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学龄前儿童多动-冲动行为与家庭环境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08-03 23:14

  本文关键词:学龄前儿童多动-冲动行为与家庭环境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学龄前儿童 多动-冲动行为 家庭环境


【摘要】: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多动-冲动行为的发生率及其与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方法对深圳市龙华新区幼儿园进行整群抽样,以抽取儿童为对象,采用Conners父母问卷(PSQ)、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和一般情况问卷分别调查儿童多动-冲动行为和家庭环境因素。结果被筛儿童中有18.5%存在多动-冲动问题,且多动-冲动组儿童家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组织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和控制性要明显低于正常儿童家庭(P0.05);而矛盾性和成功性显著高于正常儿童(P0.05);独立性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情感表达、矛盾性、成功性、文化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对儿童的多动-冲动行为有影响。结论多动-冲动儿童的家庭环境存在不良因素,可能是造成其多动-冲动行为高发的原因之一。
【作者单位】: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妇幼保健中心儿保科;深圳大学医学院;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 多动-冲动行为 家庭环境
【基金】: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社会公益科研资助项目(编号:2013142)
【分类号】:B844.1;R749.94
【正文快照】: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青少年常见的精神和行为障碍,学龄儿童中总患病为3%~10%,多在7岁前发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3个核心症状,即注意缺陷、多动、冲动,因而可分为3个亚型:注意缺陷为主、多动/冲动为主、混合型。其中多动/冲动型的多动-冲动行为大多开始于幼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雪屏,于素维,苏林雁;儿童青少年多动冲动行为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年01期

2 王超英,罗小年,刘仁刚,陶其能,臧德馨;冲动行为对恢复期精神病人的影响[J];健康心理学;1995年01期

3 于洁;;精神患者冲动行为的心理护理[J];继续医学教育;2014年01期

4 周玲,曹新妹,沈全荣;应用护士观察量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行为的初步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2005年03期

5 刘艳芳;许俊英;白云;;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冲动行为调查及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年15期

6 侯志洁;;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行为的分析及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年15期

7 王桂花;;精神分裂症78例冲动行为调查及护理干预[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27期

8 朱琳;刘少华;钟秋园;;1052例精神疾病患者住院期间出现冲动行为分析及对策[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9 付凤珍;刘琳;詹来英;;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行为的预测及护理干预[J];护理管理杂志;2007年02期

10 孙秀娟;曾昭祥;刘宜东;;家庭暴力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行为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8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志强;;接诊精神分裂症冲动行为者个性特征[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陈晓鸥;;电针治疗冲动行为63例临床观察[A];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精神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耿耀国;苏林雁;曹枫林;苏巧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冲动行为的心理机制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曹枫林;苏林雁;高雪屏;范方;李飞;;网络成瘾青少年冲动行为的神经心理测定[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左艳芳;崔彩莲;;慢性可卡因处理增强大鼠冲动行为[A];第十届全国药物依赖性学术会议暨首届中美药物滥用和HIV/HCV共病专题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6 黄健;;对精神科冲动病人的护理体会[A];2013年河南省精神科护理危机管理与沟通技巧培训班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陈华;我的情绪我作主[N];家庭医生报;2009年

2 柳丰;与冲动关系密切的“心病”[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3 温欣;照顾好患冲动性疾病的人[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长虹;对立违抗性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冲动行为的心理社会因素和TPH2、5-HTTLPR及MAOA基因多态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阳杨;电针疗法对网瘾患者冲动行为及脑磁共振波谱(MRS)影响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167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6167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8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