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重度抑郁症功能结构脑半球网络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6 08:37

  本文关键词:重度抑郁症功能结构脑半球网络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抑郁症 静息态 弥散张量成像 脑半球网络


【摘要】:大量的研究表明抑郁症存在异常的脑功能和结构半球差异,这些研究多从功能分化的角度研究了特定的脑区。随着脑网络研究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抑郁症是一种环路紊乱疾病,从功能整合角度系统研究抑郁症的半球网络异常尤为重要。但迄今为止尚未见相关研究报道。鉴于此,本论文入组35例抑郁患者以及35例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都匹配的正常对照被试,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采集功能数据,弥散张量成像技术采集结构数据,通过分析网络构建、网络拓扑属性(包括:局部效率、全局效率、标准化局部效率、标准化全局效率和节点中心度)来比较抑郁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功能结构半球网络。通过两因素混合ANOVA来检验网络属性在半球效应、组别效应以及交互作用,通过皮尔逊相关系数来衡量半球水平的连接在功能结构中的相关,通过皮尔逊相关来衡量抑郁组异常的属性与临床指标间的关系。主要得到以下结论:和正常对照组相比,1)抑郁组在功能网络中表现出显著下降的半球内连接和半球间连接,结构网络中没有发现组间差异,而在功能和结构网络中两组都表现出相似的右侧半球优势;2)抑郁组的功能结构半球网络虽然也表现出相似的小世界属性,但同时也有显著的总体功能结构整合的下降;功能网络中脑区(背内侧前额叶、前扣带和海马)表现出下降的节点中心度,而结构网络中没有脑区发现组间差异。这些与半球和模态相关的拓扑属性的改变为我们理解抑郁症的病理机制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抑郁症 静息态 弥散张量成像 脑半球网络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9.4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9
  • 1 绪论9-19
  • 1.1 人脑网络9-11
  • 1.1.1 脑功能网络9-10
  • 1.1.2 脑结构网络10-11
  • 1.2 脑网络的研究方法11-14
  • 1.2.1 图论的基本概念11
  • 1.2.2 图论度量11-14
  • 1.3 图论在脑科学中的应用14-16
  • 1.3.1 人脑网络的组织特点14-15
  • 1.3.2 人脑网络非对称性研究15-16
  • 1.4 抑郁症16-19
  • 1.4.1 抑郁症简介16-17
  • 1.4.2 抑郁症的脑网络研究17
  • 1.4.3 抑郁症的非对称性研究17-19
  • 2 研究问题的提出19-20
  • 3 材料和方法20-26
  • 3.1 研究对象20-21
  • 3.1.1 一般资料20
  • 3.1.2 入组标准20
  • 3.1.3 排除标准20
  • 3.1.4 药物治疗20-21
  • 3.1.5 临床量表评定方法21
  • 3.2 磁共振数据收集21
  • 3.3 数据分析21-24
  • 3.3.1 数据预处理21-22
  • 3.3.2 网络构建22-23
  • 3.3.3 网络分析23-24
  • 3.3.4 功能网络和结构网络的耦合24
  • 3.4 统计分析24-25
  • 3.4.1 人口学数据的统计分析24-25
  • 3.4.2 网络度量的统计分析25
  • 3.4.3 功能和结构耦合的统计分析25
  • 3.5 相关分析25-26
  • 4 结果26-32
  • 4.1 人口学资料26
  • 4.2 网络连接26-27
  • 4.3 网络度量27-32
  • 4.3.1 全局属性27-28
  • 4.3.2 局部属性28-30
  • 4.3.3 半球功能结构半球连接模式的耦合30-31
  • 4.3.4 与临床学数据的相关31-32
  • 5. 讨论32-38
  • 5.1 结果总结与讨论32-36
  • 5.1.1 结果总结32
  • 5.1.2 抑郁组下降的半球内和半球间连接32-33
  • 5.1.3 抑郁组下降的半球网络效率33-34
  • 5.1.4 抑郁症下降的节点中心度34-36
  • 5.1.5 抑郁症下降的功能结构连接模式耦合36
  • 5.1.6 与临床指标的相关36
  • 5.2 研究的局限性36-37
  • 5.3 未来展望37-38
  • 6. 结论38-39
  • 参考文献39-49
  • 作者简历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勤峰,和立;综合医院重度抑郁症5例漏误诊分析[J];云南医药;2001年05期

2 乐洪波;马树华;程晓玲;王兆新;胡治国;张慧红;丘春柳;李惠;张龚巍;廖玲敏;;重度抑郁症对负性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年11期

3 王丽;姚志剑;卢青;刘海燕;陈景旭;卞清涛;;重度抑郁症症状缓解前后海马局部一致性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年05期

4 夏训明;;褪黑素类似物阿戈美拉汀可有效治疗重度抑郁症[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李洪;卓金春;黄中华;王慕歆;;关注白领的“心灵感冒”[J];中国保健营养;2006年05期

6 张建忠;;2013年9月FDA批准新药概况[J];上海医药;2013年21期

7 骆文;;今夜 你失眠了吗[J];山西青年(新晋商);2007年11期

8 罗红玲;李雪;;围绝经期妇女重度抑郁症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1年09期

9 杨冬林;申连城;李遵清;柳群方;栾清明;钱丽菊;;重度抑郁症药物合并认知行为治疗的疗效及其跟踪随访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4年13期

10 王学峰;宋晓;谭兰;;伴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重度抑郁症的临床对照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梦龙 北京中医药大学;冯世纶经方治重度抑郁症一例[N];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

2 余志平;2005年美国临床药学会年会热点追踪[N];中国医药报;2006年

3 雷诺岛;抗抑郁领域仍待深挖[N];医药经济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庆中;SNAP25、CMYA5、ZNF804A、CDH7基因与精神分裂症和重度抑郁症的关联分析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2 贺宽军;汉族人群中CACNA1C、ITIHs家族基因与精神分裂症、重度抑郁症的关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静;重度抑郁症患者认知障碍与磁共振脑结构的相关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谭春燕;DTI联合VBM对首发重度抑郁症治疗前后脑结构改变的初步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3 高梅云;青中年重度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及睡眠特征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4 江雪艳;重度抑郁症功能结构脑半球网络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5 杨蓓;伴及不伴精神病症状的女性重度抑郁症临床对照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朱云;青壮年首发重度抑郁症脑DTI和VBM的相关性分析[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7 张龚巍;重度抑郁症患者边缘—皮层通路功能异常:负性情绪启动条件下事件相关fMRI研究[D];汕头大学;2011年

8 楼丹丹;重度抑郁症患者BDNF基因多态性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相关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9 杜建彬;药物联合MECT对重度抑郁症患者P300及EEM的影响[D];新乡医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7407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7407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c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