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史
发布时间:2017-05-24 20:16
本文关键词: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精神疾病病因复杂,至今多数疾病病因未明,疾病不同,症状轻重不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往往对病情缺乏判断,严重者可以导致精神残疾。而精神科疾病常常危及到家庭和社会,被认为是贻害人类,最具摧残性的疾病。 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繁荣,精神疾病的患病种类和治疗情况有所改变,那些与生活压力关系更密切的病种的患病率有增加的趋势。心理治疗、改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及一些新的物理治疗手段正在被广泛的用于临床。少数地方还在给一些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但是不得不承认药物治疗是目前绝大多数精神疾病的主要的治疗方法和手段。总体说来,精神类疾病现代的西医西药的治疗的时间还不长,应该是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在这不足100年的时间精神科药品不断的增加。在临床中,治疗精神疾病的新药不断涌现,那些精神科的老药也是不断地更新换代。精神科药物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壮大着。关于精神疾病的病因的研究,有一个简单直接的说法,这种说法认为精神类疾病的患病就是由某些中枢神经递质过多或是不足引起的。正因如此,这个假说极大地刺激了新药物的开发和临床应用。现代医学在神经生物和基因水平上的发展也刺激了精神科药理学的飞跃式进步,根据患者的目标症状来开发新药已经不是梦想。 本文整理了大量与精神类疾病的药物治疗有关系的文献内容,通过古今文献书籍整理后发现许多老式精神科药物在现代精神科临床工作中有逐渐被淘汰的倾向,精神科的用药有新型化的趋势。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的应用频率逐渐减少。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已经成为目前绝大多数临床医生的首选用药。三环、四环类抗抑郁制剂也逐渐的被一些新型的抗抑郁药取代。抗焦虑药物种类变化不大,但抗焦虑药的临床应用有所增加。新药在不断地提高疗效的同时,回避了许多老药的毒副作用。伴随时间的延长,新型精神科药物在临床用药的经验不断积累,许多新药的不良反应也不断被发现。一些精神疾病的高复发风险,并未因新药的使用而得到降低。重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的衰退的现象,仍是没有得到较好的控制。所以找寻精神疾病理想的药物或理想的治疗方法,仍是人们努力的目标。 在中医学中精神疾病归属于情志疾病的范畴,中医中药对于情志病的治疗有上千年的历史,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伴随科技进步,中医中药开始与现代医学及科技融合,利用现代手段对中药有效成分进行分析,促进了中药药理学的快速发展,也给中医中药治疗的科学化及与国际接轨提供了方便。实践和文献查阅均认为许多中医中药对轻型精神疾病的治疗效果是令人满意的。在重性精神疾病的方面,在令人头痛的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上,中药有独特的效果。中药在治疗精神科西医西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方面也是有其独特的疗效。这些都足以让我们相信,中药在精神科临床的应用前景将是广阔的。
【关键词】:精神疾病 情志病 精神科药物 中医中药 中西医结治疗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49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引言10-11
- 1. 中西医对精神疾病认识的发展11-23
- 1.1 中医对精神疾病认识的历史11-17
- 1.1.1 上古时期(公元前26世纪到公元前770)11
- 1.1.2 春秋战国时期11-12
- 1.1.3 秦汉时期12-13
- 1.1.4 魏晋南北朝时期13
- 1.1.5 隋唐时期13-14
- 1.1.6 宋金元时期14-16
- 1.1.7 明清时期16-17
- 1.2 中医对精神疾病的当代认识17-18
- 1.2.1 关于精神疾病病因和病机的认识17
- 1.2.2 中医对精神疾病的分类17
- 1.2.3 中医中关于癫狂病特点的描述17-18
- 1.3 西医对精神疾病认识的历史发展18-20
- 1.3.1 古希腊时期18
- 1.3.2 中世纪18-19
- 1.3.3 文艺复兴时期19
- 1.3.4 17世纪19
- 1.3.5 18世纪19
- 1.3.6 19世纪19-20
- 1.3.7 20世纪后20
- 1.4 西医对精神疾病的当代认识20-23
- 1.4.1 精神疾病的概念20
- 1.4.2 精神疾病的诊断分类系统20
- 1.4.3 目前精神疾病的患病情况及疾病谱变化20-21
- 1.4.4 精神疾病的病因学说及一些主要的神经生物学假说21-23
- 2. 精神科疾病的中药治疗23-30
- 2.1 一般情况23
- 2.2 中医治疗精神科疾病常用的治疗原则与方药23-25
- 2.2.1 理气解郁法23
- 2.2.2 清热泻火法23-24
- 2.2.3 活血化瘀法24
