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对孤独症大鼠行为及外周血IL-1β、IL-6和IL-10水平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高压氧对孤独症大鼠行为及外周血IL-1β、IL-6和IL-10水平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孤独症 IL-β IL- IL- 高压氧 行为学 大鼠
【摘要】:目的:观察高压氧对丙戊酸钠孤独症模型鼠行为及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探讨高压氧治疗孤独症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雌性Wistar大鼠,于孕第12.5天时腹腔注射丙戊酸钠600 mg/kg,产下的子代雄鼠20只,随机分为高压氧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为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的雌鼠产下的子代雄鼠10只。评价各组大鼠的生长和发育情况、运动活性、社会行为及学习记忆能力,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外周血IL-1β、IL-6和IL-10水平。结果:孤独症模型鼠生长发育迟缓、重复刻板行为、社会活动减少,高压氧组大鼠以上指标较模型组有所改善;模型组大鼠外周血中IL-1β、IL-6、IL-10水平升高,而高压氧组以上指标均较模型组下降(P均0.05)。结论:孤独症的发病可能与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异常有关;高压氧可能通过降低细胞因子IL-1β、IL-6、IL-10的水平,从而改善孤独症大鼠的生长发育及社会行为。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小儿康复科;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儿科;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急诊科;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孤独症 IL-β IL- IL- 高压氧 行为学 大鼠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资助课题81101454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3批面上项目资助课题2013M530989
【分类号】:R749.94
【正文快照】: 孤独症谱系障碍(简称孤独症)是影响儿童成长发育的重要疾病之一,目前已经引起全世界各个国家的重视。2012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1]显示,孤独症自首次报道以来其发病率呈现日益增长的趋势,患病率约为1.4%。然而孤独症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有研究[2]发现,采用高压氧治疗孤独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Seok Yong Kang;Hyo Won Jung;Mi-Young Lee;Hye Won Lee;Seong Wook Chae;Yong-Ki Park;;Effect of the semen extract of Cuscuta chinensis on inflammatory responses in LPS-stimulated BV-2 microglia[J];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2014年08期
2 邓丽丽;张长城;袁丁;王婷;;炎症小体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4年05期
3 熊文伶;孙爱平;李燕春;杨柳;;中国人群白细胞介素-1α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易感性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年2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宏艳;二氧化氮与缺血性脑中风和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2 段婉茹;碳纳米管线电极的神经界面及磁共振相关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3 孙妲男;针康法对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及胰岛素抵抗机制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年
4 王玉;基于目标物介导SERS纳米粒子自组装的新型生物传感方法[D];湖南大学;2013年
5 沙龙金;炎症相关基因多态性与168例颅内动脉瘤易感性的关联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韦美丹;小胶质细胞α7-nAChR激活在Aβ介导神经干细胞失能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2 艾卫敏;免疫相关受体PirB在慢性炎症脑神经元突触丢失中的作用[D];中南大学;2012年
3 张楠;NALP3炎症复合体在脑缺血再灌小鼠脑组织中的动态表达及大黄酚的神经保护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4 韩雪飞;羊膜间充质细胞在Aβ激活的小胶质细胞诱导神经元凋亡中的免疫调控作用[D];苏州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天宝·葛兰汀;;我是孤独症者[J];中国医药指南;2003年08期
2 末名;;加拿大科学家发现孤独症与7号染色体有关[J];现代特殊教育;2003年09期
3 李雪荣;孤独症治疗简介[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年05期
4 王立新,彭聃龄;中央统合功能与孤独症[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12期
5 ;与玩具为伍的男孩玩出孤独症[J];玩具世界;2005年02期
6 李思特;孤独症的过去和现在[J];罕少疾病杂志;2005年05期
7 Meresse I.G.;Zilbovicius M.;Boddaert N. ;郭俊;;孤独症严重程度与颞叶功能异常[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2006年01期
8 ;首届广州国际孤独症论坛第一轮通知[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年07期
9 ;首届广州国际孤独症论坛第一轮通知[J];中华儿科杂志;2007年08期
10 江泽珍;;父母性情孤僻 孩子易得孤独症[J];世界科学;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青云;罗学荣;张荣花;陈劲梅;李雪荣;;孤独症婴幼儿期特异症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向敏;童雪涛;艾戎;陈腾祥;洪阳;陈丽;李漫;;钙激活中性蛋白酶在孤独症大鼠模型脑组织表达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12年
3 郭兰婷;万云;单友荷;;三种孤独症诊断标准的比较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4 王建军;李乐加;刘芳;;孤独症患者脑干听觉通路功能的评估与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5 蒋耀辉;钟燕;刘康香;康如彤;游诚;;孤独症45例误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儿科中青年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8年
6 张士岭;姜志梅;宋锐;;磁共振技术在孤独症患者脑组织体积改变方面的应用[A];第十二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王瑶;李小俚;;多重经颅磁刺激技术应用于孤独症康复的现状与展望[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文敏;赵晶;鲍星星;邓成敏;童雪涛;;孤独症大鼠前额叶皮质神经元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A];2013年贵州省儿科学术年会暨儿科常见疑难重症诊治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集[C];2013年
9 段桂琴;姚梅玲;靳彦琴;潘凯;李正华;;婴幼儿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早期发现[A];第七届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10 邹小兵;李咏梅;陈凯云;静进;唐春;李建英;邓红珠;李巧毅;邹圆圆;鄢月华;;孤独症和Asperger综合征儿童的心灵理论对照研究[A];第一届全国脑与认知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云霞;给“孤独症”孩子一个“家”[N];兰州日报;2005年
2 黄辛;孤独症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水平亟待提高[N];中国医药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蔡韬;关注婴幼儿孤独症[N];黑龙江日报;2000年
4 姬十三;孤独症与遗传变异[N];南方周末;2007年
5 ;男性若高龄生育 孙辈易患孤独症[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6 本报记者 吴苡婷;大学生网络孤独症患者亟需“救助”[N];上海科技报;2013年
7 湖南常宁 吴益君;秋季谨防“老年孤独症”[N];上海中医药报;2013年
8 陈燕琳;孤独症,早期治疗是关键[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9 海文;美探索基因工程治孤独症方法[N];中国医药报;2008年
10 本报通讯员 王迅生 本报记者 李鸣 实习生 冯娟;让孤独远离孩子[N];南京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亚兰;中国人群儿童孤独症的NRXN1基因关联研究和两种疾病相关拷贝数变异的鉴定[D];中南大学;2012年
2 郗春艳;MeCP2基因及BDNF基因与儿童孤独症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3 郭辉;儿童孤独症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4 刘岩岩;HIV感染易感基因的关联分析和孤独症易感基因的突变筛查及CNV检测[D];复旦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维霞;小清蛋白在孤独症模型大鼠情绪与认知相关脑区的表达及其发育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徐理;小清蛋白在孤独症模型大鼠上丘的表达及相关神经元形态的年龄变化[D];复旦大学;2010年
3 何艳琴;药物依赖易感基因的关联分析和孤独症易感基因的突变筛查[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罗三川;孤独症易感基因NRXN1突变体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5 陈明军;信号蛋白β-catenin和GSK-3β在孤独症模型大鼠脑内的表达及相关神经元的形态变化[D];复旦大学;2009年
6 杨耀;基于基因芯片方法的孤独症和SNP相关性分析[D];东南大学;2006年
7 邓文林;34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双生子遗传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山大学;2012年
8 胡艺俏;孤独症全基因组CNV分析与一例携带15q11.2-q13微重复患者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9 刘苗;孤独症与精神分裂症DRD2基因的突变检测[D];济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648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564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