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治疗对双相抑郁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认知行为治疗对双相抑郁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简称双相抑郁)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86例双相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以药物治疗联合心理疏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并在治疗前、治疗第8周采用应对方式问卷(CSQ)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研究组在第8周末的CSQ的自责、逃避因子的得分均有显著降低(P0.05),求助因子显著提高(P0.05);而对照组的自责因子分数有显著改变(P0.05)。两组进行治疗后比较,研究组自责因子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求助因子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认知行为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双相抑郁患者的应对方式。
【作者单位】: 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山大学医学院;
【关键词】: 认知行为治疗 双相 抑郁 应对方式
【分类号】:R749.4
【正文快照】: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简称双相抑郁)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其患病率高、复发率高,患者常常存在不良的认知结构和非理性的核心信念,对自身产生不正确的评价,以消极的思维对待生活事件,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1]。既往研究表明,应对方式在抑郁症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吕淑云;李新敏;陈建新;;250例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患者临床特征的对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1期
2 余建英;尹亚楠;罗珊霞;卓瑜;黄亚林;;抑郁症患者疾病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研究[J];华西医学;2013年09期
3 赵智娟;王从杰;;社会支持对抑郁症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9年35期
4 董题;王继伟;;认知疗法在治疗抑郁症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05期
5 肖计划,许秀峰;“应付方式问卷”效度与信度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年04期
6 范飞燕;;抑郁症患者自动思维和应付方式调查研究[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年12期
7 刘林林;江源;王川;杨业兵;陈清刚;龙鲸;;抑郁症患者的积极情绪状况及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关系[J];四川精神卫生;201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可杰;石娟娟;;综合医院中的精神医学问题[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年01期
2 于传华;梅俏;;海洛因依赖者营养不良评价的研究[J];安徽医药;2012年03期
3 刘维良;教师的应付方式与社会支持[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4 张力为;信度的正用与误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5 张力为;效度的正用与误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6 杨清;李艳翎;李军;;运动员应激应对策略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S1期
7 曹晖;肖伟;曹聘;王鹏;;大学生社交焦虑与应对方式关系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俞琼;付颖利;冯佳;谢冰;寇长贵;于雅琴;;5-羟色胺1A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自杀关联性的Meta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6期
9 张燕;;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维持用药的指导[J];兵团医学;2009年01期
10 吕薇;英玉生;;浅谈高职生应对困境的方式及特点[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琦;顾君;汤莉;吴越;李桂林;徐文炜;程灶火;;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轻、中度老年抑郁症临床对照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2 郭莉;;青年女性抑郁情绪咨询报告[A];第十二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乳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王晓丹;;神经肌电促通仪治疗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的临床观察[A];河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暨中西医骨伤护理研讨观摩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赵钊;;酒精所致精神障碍137例临床分析[A];全国精神疾病新进展高级论坛资料汇编[C];2009年
5 林巧;;健脾益气法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23例[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傅文农;施和勋;;米氮平治疗躯体形式自主神经紊乱(烧灼感)疗效观察[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老年精神障碍学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7 岳晓斌;颜虹;师建国;刘飞虎;唐卫东;;量子共振检测精神症状ROC曲线评价[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8 师建国;岳晓斌;刘飞虎;唐卫东;;量子共振检测在诊断精神分裂症精神症状中的价值[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9 岳晓斌;刘飞虎;唐卫东;谢东;许维春;;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老年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唐建良;夏江明;李婷;;多奈哌齐联合喹硫平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精神行为症状的对照研究[A];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老年精神障碍学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洪波;矿难后矿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吴冠儒;台北地区慢性失眠症与记忆功能损害相关性调查及中药干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李巨奇;失眠症伤寒六经辨治规律探讨及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王江淮;柴胡龙骨牡蛎汤治疗肝郁型抑郁症的理论与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刘鹏;中医学身体观的构建与演变[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王坤;我国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经济运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刘志宏;初中生校园压力因果模型建构与压力疏导团体辅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琼;乳腺增生病肝郁气滞证心理应激及内分泌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9 毕重增;自信人格理论的建构[D];西南大学;2006年
10 胡志;我国篮球运动员比赛应对方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楠;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孙曜;社会支持对自考生压力源和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钱晓燕;苏州部分老年人心理健康及其应对方式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陈伟珍;高中艺术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王建美;高职新生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和学校适应关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周花;消防官兵职业压力量表的初步编制及信效度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7 胡书兰;大学生情绪弹性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D];河南大学;2011年
8 吴倩;自我分化、应对方式及婚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杨东蕾;团体辅导改善医学生学习倦怠的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10 段丽娥;医学生考试焦虑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尚成 ,万崇华 ,蔡乐;疾病负担研究现状及问题[J];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2004年04期
2 付凤珍,刘琳,郭军,李秀荣;抑郁症病人自动思维和应付方式的调查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4年07期
3 张倬秋,张树森,段芬,陈婷;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调查分析[J];华西医学;2002年01期
4 邹政,肖泽萍,张明岛,陈珏,徐勇;抑郁症的社会支持和防御方式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2004年04期
5 刘佰云;;抑郁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09年07期
6 郭文斌,赵靖平,黄敏儿,雷启佳;抑郁症患者焦虑、人格与应付方式变化及其反应时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5年13期
7 王俊成;冯雪影;王国强;;老年抑郁症患者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特点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08年01期
8 李梅枝;谢小玲;;认知护理在54例抑郁症病人治疗中的作用[J];护理研究(中旬版);2006年02期
9 李凌;程淑英;李占江;李建明;徐应军;;老年抑郁症恢复期患者的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评价(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22期
10 郭文斌,姚树桥,黄敏儿,吴大兴;自动思维及归因方式对抑郁症作用的多因素分析[J];心理科学;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莉;徐向东;李月娥;;青少年双相抑郁患者症状自评量表与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2年06期
2 赵靖平;提高对双相抑郁的诊断认识和药物治疗水平[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4年03期
3 汪春运;双相抑郁的全程治疗[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5年02期
4 胡斌;魏波;龚发金;陈海波;;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双相抑郁治疗中的应用[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6年04期
5 马永春;陈炯;金卫东;;拉莫三嗪对双相抑郁的治疗与预防[J];上海精神医学;2006年05期
6 梁玉兰;朱凤艳;;减少双相抑郁误诊的策略[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7年02期
7 刘铁榜;;双相抑郁的诊断——读者来信[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7年02期
8 刘铁榜;;双相抑郁的药物治疗——读者来信[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7年03期
9 吴胜;;双相抑郁的临床特征分析[J];重庆医学;2009年07期
10 张明;关念红;陈敏华;张晋碚;刘海润;;单双相抑郁注意功能的对照研究[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年2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明;甘照宇;钟智勇;关念红;张晋碚;;单双相抑郁智能损害的对照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三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2 黄乐萍;汪作为;方贻儒;;双相抑郁的早期危险因素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3 张明;;单双相抑郁智能损害的对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4 金卫东;邢葆平;黄飞华;冯斌;;软双相抑郁与中医证型[A];第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金卫东;陈炯;陈正昕;马永春;张江涛;邢葆平;;抗抑郁药物引起双相抑郁患者转相的危险因素研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贾z严,
本文编号:7907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790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