- 2.2.4 涤痰开窍法24
- 2.2.5 养血安神法24-25
- 2.2.6 温阳振奋法25
- 2.3 一些中药单方在临床上的应用25-27
- 2.3.1 洋金花25-26
- 2.3.2 黄芫花26
- 2.3.3 黄花败酱26
- 2.3.4 灵芝26
- 2.3.5 磁石26
- 2.3.6 柴胡26
- 2.3.7 刺五加26-27
- 2.4 中药在精神科疾病治疗上的作用效果27-30
- 2.4.1 单独使用中药治疗精神疾病的相关研究27
- 2.4.2 中西药合用治疗精神疾病的情况27-28
- 2.4.3 中药治疗精神科西药所引起的副作用方面28
- 2.4.4 总结28-30
- 3. 精神科疾病的西药治疗30-42
- 3.1 抗精神病药30-34
- 3.1.1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FGA)31-32
- 3.1.2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SGA)32
- 3.1.3 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情况32-33
- 3.1.4 抗精神病药物的选择33-34
- 3.2 抗抑郁药34-36
- 3.2.1 抗抑郁药分类与功能34-35
- 3.2.2 抗抑郁药的发现35-36
- 3.2.3 抗抑郁药的用药情况36
- 3.3 心境稳定剂的历史36-37
- 3.3.1 心境稳定剂分类作用36-37
- 3.3.2 心境稳定剂的发现37
- 3.3.3 心境稳定剂的应用情况37
- 3.4 镇静催眠抗焦虑药37-38
- 3.4.1 抗焦虑药的分类37-38
- 3.4.2 抗焦虑药的发展历史38
- 3.4.3 抗焦虑药物的应用情况38
- 3.5 正在研发中的新药38-39
- 3.6 精神科用药情况和变化趋势39-41
- 3.6.1 一般变化趋势39
- 3.6.2 以某医院的目前用药情况来实际举例39-40
- 3.6.3 国外多年来精神科用药变化40-41
- 3.7 小结41-42
- 4. 精神疾病的中西药物结合治疗42-47
- 4.1 中西医结合治疗情志病的前期42
- 4.2 中西医结合治疗情志病的时期划分42-43
- 4.3 中西医结合的困难和前景43
- 4.4 中西药物结合治疗的可行性43
- 4.5 情志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的辩证分型43-44
- 4.5.1 对情志病进行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的必要性43
- 4.5.2 中西医结合的辩证分型标准43-44
- 4.5.3 制定更详细的分型标准势在必行44
- 4.6 中西医结合治疗情志病的特点44-47
- 4.6.1 一般的治疗原则44-45
- 4.6.2 中西医治疗情志病的效果45
- 4.6.3 近些年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疾病的文献情况45-47
- 5. 结论47-49
- 5.1 精神疾病的西医西药治疗47
- 5.1.1 西医西药在精神疾病治疗上的优势47
- 5.1.2 西医西药在精神疾病治疗的不足47
- 5.2 精神科疾病的中医中药治疗47-48
- 5.2.1 中医中药治疗精神疾病的优势47
- 5.2.2 中医中药在精神疾病治疗上的不足47-48
- 5.3 精神疾病中、西药治疗的选择和中西医结合治疗48-49
- 参考文献49-53
- 致谢53-55
- 个人简介55-56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贝贝;;越鞠丸治疗郁证的临床体会[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2 朱艳艳;张淑萍;阮学平;;精神疾病中医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J];北京中医药;2013年10期
3 丁德正;;酸枣仁汤治疗精神疾病举隅[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年01期
4 左潇;杨杰;于得霞;;加味桂枝茯苓汤合并富马酸喹硫平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12期
5 刘均富;童颜;黄英;刘敏;马杰;宋庭;;第一代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年02期
6 邱瑞瑾;;《金匮要略》情志病治法浅述[J];中医学报;2012年12期
7 周传祥,周坤,吴亚冰;龙胆泻肝汤治疗癫狂验案[J];江苏中医;1997年08期
8 林虹;寻知元;徐志刚;李育红;王志凌;;加味癫狂梦醒汤对精神分裂症TH1/TH2漂移干预的研究[J];四川中医;2011年08期
9 解克平;;中药治疗利培酮引起的闭经临床对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0年06期
10 王如高,赵维杰,胡钱春;半夏秫米汤加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伴失眠60例[J];山西中医;2002年01期
本文关键词: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18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39187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