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情绪及相应脑区功能变化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7 03:36

  本文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情绪及相应脑区功能变化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创伤后应激障碍 情绪 焦虑 抑郁 功能核磁


【摘要】: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患者与非PTSD者人格间的相关性、其情绪随时间变化的不同及情绪相应脑区功能变化的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5年7月就诊于新疆某三级甲等医院的创伤暴露者。PTSD组患者均为初次诊断为PTSD,共52例。将同期经历创伤事件,但未发生PTSD的56例纳入非PTSD组。其中愿意配合完成功能核磁(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检查者,PTSD组为8例,非PTSD组7例。对经历创伤者2周内进行一般资料问卷、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平民版(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Checklist Civilian Version,PCL-C)、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以及fMRI检查。经历创伤事件1个月后对被试者行PCL-C的评估,对于PTSD的诊断由2名精神科医生完成。第二、三个月完成HAMA、HAMD量表收集,第三个月结束后再次完成fMRI检查。结果:1.EPQ中精神质、神精质、内外向、掩饰程度与PCL-C的总分、闪回、麻木或回避、警觉性存在相关性(P0.05)。2.HAMA与HAMD评分的分组效应、时间效应及时间与分组的交互效应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情绪相关脑区ReHo值,组间比较:创伤事件的早期(两周内),右侧枕叶/舌回ReHo值低于非PTSD组;创伤后3个月,PTSD组右侧颞中回、右侧枕叶、左侧颞下回、右侧中央前回ReHo值低于非PTSD组;左侧小脑、左侧额下回、左侧颞上回、左侧丘脑、右侧枕中回、右侧中扣带回、右侧中央旁小叶/楔前叶、右侧额上回ReHo值高于非PTSD组。组内比较:PTSD组中,经历创伤事件三个月内,左侧扣带回、右侧楔前叶、左侧顶上叶ReHo值降低,右侧额叶眶回、右侧额下回、左侧额上回ReHo值升高;非PTSD组中,左侧枕叶ReHo增高。4.右侧楔前叶ReHo值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r=0.719,p=0.045),余脑区未发现与HAMA、HAMD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1.精神质、神经质、内向、掩饰程度高人格特征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2.创伤事件会引起创伤暴露者情绪的变化,PTSD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症状较经历创伤但未发生PTSD人的症状缓解缓慢;3.继创伤事件发生后的右侧楔前叶功能改变导致抑郁情绪的调节不能,可能是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 情绪 焦虑 抑郁 功能核磁
【学位授予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9.5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8
  • 英文缩略表8-9
  • 前言9-12
  • 第一章 材料和方法12-18
  • 第二章 结果18-25
  • 第三章 讨论25-28
  • 第四章 结论28-29
  • 参考文献29-33
  • 综述33-41
  • 参考文献36-41
  • 致谢41-42
  • 附录42-49
  • 作者简介49-50
  • 导师评阅表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冈,刘金凤;癌症与创伤后应激障碍[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1年04期

2 ;神经官能症[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2002年07期

3 孙晓春,喻剑峰,余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护理体会[J];浙江创伤外科;2003年04期

4 王丽颖,杨蕴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进展(二)[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4年02期

5 何梅,陈军,冯正直;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与评估方式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32期

6 徐勇,张克让,杨红;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与疫区公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特征差异(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16期

7 陈树林,李凌江,卢原,高雪屏,张锦黎,李晏,李卫晖;火灾灾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5年03期

8 潘光花,王鹏;创伤后应激障碍简述[J];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06期

9 张克让,徐勇,刘中国,杨辉,宋丽萍,薛云珍,卢莉,彭超英,车志强,武海涛,原天岗,冯枚;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及一线医务人员和疫区公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对照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12期

10 孙萍;王兴荣;;16例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特征与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日芳;赵国秋;王义强;汪永光;何晓燕;;汶川大地震后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研究[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罗晓燕;;老师,我该怎么办? 被忽视的“创伤后应激障碍”[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3 曹日芳;赵国秋;汪永光;何晓燕;王义强;;汶川大地震后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研究[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陈t,

本文编号:9274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9274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b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