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血清BDNF水平及其基因G196A多态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7 03:13

  本文关键词: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血清BDNF水平及其基因G196A多态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背景甲基苯丙胺(俗称“冰毒”,amphetamine-typ stimulants, ATS)作为一类新型毒品,具有很强的中枢兴奋作用,其滥用可形成药物依赖,并可产生精神病性症状,进而导致精神障碍。当今社会滥用新型毒品的人数增长迅速,然而目前对于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相关研究较少,发病机制暂不明确,因此探讨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可能的神经生理机制为其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具有重要意义。目的1 了解苯丙胺滥用患者的冲动攻击性人格特质。2 探讨苯丙胺滥用患者与血清BDNF水平的关系。3 了解苯丙胺滥用患者与BDNF基因G196A多态性的相关性。4 探讨苯丙胺滥用患者BDNF基因G196A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与血清BDNF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 对象为2012年8月到2013年10月在山东省安康医院戒毒中心接受戒毒治疗的苯丙胺滥用或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入组标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Ⅳ,DSM-Ⅳ)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中的兴奋剂所致的精神障碍或物质滥用诊断标准。共入组233例,其中苯丙胺滥用组62例和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组171例。对照组共110例,全部来自山东省安康医院职业病健康查体中心体检的工厂员工。2 量表测查 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一般情况问卷调查,应用Barratt冲动性量表(BIS)、Buss攻击性量表(BAS)评估所有被试者的冲动攻击性人格特征。3 血液检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BDNF水平;采用PCR-DNA测序法检测BDNF基因G196A多态性。4 统计处理所有数据资料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处理及分析。所有统计数据在分析前均运用Levene方差齐性统计方法进行检验。数据为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均数及标准差分别用M和SD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对单因素多个独立样本数据进行处理;应用χ2检验判断基因型的分布是否满足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并对两组基因型进行比较;设α=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 病例组BIS总分、计划性冲动、躯体性冲动、认知行为冲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病例组BAS总分、言语攻击、愤怒、自我攻击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2病例组血清BDNF水平(205.81±75.36) 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95.04±31.63) pg/ml (t=15.02,P0.01);病例组中苯丙胺所致精神病障碍组和苯丙胺滥用组BDNF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3 苯丙胺滥用组、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组、对照组三组之间BDNF基因G196A位点基因型分布、G等位基因携带频率、A等位基因携带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 BDNF基因G196A各等位基因及各基因型血清BDNF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 苯丙胺滥用患者具有较高的冲动和攻击性人格特质。2 苯丙胺滥用患者血清BDNF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且血清BDNF水平与苯丙胺滥用有无导致精神障碍无关。3 BDNF基因G196A多态性与苯丙胺滥用患者血清BDNF水平无明显相关。4 BDNF基因G196A多态性与苯丙胺滥用之间无明显相关,提示该基因可能不是苯丙胺滥用的易感基因。
【关键词】:苯丙胺依赖 冲动攻击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基因多态性
【学位授予单位】:新乡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9.69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1
  • 前言11-14
  • 1 材料与方法14-22
  • 1.1 研究对象14-15
  • 1.1.1 病例组14
  • 1.1.2 正常对照组14-15
  • 1.2 临床评定工具15-16
  • 1.2.1 一般情况调查表15
  • 1.2.2 DSM-IV-TR轴Ⅰ障碍用临床定式检查(SCID-I/P)15
  • 1.2.3 Barratt 冲动性量表(Barratt ImpusivUy Scale, BIS)15
  • 1.2.4 Buss 攻击性量表(Buss Aggressive Scale, BAS)15-16
  • 1.3 资料收集方法及程序16
  • 1.4 实验方法16-22
  • 1.4.1 主要仪器16
  • 1.4.2 主要试剂16-17
  • 1.4.3 标本的采集和储存17
  • 1.4.4 血清BDNF水平测定17-18
  • 1.4.5 全血DNA的提取18-20
  • 1.4.6 琼脂糖凝胶的制作20
  • 1.4.7 BDNF G196A基因多态性检测20-22
  • 1.5 统计学处理22
  • 2 结果22-25
  • 2.1 病例组与对照组的一般情况比较22-23
  • 2.2 病例组与对照组BIS总分、BAS总分及各因子分比较23
  • 2.3 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组、苯丙胺滥用组及对照组三组BDNF水平的比较23-24
  • 2.4 Hardy-Weinberg平衡吻合度检验24
  • 2.5 BDNF基因G196A不同基因型及基因频率之间的差异性比较24-25
  • 2.6 各等位基因及各基因型血清BDNF水平之间的比较25
  • 3 讨论25-29
  • 3.1 BDNF与苯丙胺滥用的关系25-27
  • 3.2 苯丙胺滥用与BDNF G196A基因多态性的关系27-29
  • 4 小结29-30
  • 附图30-31
  • 参考文献31-37
  • 综述37-49
  • 参考文献43-49
  • 附录49-5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59-60
  • 致谢60-61
  • 个人简历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雪琴;魏瑞丽;马晓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年02期


  本文关键词: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血清BDNF水平及其基因G196A多态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24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3724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3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