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定量脑电图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3 00:02
本文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定量脑电图特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e disorder, ADHD)是儿童与青少年常见的行为障碍,是一组由非智力因素引起的症候群,其不仅对患儿,甚至对其家庭以及社会均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儿童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常常合并其他方面的行为问题,研究表明,在精神方面,该病容易合并对立违抗障碍(50%-60%)、适应性障碍(30%-60%)、焦虑障碍(25%~40%)心境障碍(15%~75%)、反社会行为(如药物依赖和反社会人格障碍),在躯体方面,多合并抽动障碍(30%-50%)和癫痫。该病对患儿的影响可延续至成年,国外报道,30%-40%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成年后仍残留若干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症状。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关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这种疾病,并且与该病相关的的研究也越来越多。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亦逐步受到家长及老师的重视。据2011年美国儿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AAP)发布的《儿童青少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评估和治疗指南》表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发病年龄范围包括学龄前儿童和青少年,因此新指南的覆盖年龄也从以往的6-12岁改为4-18岁,指南中指出美国儿童及青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现患率约为8%。我国学者童连等对我国儿童注意缺陷障碍多动障碍的流行病学进行Meta分析后发现总体发病率约为5.7%,临床资料显示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4~9:1,其差异的原因之一是女童主要表现为注意缺陷,不易引起家长注意,而男童更具有冲动和多动,并且容易伴随品行障碍和对立违抗障碍的问题,更容易引起家长及老师重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表现多样,并常常会因为环境、年龄以及周围人的态度而有所不同。其核心症状为过度的活动、注意力集中困难、冲动任性、情绪不稳等,该病的核心问题是自控力的不足。根据症状的不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分为混合型(ADHD combined type, ADHD-C)、注意缺陷为主型(ADHD predominantly inattentive type, ADHD-I)和多动/冲动为主型(ADHD predominantly hyperactive-impulsive type, ADHD-H)3个亚型。不同的国家级地区对该病有着不同的病因学观点及症状表现的解释,目前常用的有以下三种诊断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ICD-10分为“临床描述和诊断指南”及“研究用诊断标准”两部分;美国精神病学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APA)《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DSM)第四版(DSM-IV);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及诊断标准CCMD-3。当前我国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研究报告中三种诊断标准均有,以DSM为主。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从1902年George Still描述其症状以来至今仍然是人们研究的重点,亦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异质性的行为异常,系生物-心理-社会多种因素协同作用所致。国内外学者分别从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神经生理学、分子遗传学、神经生化学、神经心理学、神经系统解剖学等诸多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仍未找出该病的确切病因。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是从头皮表面或颅内记录到的局部神经元电活动的总和。脑电图可客观反映大脑的机能状态,与年龄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在小儿可以观察到随年龄的增长,其脑波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趋势,这一现象反映了脑结构和功能的发育过程,直接反映了大脑神经细胞的功能状态,是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指标。脑电图中主要记录的波形为α、β以及θ波。α节律是分析脑电图背景活动的重要指标,与脑功能状态机发育水平有密切关系。其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以及内在的刺激的影响。β活动是正常成人清醒脑电图的主要成分。药物及情绪的改变会对β活动造成影响。θ波的数量与年龄及状态密切相关。婴幼儿和儿童的脑电图以0活动为主,成年人仅可见少量的θ活动,但成人在思睡期时也可以出现θ活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被认为是大脑调节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通过脑电图与神经发育的研究,有学者提出了两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神经生理发育模型假说,其中一种学说认为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成熟延迟导致了疾病典型的改变;另一种学说是中枢神经系统低觉醒学说。本研究旨在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脑电图与正常儿童的差别。研究目的通过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与正常儿童脑电图进行定量分析,探讨分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脑电图特征,并对目前国内外关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脑电图的研究结果进行验证。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1、研究对象:共有49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均为在2014年1月~2015年03月经沧州市人民医院儿科门诊诊断的,符合DSM-IV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标准的6-14岁汉族儿童。其中2例因脑电图存在异常放电被排除。47例入选构成了病例组,其中男37例,女10例,平均年龄7.99±1.79岁;健康对照30例,男23例,女7例,平均年龄8.46±1.75岁。2、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为4-18岁;②未经治疗,检测时身体和精神条件良好;③无急慢性感染史;④无神经系统疾病、严重精神疾病(如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精神分裂症等)及其他重大躯体疾病、外伤史;⑤无明显兴奋药物使用史;⑥家长同意及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3、排除标准:①排除学习困难;②癫痫患者、精神疾患及脑部疾病患儿4、诊断量表:对于所有符合DSM-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标准的患儿,6岁的患儿由其父母完成儿童多动测试量表以及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arent symptom questionnaire,PSQ);6岁的患儿由其父母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及儿童多动测试量表,由患儿独立完成整合试听持续性操作测试(integrated visual and auditory 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IVA-CPT)。