸治疗
                2.7.2.1 罗和春和电针治疗抑郁症
                2.7.2.2 金舒白应用针灸治疗精神疾病的经验
        2.8 草药及其提取物应用及实验研究的探索
            2.8.1 舒血宁在精神科临床应用的发展
            2.8.2 抗抑郁天然药物国外研究的传入
            2.8.3 抗抑郁天然药物的广泛开发
    3 小结
六 精神医学领域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入新世纪(2001年以后)
    1 研究文献的快速增长
    2 学术会议
    3 研究方法
    4 抑郁症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受到重视
    5 病因病机
        5.1 阴阳论研究的新进展
        5.2 抑郁症的病因病机的探索
    6 辨证分型的研究
    7 精神药物所致副反应的中医药治疗研究
    8 临床治疗研究
        8.1 中药治疗概况
        8.2 针灸治疗研究概况
    9 中医药抗抑郁机制研究
    10 草药及提取物的研究
    11 小结
结论
致谢
引用文献
参考文献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加味苓桂术甘汤用于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肥胖症的治疗[J]. 丁国安,余国汉,梁绍材,范长河,童振杰,刘丽勤,黄鹏,肖爱祥,童梓顺,梁富成.  中国临床康复. 2006(43)
[2]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几点思考[J]. 高峥.  天津中医药. 2006(05)
[3]柏子养心丸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J]. 杨保胜.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6(10)
[4]抑郁症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文献研究[J]. 赵燕,王天芳,于春光,李志更,李雪,王庆国.  中医杂志. 2006(09)
[5]眼针解郁汤并用治疗抑郁症23例[J]. 谢博多,李淑红.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6(04)
[6]针刺预防抗精神病药物副反应110例临床观察[J]. 罗诚,张勇辉,熊昆武,周文全.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6(03)
[7]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J]. 董建国.  医药产业资讯. 2006(14)
[8]电针、紫外钱光量子透氧并西药内服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失眠症52例[J]. 冯冬泽.  国医论坛. 2006(02)
[9]菖欢1号对大鼠抑郁性神经症模型纹状体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J]. 蒋敏,李民,谢忠礼,杨进.  国医论坛. 2006(02)
[10]从痰论治抑郁症研究进展[J]. 王晓玲,赵清树.  内蒙古中医药. 2006(01)



本文编号:36336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36336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5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