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体重管理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肥胖的干预作用
本文关键词:综合体重管理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肥胖的干预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综合体重管理 精神疾病患者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肥胖 体重指数 总体幸福感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体重管理模式对于精神疾病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肥胖的干预效果,探索能够有效控制并改善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肥胖的干预措施。方法:于2013年12月按入组标准选取120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肥胖的住院精神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定期接受综合体重管理模式的干预;而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综合体重管理干预模式的具体措施包括:①健康教育:向患者讲授药物所致肥胖的相关知识。②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日常护理工作中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改变患者不良的作息时间和生活饮食行为习惯。③饮食控制:规律适量的饮食,每天摄入热量按80~100KJ/kg计算,严格限制糖类和脂肪类食品。④认知矫正治疗:小组认知干预,矫正不同患者对于体重增加与健康及精神疾病之间关系认知的不同。⑤运动干预:指导患者选择中等强度或低强度的有氧运动。⑥针对性的康复活动和知识竞赛:举办趣味运动会或肥胖及相关知识竞赛。分别于入组时、入组3月后、6月后、9月后及12月后,对两组患者体重、体重指数(BMI)、体脂肪率、甘油三酯(TC)、胆固醇(TG)及总体幸福感量表(GWB)等指标进行测评,并作对照研究。所有测评数据均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统计显著性水平a=0.05。结果:1入组患者一般资料情况本研究共入组120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肥胖的住院精神疾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1年的对照研究中,研究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3例。入组时及研究对象脱落后,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病程以及精神疾病分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脱落病例均没有纳入统计分析中。2综合体重管理对两组患者各项测量指标的影响2.1入组时,两组患者身高(1.701±0.082 VS 1.672±0.081)、体重(88.05±9.31 VS 85.26±9.17)、体重指数(BMI)(30.34±1.89 VS 30.39±2.53)、体脂肪率(35.03±4.91 VS 36.04±5.19)、甘油三酯(TC)(1.46±0.47 VS 1.49±0.46)、胆固醇(TG)(5.34±1.18 VS 5.36±1.13)、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3.07±1.40 VS 2.90±1.41)、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77.71±5.41 VS 76.80±6.23)及总体幸福感量表(GWB)(91.19±7.75 VS 90.77±9.64)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2入组3月后,研究组体重、BMI、体脂肪率、TC、TG及GWB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3入组6月后,研究组体重、BMI、体脂肪率(81.67±8.35、28.15±1.80、32.31±4.44)低于对照组(85.02±8.85、30.32±2.55、35.67±5.37),差异均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TC、TG及GWB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4入组9月后,研究组体重、BMI、体脂肪率、TC及TG(78.10±8.44、26.90±1.78、31.16±4.36、1.26±0.36、4.73±1.10)低于对照组(83.54±8.73、29.80±2.58、34.75±4.85、1.42±0.42、5.25±1.13),差异均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而GWB评分(94.34±7.24)与对照组(91.91±8.9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5入组12月后,研究组体重、BMI、体脂肪率、TC及TG(75.52±7.92、26.13±1.77、29.28±4.21、1.14±0.34、4.39±1.09)低于对照组(83.91±8.07、29.94±2.44、34.82±5.49、1.45±0.47、5.18±1.14),而GWB评分(95.48±7.19)高于对照组(92.14±9.42),差异均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2.6体重、BMI、体脂肪率、TC及TG各项测量指标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并且时间因素的作用随着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不同而不同。结论:综合体重管理干预模式可以有效控制并改善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肥胖,降低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肥胖患者的体脂肪率,对血脂等生化指标也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并且可以提高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肥胖患者的总体幸福感。
【关键词】:综合体重管理 精神疾病患者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肥胖 体重指数 总体幸福感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9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英文摘要7-10
- 前言10
- 材料与方法10-15
- 结果15-17
- 附图17-20
- 附表20-23
- 讨论23-27
- 结论27-28
- 参考文献28-30
- 综述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肥胖的干预措施研究进展30-38
- 参考文献36-38
- 致谢38-39
- 个人简历3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玉山,董锦平;抗精神病药物过量和中毒的症状及处理[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张晓红,高粉霞;抗精神病药奎的平介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1年06期
3 廖湘交,刘建伟,林壮国;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对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测健康的影响[J];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01年06期
4 纪菊英,金卫东,端义扬;抗精神病药物的眼部合并症[J];中原精神医学学刊;2002年02期
