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老年人群抑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农村老年人群抑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背景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指出,在几乎每一个国家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增长速度比任何其他年龄组都要快。我国老龄人口规模居于世界之首,同时也是全球老龄化进程最快的国家之一,所面临的人口老龄化挑战和威胁比其他国家要更为严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全球性的疾病负担的评估报告的预测,到2020年,在所有疾病中,抑郁症将成为第二位的高负担与失能疾病。老年人群作为弱势群体,与一般人群相比,其更容易出现健康问题,特别是精神情绪方面的问题。抑郁症是老年人群中非常常见而且非常重要的精神疾病障碍之一,对于老年人群的心身健康有着严重的损害。 研究目的 通过我国农村老年人抑郁情况及其分布情况的研究,了解农村老年人群抑郁状况及其在不同特征人群中的分布,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基于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可行的有针对性的政策及策略、措施的建议。 研究方法 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全国基线调查数据,分析农村老年人群抑郁情绪及其影响因素。对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状况、抑郁情绪及其分布情况等迓仃统计描述。米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群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 主要研究结果 1.农村老年人群抑郁均分为10.1271±6.29459,其中,男性9.1463±5.94945,女性11.04654±6.46907。女性抑郁比例大于男性,高年龄组抑郁比例大于低年龄组,中西部地区抑郁比例大于东部地区,未受教育的抑郁比例大于其他文化程度组,独居者抑郁比例大于非独居者,丧偶组抑郁比例大于未婚、在婚和离婚组。 2.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是否独居、所在地区、是否吸烟、是否饮酒、睡眠时间、健康自评状况、四周患病情况、近一年是否住院、慢性病患病情况、身体不适(疼痛)情况、自评听力水平、自评记忆力水平、闲暇(社交)活动、日常生活能力(ADL)功能丧失情况、家庭收入水平、生活满意度对农村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 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种因素对抑郁情绪的影响,结果显示,性别、地区、是否独居、是否吸烟、身体有无疼痛、睡眠时间、四周有无患病、ADL是否丧失、是否患慢病、有无社交活动、自评健康状况、生活满意度、自评记忆力情况、自评听力状况对农村老年人群抑郁症状的发生均有影响。与男性相比,女性(OR=1.628)农村老年人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与中国东部地区农村老年人相比,中部(OR=1.366)和西部(OR=1.481)的农村老年人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与独居农村老年人相比,非独居(OR=0.802)农村老年人更不容易出现抑郁症状;与不吸烟的农村老年人相比,吸烟(OR=0.827)的农村老年人更不容易出现抑郁症状;与身体有疼痛农村老年人相比,身体没有疼痛(OR=0.398)农村老年人更不容易出现抑郁症状;与睡眠时间0-4小时的农村老年人相比,睡眠时间4-6小时(OR=0.710)、6-8小时(OR=0.394)和8小时(OR=0.321)的农村老年人更不容易出现抑郁症状;与四周内患病的农村老年人相比,四周内未患病(OR=0.693)的农村老年人更不容易出现抑郁症状;与ADL未丧失的农村老年人相比,已丧失ADL(OR=1.923)的农村老年人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与未患慢病的农村老年人相比,患慢病(OR=1.387)的农村老年人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与无社交活动的农村老年人相比,有社交活动的农村老年人(OR=0.844)更不容易出现抑郁症状;与自评健康很好的农村老年人相比,自评健康很不好的(OR=1.991)农村老年人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与听力极好的农村老年人相比,听力很好(OR=1.865)、好(OR=1.679)、一般(OI-2.377)、不好的(OR=2.287)农村老年人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与记忆力极好的农村老年人相比,记忆力很好(OR=1.321)、好(OR=3.228)、一般(OR=1.489)、不好(OR=2.624)的农村老年人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与对生活极其满意的农村老年人相比,对生活比较满意(OR=1.855)、不太满意(OR=4.809)、一点也不满意(OR=11.931)的农村老年人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 结论及建议 为预防和控制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及其对老年人健康生活的影响,政府应逐步建立和完善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老年精神卫生保健服务和保障体系,加大对养老服务业的财政扶持力度,重点关注社会弱势老年群体,加强对乡村医生的培训与教育;社会层面: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广泛动员社会开展敬老、爱老的社会活动,为农村老年人创造更多运动设施条件和活动场所;家庭层面:充分发挥家庭对老人的精神慰藉作用,子女不仅要在物质方面尽到赡养老人的义务,更应注重精神关爱;老年人自身:老年人应自觉了解心理卫生保健知识,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加强人际交往与沟通,养成规律且健康的生活方式,增进身心健康。
【关键词】:农村 老年人 抑郁 性别 慢病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49.4
【目录】:
- 中文摘要6-9
- 英文摘要9-12
- 研究背景12-17
- 研究目的17
- 资料与方法17-26
- 结果与分析26-45
- 讨论45-52
- 对策与建议52-55
- 附录55-66
- 参考文献66-70
- 致谢70-7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71-72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萍,纳冬荃,楚学文;呈贡县农村老年人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的调查[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2年05期
2 孙纪新,曹运星,栗华,王丽娜,曹丽;河北省农村老年人慢性代谢性疾病流行现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年03期
