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伏隔核区D-丝氨酸调节可卡因成瘾行为

发布时间:2017-08-26 16:16

  本文关键词:伏隔核区D-丝氨酸调节可卡因成瘾行为


  更多相关文章: 伏隔核 D-丝氨酸 行为敏化 可卡因


【摘要】:目的:药物成瘾是一种以强迫性觅药、不顾不良后果的用药行为为特征的持续性精神疾病。然而,药物成瘾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为探索行为敏化后伏隔核区D-丝氨酸浓度变化以及D-丝氨酸对成瘾行为影响及机制。方法:通过连续腹腔注射不同浓度可卡因(5,15,25mg/kg)6天,然后在戒断14天后,给予SD大鼠可卡因(15mg/kg)强化建立行为敏化模型。利用高液相色谱分析技术观察行为敏化鼠伏隔核区D-丝氨酸浓度变化;在强化前1小时腹腔注射D-丝氨酸(10,30,100mg/kg)或伏隔核注射D-丝氨酸(2,5μg/侧),观察其对行为敏化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技术观察行为敏化后SR、DAAO、CREB、ERK、CAMKII表达变化;通过电生理方法探索正常鼠及行为敏化鼠D-丝氨酸调节NMDAR-LTD的机制。结果:本研究发现,行为敏化后伏隔核区D-丝氨酸浓度降低[单因素方差分析;F(3,20)=40.64;P㩳0.01],行为敏化后伏隔核区D-氨酸合成酶SR表达下降[单因素方差分析;F(3,20)=23.18;P㩳0.01],而伏隔核区D-丝氨酸降解酶DAAO表达上升[单因素方差分析;F(3,20)=25.44;P㩳0.01]。腹腔和伏隔核微量注射不同浓度D-丝氨酸减少行为敏化呈剂量依赖性[单因素方差分析;分别为F(3,44)=33.65,P0.01;F(3,20)=13.25,P0.01]。Western blot显示行为敏化后CREB和ERK磷酸化水平均升高(P㩳0.05),但CAMKII磷酸化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㧐0.05);电生理发现D-丝氨酸是NMDAR-LTD的必需分子,且以钟形浓度依赖的方式调节NMDAR-LTD,行为敏化后伏隔核区NMDAR-LTD受损。结论:行为敏化后伏隔核D-丝氨酸浓度降低可能与关键酶的表达变化有关;外源性D-丝氨酸可以减少行为敏化形成,因此,D-丝氨酸可能是一种治疗可卡因成瘾的有效药物;伏隔核ERK-CREB-Fos信号通路参与行为敏化的调节;可卡因成瘾鼠伏隔核区NMDAR-LTD受损且D-丝氨酸能逆转其损伤。
【关键词】:伏隔核 D-丝氨酸 行为敏化 可卡因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9.6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中英缩略词表8-9
  • 第1章 前言9-12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12-16
  • 2.1 实验动物12
  • 2.2 主要药品和试剂12-13
  • 2.3 自配试剂13-14
  • 2.4 主要仪器14-16
  • 第3章 实验方法16-23
  • 3.1 不同浓度的可卡因建立的行为敏化模型鼠伏隔核D-丝氨酸浓度及SR、DAAO的表达变化16-19
  • 3.1.1 实验分组16
  • 3.1.2 采用HPLC技术测定伏隔核区D-丝氨酸浓度16-17
  • 3.1.3 采用Western blot技术观察伏隔核区丝氨酸消旋酶及D-氨基酸氧化酶表达变化17-19
  • 3.2 腹腔注射不同浓度外源性D-丝氨酸对SD大鼠行为敏化的影响19
  • 3.3 伏隔核区微量注射外源性D-丝氨酸及阻断剂对大鼠行为敏化的影响·1119-20
  • 3.4 行为敏化及补充D-丝氨酸对伏隔核区CREB、ERK、CAMKII蛋白的影响20
  • 3.5 伏隔核D-丝氨酸在NMDA受体依赖的LTD及行为敏化鼠中的作用的电生理机制20-22
  • 3.6 统计分析22-23
  • 第4章 实验结果23-35
  • 4.1 行为敏化后SD鼠伏隔核区D-丝氨酸浓度降低,SR表达下降,,DAAO表达上调23-25
  • 4.2 腹腔注射外源性D-丝氨酸可减少行为敏化并呈剂量依赖性25-26
  • 4.3 伏隔核区微量注射外源性D-丝氨酸可以减少行为敏化26-28
  • 4.4 D-丝氨酸通过抑制ERK-CREB-Fos通路的激活而产生抗行为敏化作用28-29
  • 4.5 伏隔核区D-丝氨酸在LTD、NMDA受体依赖的LTD及行为敏化鼠中的作用29-35
  • 4.5.1 外源性D-丝氨酸以钟形浓度依赖的方式调节LTD29-31
  • 4.5.2 内源性D-丝氨酸是激活伏隔核区NMDA受体依赖性LTD必需的分子31-32
  • 4.5.3 可卡因成瘾鼠伏隔核区NMDA受体依赖性LTD受损且D-丝氨酸能逆转其损害32-35
  • 第5章 讨论35-39
  • 5.1 关于行为敏化后伏隔核D-丝氨酸浓度降低的讨论35
  • 5.2 关于外源性D-丝氨酸抗行为敏化的讨论35-36
  • 5.3 关于ERK-CREB-Fos通路与行为敏化的讨论36
  • 5.4 关于NMDAR-LTD与行为敏化的讨论36-39
  • 第6章 结论39-40
  • 致谢40-41
  • 参考文献41-44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44-45
  • 综述45-51
  • 参考文献49-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任桃杰;王国华;姜正林;;腹腔注射L-丝氨酸后大鼠梗死侧脑皮质L-丝氨酸与D-丝氨酸含量的测定[J];药物分析杂志;2012年06期

2 金英,赵艳杰,张宝云;D-丝氨酸对大鼠小脑NMDA受体/NO/cGMP神经通路的调节作用[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3 杨胜,周文霞,张永祥;D-丝氨酸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5年08期

4 金英,刘晓娟,王化洲;D-丝氨酸对N-甲基-D-天冬氨酸诱导大鼠海马cGMP释放作用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998年03期

5 杨菁;杨岳;宋扬;杨清俊;李宗泽;张永兴;王洪新;;胰岛素降低海马谷氨酸和D-丝氨酸含量改善糖尿病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3年01期

6 王艳;金亚平;郑琳琳;赵凤红;王灿;金焕荣;;砷对星形胶质细胞分泌D-丝氨酸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13年10期

7 张一红,舒友生,赵志奇;P物质增强大鼠鞘内注射D-丝氨酸诱发的热痛过敏(英文)[J];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2001年09期

8 李晶;刘庆;肖忠华;李惠芝;;柱前手性衍生化-HPLC法测定人血浆和尿液中D-谷氨酸和D-丝氨酸的浓度[J];中国药房;2012年34期

9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秦为民;周华;曹飞;李振江;韦萍;;甘氨酸等当体法不对称合成D-丝氨酸和L-丝氨酸[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志强;伏隔核区D-丝氨酸调节可卡因成瘾行为[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5年

2 李晶;柱前手性衍生化高效液相法测定人血浆和尿液中的D-谷氨酸和D-丝氨酸[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423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7423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2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