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神经认知功能与社会认知功能特征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抑郁症患者神经认知功能与社会认知功能特征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抑郁症 韦氏数字广度测验 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 爱荷华赌博任务 情感强度识别任务
【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神经认知功能和社会认知功能的特征。方法采集符合《DSM-Ⅳ》中“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共61例(研究组),其中首发抑郁症患者31例(首发组),复发抑郁症患者30例(复发组),健康志愿者62例(对照组)。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24项版本)评估研究组被试的抑郁程度。采用韦氏数字广度(Wechsler Digit Span, DS)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爱荷华赌博任务测验(Iowa Gambling Task, IGT)和情感强度识别任务对所有被试进行认知功能评估,通过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比较了解抑郁症患者工作记忆,执行功能,情感决策和情感识别的特征;对首发组与复发组进行组间比较,探讨抑郁症患者病程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研究组抑郁程度其与认知功能各指标的相关性,探讨抑郁程度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1神经认知功能测验结果1.1数字广度测验结果:研究组的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DS的显著低于首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结果:研究组WCST的总应答数、错误应答数和非持续性错误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正确应答数和分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复发组的总应答数、错误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和非持续性错误数均显著高于首发组(P0.05),其正确应答数和分类数显著低于首发组(P0.05)。1.3爱荷华赌博任务结果:除第二模块和第五模块外,研究组IGT的各指标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发组的总分、第三模块和第五模块的得分显著高于首发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2社会认知功能测验(情感识别任务)结果2.1情感识别的正确率:研究组的高兴情绪、恐惧情绪、愤怒情绪和惊奇情绪识别的正确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复发组对悲伤情绪的识别率显著高于首发组(P0.05),对高兴情绪的识别率低于首发组,差异为边缘显著(P=0.079)。2.2各情绪面孔各情绪强度的评分结果2.2.1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评分比较结果:①高兴情绪:研究组的高兴情绪在悲伤模块和厌恶模块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②悲伤情绪:研究组在厌恶模块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恐惧情绪:研究组在悲伤模块和厌恶模块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④愤怒情绪:研究组在厌恶模块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⑤厌恶情绪:研究组在高兴模块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⑥惊奇情绪:研究组在惊奇模块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悲伤模块和厌恶模块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⑦中性情绪:研究组在高兴模块,悲伤模块和厌恶模块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2.2.2首发与复发组的评分比较结果:复发组的悲伤情绪在悲伤模块上的评分显著低于首发组(P0.05),其余各个情绪在各个模块的评分均无显著组间差异(P0.05)。3抑郁情绪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抑郁症的汉密尔顿量表总分与数字广度分数、WCST分类数为负相关(r=-0.373、-0.299,P=0.003、0.019),与WCST的错误应答数、持续性错误应答数、非持续错误应答数、IGT的总分数、第三模块分数、第五模块分数,情感强度识别任务的悲伤情绪和厌恶情绪正确率为正相关(r=0.265~0.461,P=0.000~0.042)。结论1.抑郁症患者存在神经认知功能的损害,其工作记忆,执行功能有明显损害,其在情感决策方面倾向于规避风险的保守决策。2.抑郁症患者存在社会认知功能的损害,其对基本情绪的识别损害广泛,其中对正性情绪识别减弱,对负性情绪识别无明显异常,并存在情绪识别的负性偏差。3.疾病的反复发作和抑郁程度加重对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均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抑郁症 韦氏数字广度测验 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 爱荷华赌博任务 情感强度识别任务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9.4
【目录】:
- 中文摘要5-8
- Abstract8-11
- 前言11-17
- 对象和方法17-22
- 1 研究对象17-18
- 1.1 研究组17
- 1.2 对照组17-18
- 2 研究方法18-22
- 2.1 临床症状评定18
- 2.2 认知功能评定18-21
- 2.3 统计分析21-22
- 结果与分析22-30
- 1 被试一般情况22
- 2 数字广度测验(DS)结果组间比较22-23
- 3 威斯康星分类卡片测验(WCST)结果组间比较23
- 4 爱荷华赌博任务(IGT)结果组间比较23-25
- 5 情感识别任务结果组间比较25-29
- 6 患者抑郁程度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29-30
- 讨论30-37
- 1 神经认知功能分析30-32
- 2 社会认知功能分析32-34
- 3 病程及抑郁程度对抑郁症认知功能的影响34-35
- 4 研究不足与展望35-37
- 结论37-38
- 参考文献38-46
- 综述46-54
- 参考文献51-5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54-55
- 致谢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小兰;王辉;范伟;;抑郁症患者的面部表情识别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5年05期
2 田菊;王久菊;权文香;王鹏飞;刘津;董问天;;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对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5年04期
3 王丹丹;李凌江;;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5年02期
4 徐四华;方杰;;应激影响风险决策的研究进展[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4年12期
5 冯映映;王希林;张振清;孙丽君;;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缓解期认知功能的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4年01期
6 李俊;任力杰;韩漫夫;周竹青;李岳峙;;基于功能磁共振技术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脑功能解剖学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4年02期
7 张顺;王丽萍;郑琳;唐颖;田悦;李娜;;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年08期
8 和昱辰;张波;;抑郁症临床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年07期
9 陈学全;汪凯;董毅;;精神分裂症社会认知功能研究进展[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2年08期
10 田秀丽;甘景梨;赵兰民;段惠峰;;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及其相关因素[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2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松艳;抑郁症患者异常归因方式的脑神经机制[D];西南大学;2014年
2 孙聪;抑郁症患者归因方式及相关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396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839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