3 曹晶;徐凌中;;威海市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调查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07年10期
4 靳海如;郝瑞平;;农村老年人跌倒致骨折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9年15期
5 李建芳;;农村老年人对自杀的态度调查[J];上海精神医学;2010年02期
6 郭欣;曾光;;我国老年伤害现状及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06年04期
7 景睿;刘晓冬;李向云;杨淑香;韩连堂;;应用因子分析法探讨农村老年人生命质量影响因素[J];中国卫生统计;2010年03期
8 杨丽佳;刘振生;;农村老年人医疗巡诊基站[J];装饰;2011年08期
9 李吉峰;;农村老年人牙痛对心理的影响及治疗[J];泰山卫生;2005年02期
10 王枫;况成云;王娟;陈端颖;;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景岐;王进禄;;千阳县农村老年人生活现状的调查[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袁小波;;子女外出对农村老年人的经济影响[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顾雪松;;198名农村老年人膳食调查[A];中国营养学会第八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4 屈喜梅;张战利;;浅议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切实维护农村老年人合法权益问题[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黄嘉兴;;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谈孝道教育[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十四)——积极老龄化研究之六——健康与老龄化[C];2010年
6 郅玉玲;;社会性别视角中的农村老年人贫困问题研究——浙西山区的个案分析[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陈志南;;谈谈农村老年人的精神养老[A];老年学论文集(四)[C];2001年
8 黄明科;;农村老年人与家庭[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张学强;;提高农村老年人自养能力的意义及对策[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王培增;戴日广;赵建设;;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报告[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老龄问题研究——广西老年学学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福建建阳市政府 黄滨清;为农村老年人解忧愁[N];人民日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周晖;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争取5年内实现制度全覆盖[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
3 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 郑淑云;抓住重点积极探索农村老有所养新途径[N];朝阳日报;2010年
4 特约通讯员 杨志俊;河津:农村老年人养老有“靠山”[N];运城日报;2010年
5 余庆县司法局 王定科 彭飞;新形势下农村老年人维权的思考[N];遵义日报;2010年
6 丁光银 高向雄;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N];中国社会报;2002年
7 毛咏;新疆为农村老年人签订家庭赡养协议[N];中国老年报;2010年
8 西湖报道组 娄益元 通讯员 马丽君 记者 赵海旭;为40.5%的农村老年人群投入62%的资金[N];杭州日报;2011年
9 周国松;利津县连续6年为农村老年人发放生活救助金2251万元[N];东营日报;2011年
10 ;农村老年人防老怎么办[N];山西经济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华;历史哲学视域下的人口老龄化及其应对[D];浙江大学;2013年
2 徐晶;村落不再,,暮年何在[D];上海大学;2013年
3 贺寨平;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网[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丁士军;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0年
5 高利平;山东省老年人口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于天琪;社会经济地位与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陈昱阳;中国农村老龄人口经济供养与福利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8 胡宓;社会联系、社会支持与农村老年人情绪问题相关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9 刘金华;基于老年生活质量的中国养老模式选择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10 杨雪晶;个体化与城市老年人的非正式支持[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倩茹;农村老年人再婚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2 张引;农村老年人的生产性老龄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屈永超;铜川市宜君县农村老年人照护服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李玄;60~80岁庄河农村老年人健康知识知晓度与其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5 姜勇;村庄治理中农村老年人的公共参与[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晓芳;宗教信仰:农村老年人精神需求的另类满足[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7 段新燕;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困境及其应对[D];郑州大学;2010年
8 许新;社会网络支持视域下的农村老年人贫困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郑运爽;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10 周军燕;济宁地区农村老年人生存质量评价与对策探析[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农村老年人群抑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90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419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