二检查仪器与方法1、脑电图检查的仪器与方法仪器:采用北京太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SOLAR 848定量数字脑电图仪。检查方法:使用SOLAR 848定量数字脑电图仪,按照国际10-20标准系统安放16导记录电极(Fp1、Fp2、F3、F4、F7、F8、C3、C4、T3、T4、T5、T6、 P3、P4、O1、O2),双侧耳电极参考。所有患者均未使用特殊药物。患儿均为饱食,无困倦状态,记录时无哭闹,检查环境安静舒适,记录患儿清醒安静闭目状态下的脑电图结果20分钟,由脑电图专业技术员和医师通过目测,排除眼动等位差,从中挑选有代表性的30秒作为研究的原始数据。通过傅里叶转换,得到al (7.8-9.0Hz)、α2 (9.0-11.OHz)、α3 (11.0-12.8Hz)、β (13.0-20.0Hz)、 θ (4.0-7.8Hz)以及δ (0.8-4.0Hz)的相对功率及绝对功率,左侧半球的α功率与右侧半球的α功率比,记为aL/aR,额区与枕区的α功率比值记为aFp/αO,δ+θ左右两侧半球的比值记为δ+θL/R,其余各波比值记为θ/α、β/α2、头颅影像学检查的仪器与方法仪器:飞利浦64排螺旋CT。方法:常规头颅轴面平扫,层厚5mm,层间距5mm,管电压120KvP,管电流≤170mA。三统计分析应用SPSS13.0软件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两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病例组共由47名年龄6~14岁的汉族儿童组成,男37例,女10例,平均年龄7.99±1.79岁;健康对照30例,男23例,女7例,平均年龄8.46±1.75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及对照组间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4,P=0.419),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3,P=0.966)。2、所有47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头颅CT均无异常。3、所有47例患儿的量表测试均符合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诊断标准。4、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的前额区、中颞区及中央区的相对α1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右侧枕区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相对α2功率在右侧前额、额、前颞以及中颞区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中央区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右侧枕区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相对α3功率在前额区、中颞区以及中央区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右侧枕区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相对β功率,在额区、中央区及中颞区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枕区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的相对0频率在前额、额、中央及中颞区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的相对δ功率在额区、中央区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病例组的绝对α1功率在枕区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绝对α2功率在枕区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绝对α3功率于枕区低于对照组,余部位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绝对β功率于右侧前额、右侧前颞、额区及中央区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枕区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绝对0频率于枕区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余部位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绝对6功率在枕区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部位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病例组额区与枕区的α功率比αFp/αO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两侧大脑的α功率比αL/αR于前额区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δ+θL/R比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的δ+θ/α的比值无明显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的θ/a比值差异仅在左前额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高于对照组。病例组组全脑区β/α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α1/α2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α3/α2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δ+θ/α在枕区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与正常儿童的脑电图存在着本质的差别,在未排除性别、年龄及不同亚型等因素的影响下,本研究仍发现患儿额区θ功率较正常儿童增加,额区θ功率增加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脑电图的特征性改变。2、本研究发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两侧大脑半球额区的α活动不对称,但这仍需要进一步大样本的研究证实。3、脑电图虽不能作为独立诊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客观依据,其仍可作为辅助诊断用于该病的诊断。
【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脑电图 儿童 多动症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9.94
【目录】:
- 中文摘要3-10
- 英文摘要10-19
- 第一章 前言19-23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23-26
- 第三章 结果26-35
- 第四章 讨论35-51
- 第五章 结论51-52
- 参考文献52-59
- 综述 ADHD脑电图研究新进展59-67
- 参考文献64-67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67-68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68-69
- 致谢69-70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文晓;王荣;褚琳娜;魏红艳;张丽;;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定量脑电图特征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年06期
2 张荣;聂绍发;;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因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3 任灵敏;张峗;和慧丽;陈静静;;视听整合连续测试对脑电生物反馈治疗ADHD疗效的评估[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任灵敏;;视听整合连续测试对脑电生物反馈治疗ADHD疗效的评估[A];2014年河南省儿科优质护理服务规范管理培训班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石统昆;ADHD儿童脑电特征及脑电生物反馈疗效的比较研究[D];哈尔滨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定量脑电图特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67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416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