5 许贞琼,黄月新,黄时金,陈丹;抗精神病药物致肠梗阻9例临床分析[J];海峡药学;2003年03期
6 喻东山,王锋,孙旦晖,朱新凤,徐捷,韩钢,周庆;抗精神病药的起效过程[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3年03期
7 杜斌;抗精神病药物在销售和使用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医药导报;2003年02期
8 冯伟,邱志恒,高丕艳,李德东;常用抗精神病药对肝功能影响的调查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3年12期
9 卓一;合理使用抗精神病药物[J];中国社区医师;2004年17期
10 崔桂梅,李恒芬,王萍,杜海霞;抗精神病药药源性肥胖的中药治疗[J];四川中医;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连坤;;抗精神病药在临床应用中的几点看法[A];中国民政精神医学第二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2 姚培芬;张玉麟;梅轶;项志清;钱伊萍;陈荣富;汪栋祥;江三多;;瘦素基因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抗精神病药源性肥胖的关联分析[A];第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许斌;;250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分析[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4 许斌;;250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分析[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5 郭汲源;陈有福;;测评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主观感受的新方法[A];二零零四年度全国精神病专业第八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吴火根;;“调经合剂”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闭经30例临床报告摘要[A];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精神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谢丑平;;中西医结合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闭经70例疗效观察[A];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精神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张帆;费锦锋;卢桂华;卢胜利;;中药滋阴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副反应的对照研究[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八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5年
9 孙秀丽;王希林;;抗精神病药物与强迫症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汪卫华;赵勇;瞿发林;王焕林;;近四年我院抗精神病药物的临床应用分析[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世明;抗精神病药引起发胖怎么办[N];健康报;2002年
2 张清;抗精神病药可使老年患者肺炎风险增加[N];中国医药报;2008年
3 云南大理州第二人民医院 陈福新;抗精神病药不会影响智力[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4 陈福新;撤停抗精神病药物有学问[N];健康报;2003年
5 副主任医师 曾文;服用抗精神病药会使人变傻吗[N];家庭医生报;2003年
6 云南 陈福新;对付抗精神病药引起的肥胖[N];家庭医生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王峰;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及对策[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8 许锦东;抗精神病药会不会使人变傻[N];中国消费者报;2003年
9 曾维建;抗精神病药会使人变“傻”吗[N];中国医药报;2000年
10 硕军;抗精神病药物市场期待新活力[N];医药经济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方芳;抗精神病药物在少突胶质细胞发育中的毒性及促增殖和分化效应[D];吉林大学;2010年
2 靳贵英;新型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在抗精神病药物和蛋白质分子识别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08年
3 王晗知;抗精神病药物对少突胶质细胞发育和髓鞘再生作用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4 吴仁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体重增加的遗传学机制和防治对策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国效峰;精神分裂症一年结局研究:心理社会干预的作用及不同抗精神病药比较[D];中南大学;2007年
6 吴小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糖脂代谢异常与抗精神病药物的代谢不良反应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7 何小林;精神分裂症的社会心理和卫生经济学结局1年的随访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世辉;综合体重管理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肥胖的干预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齐方;115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主观舒适度调查分析[D];新乡医学院;2015年
3 李敏;比较抗精神病药物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王军玲;抗精神病药阿立哌唑的合成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5 田楠;常见抗精神病药物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张向荣;抗精神病药物对雄性大鼠性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5年
7 冯钰惠;高龄老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相关的恶性综合征(两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D];复旦大学;2013年
8 牟晓冬;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体重增加与代谢改变及其药物基因组学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4年
9 宣洁琨;多巴胺D_3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抗精神病药物疗效相关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赵敏;多巴胺D_1、D_2受体多态性对抗精神病药物疗效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628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762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