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骨密度的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04 08:26

  本文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骨密度的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精神分裂症 骨密度 骨量减少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骨密度的现况及其骨量减少的影响因素,为实施精神分裂症患者骨质疏松早期筛检和有针对性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临床治疗的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月在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共480人。指导入组患者填写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饮食及生活习惯等,并且通过查阅病例资料,收集精神分裂症病史、抗精神病药物服用史,填写阳性及阴性症状量表(PANNS)。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定骨密度(BMD)。根据BMD检测结果将入组患者分为骨量正常组、低骨量组及骨质疏松组,低骨量组、骨质疏松组总称为骨量减少组。将本研究的影响因素进行分组:性别(男性组、女性组)、年龄(45岁组、≥45岁组)、BMI(低BMI组、正常BMI组、高BMI组)、服药方式(单药治疗、联合用药)、服药时间(10年组、10-20年组、20-30年组)、病程(15年组、15-30年组、≥30年组)。利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影响骨密度的主要因素。 结果:1.本院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低骨量和骨质疏松发生率分别为25.0%、25.0%,其中男性患者发生率分别为7.5%、28.6%;女性患者发生率分别为42.2%、21.4%。秩和检验结果:女性患者骨密度低于男性(P=0.00);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患者,≥45岁者骨密度均低于45岁者(P=0.00)。 2.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男性患者骨量减少发生率明显低于女性(P=0.000),≥45岁组骨密度减少发生率高于45岁组(P=0.000),女性和高龄是骨密度下降的危险因素;男性患者,随着BMI值增高,骨量减少发生率呈线性下降(P=0.000),,女性患者不存在线性趋势(P=0.969),低BMI值是骨密度下降的危险因素,BMI值增加对男性患者骨密度的影响大于女性;联合用药骨量减少发生率均高于单药治疗(男性P=0.000,女性P=0.003);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骨量减少发生率呈线性增长趋势(男性P=0.000,女性P=0.000),服药时间延长是骨密度下降的危险因素,服药时间延长对男性患者骨密度影响高于女性;随着精神分裂症病程延长,骨量减少发生率呈线性增长趋势(男性P=0.000,女性P=0.000),病程延长是骨密度下降的危险因素;男性患者骨量减少组的阳性分、阴性分、一般精神病理分、反应缺乏、思维障碍、激活性分高于正常骨量组(P0.01),女性患者骨量减少组的阳性分、阴性分、一般精神病理分、总分、反应缺乏、思维障碍、偏执分值高于正常骨量组(P0.01);复合分小于正常骨量组(P=0.000)。 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患者服药方式、服药时间、复合量表分为影响骨密度的主要因素(P0.05),联合用药、服药时间为主要危险因素,复合量表得分为主要保护因素;女性患者服药方式、服药时间、复合量表分、年龄为影响骨密度的主要因素(P0.05),联合用药、服药时间、年龄为主要危险因素,复合量表得分为主要保护因素。 结论:1.联合用药、服药时间是精神分裂症患者骨密度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该尽量单药治疗,避免联合用药,对于长期服药治疗,甚至长期住院的患者定期行骨密度检查。 2.高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是骨密度下降,甚至发生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而且这一人群住院时间较长,所以,住院期间应该定期行骨密度检查,并制定一定的方案预防骨密度的下降。 3.对于体型瘦弱的患者,应注意其饮食情况,在正常范围内适当提高患者的体重,预防骨质疏松发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骨密度 骨量减少 危险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49.3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前言10-11
  • 材料和方法11-12
  • 1.研究对象11
  • 2.研究方法11-12
  • 3.统计学处理12
  • 结果12-20
  • 讨论20-24
  • 结论24-25
  • 参考文献25-28
  • 综述28-39
  • 参考文献34-39
  • 附录39-42
  • 致谢42-4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悦;孙敏;崔毓桂;;雌激素对男性骨质代谢的影响[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分册);2006年01期

2 邓家佩;缪忠凤;马立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使用现状[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3年01期

3 毛红岩;徐莉莎;;利培酮合并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J];临床医学;2013年03期

4 宋伟明;吴向平;龚坚;陶长林;高树贵;;利培酮合并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J];海峡药学;2008年09期

5 陈保平,刘雪林 ,张小南 ,于春;利培酮合并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2期

6 孙秀丽;栗克清;杜波;张勇;刘永桥;李建峰;严保平;张欣;于超;;河北省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现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10期

7 李晓一;陈虹;陈杏丽;徐方忠;邢葆平;;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年骨密度变化的病例对照研究(英文)[J];上海精神医学;2011年05期

8 朱亚兰;姚伟;乐超银;何正权;梁宏伟;梁薇;;甲状旁腺激素促进骨形成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06年07期

9 袁宏伟;赵幸福;唐琳;王U

本文编号:7904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7904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2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