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SSR神经电生理技术评价焦虑症、抑郁症患者神经功能的对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6 04:07
本文关键词:运用SSR神经电生理技术评价焦虑症、抑郁症患者神经功能的对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抑郁症 焦虑症 皮肤交感反射 Hamilton抑郁量表 Hamilton焦虑量表
【摘要】:目的:通过运用皮肤交感反射(SSR)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对抑郁症患者、焦虑症患者及健康对照受试者四肢进行检测,研究探讨抑郁症患者、焦虑症患者及健康对照受试者SSR波幅及潜伏期的差异,寻找抑郁症、焦虑症的神经电生理客观评价指标的差异,为抑郁症、焦虑症的鉴别诊断提供一种客观的评价方法,从而为临床抑郁症、焦虑症患者更好的诊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按照1999年WHO标准,选取40例诊断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并且初诊为抑郁症的患者作为抑郁症组,同时对该入组病例由专人进行Hamilton抑郁量表和Hamilton焦虑量表评分;选取40例患者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并且初诊为焦虑症的患者作为焦虑症组,同时对该入组病例由专人进行Hamilton抑郁量表和Hamilton焦虑量表评分;选取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健康对照受试组,对该组健康受试者同样由专人进行Hamilton抑郁量表和Hamilton焦虑量表评分。检测设备应用丹麦Keypoint.net肌电图仪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并由专人对受试者进行四肢SSR的神经电生理检测,用表面电极刺激受试者一侧腕部的正中神经,记录电极放置在受试者的掌心和足心,手背和足背放置相应的参考记录电极,记录其SSR潜伏期及波幅,入组病例与受试者均接受两次连续的电刺激,为减少入组病例与受试者刺激部位皮肤的适应性,刺激间隔控制在1分钟以上。结果:1.抑郁症组与健康受试者对照组四肢SSR潜伏期的比较,抑郁症病例组潜伏期较健康受试者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抑郁症组与健康受试者对照组四肢SSR波幅的比较,抑郁症病例组波幅低于健康受试者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焦虑症组与健康受试者对照组四肢SSR潜伏期比较,焦虑症病例组潜伏期健康受试者对照组缩短(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4.焦虑症组与健康受试者对照组SSR波幅比较,焦虑症病例组波幅明显高于健康受试者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5.抑郁症组与焦虑组四肢SSR潜伏期比较,抑郁症病例组潜伏期较焦虑组明显延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6.抑郁症组与焦虑症组四肢SSR波幅比较抑郁症病例组波幅较焦虑组明显缩短(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抑郁症组患者Hamilton与抑郁量表评分神经电生理SSR的潜伏期和波幅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均P0.05),说明本研究抑郁症组患者Hamilton抑郁量表与神经电生理SSR的潜伏期和波幅没有相关性,同样对焦虑症组患者的Hamilton焦虑量表评分与电生理SSR的潜伏期和波幅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均P0.05),说明本研究焦虑症组患者Hamilton焦虑量表与神经电生理SSR的潜伏期和波幅没有相关性。结论:皮肤交感反射SSR操作简便,且无创伤性,临床应用价值广泛。通过对抑郁症、焦虑症患者入组病例以及健康受试者进行神经电生理SSR的检测,发现SSR潜伏期及波幅均有显著性差异。因此,SSR神经电生理技术可以作为评价抑郁症、焦虑症患者交感神经功能的一种辅助工具,对于抑郁症患者、焦虑症患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抑郁症 焦虑症 皮肤交感反射 Hamilton抑郁量表 Hamilton焦虑量表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9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缩略语/符号说明10-11
- 前言11-13
- 研究现状、成果11-12
- 研究目的、方法12-13
- 1 对象与方法13-15
- 1.1 研究对象13-14
- 1.1.1 纳入标准13
- 1.1.2 入组病例排除标准13-14
- 1.1.3 试验分组14
- 1.2 研究方法14-15
- 2 结果15-28
- 2.1 抑郁症组与健康受试者对照组SSR潜伏期15
- 2.2 抑郁症组与健康受试者对照组SSR波幅比较15-16
- 2.3 焦虑组与健康受试者对照组SSR潜伏期比较16-17
- 2.4 焦虑症组与健康受试者对照组SSR波幅比较17
- 2.5 抑郁症组与焦虑组SSR潜伏期比较17-18
- 2.6 抑郁症组与焦虑症组SSR波幅比较18-19
- 2.7 三组SSR波幅 潜伏期的比较19-23
- 2.8 焦虑组HAMA评分与SSR波幅及潜伏期的关系23-25
- 2.8.1 焦虑组HAMA评分与SSR波幅的关系23-24
- 2.8.2 焦虑组HAMA评分与SSR潜伏期的关系24-25
- 2.9 抑郁组HAMD评分与SSR波幅及潜伏期的关系25-28
- 2.9.1 抑郁组HAMD评分与SSR波幅的关系25-26
- 2.9.2 抑郁组HAMD评分与SSR潜伏期的关系26-28
- 3 讨论28-37
- 3.1 抑郁症的临床治疗及其机制29-31
- 3.1.1 NE29-30
- 3.1.2 DA30
- 3.1.3 5 HT30-31
- 3.1.4 其他31
- 3.2 焦虑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31-34
- 3.2.1 神经生化因素31-32
- 3.2.2 神经解剖及神经回路特征32-33
- 3.2.3 精神应激事件33
- 3.2.4 个性相关因素33
- 3.2.5 遗传因素33
- 3.2.6 生理学假说33
- 3.2.7 心理学假说33-34
- 3.3 神经纤维的分类及SSR检测技术34-37
- 结论37-38
- 参考文献38-42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42-43
- 综述 抑郁症、焦虑症与皮肤交感反射的研究进展43-63
- 综述参考文献57-63
- 致谢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欧红霞,陈平,郭苏皖,徐捷,李乐加;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患者睡眠脑电图及P_(300)的比较[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5年02期
,本文编号:5746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57463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