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和失眠症患者情绪信息记忆偏好的ERP研究
本文关键词:抑郁症和失眠症患者情绪信息记忆偏好的ERP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抑郁症 非器质性失眠症 学习-再认任务 事件相关电位 情绪一致性记忆
【摘要】:目的:通过对抑郁症和失眠症患者在学习-再认任务中的事件相关电位(ERP)特点的分析,分别探讨抑郁症和失眠症患者对不同情绪效价材料的记忆偏好的认知特点。方法:本研究分为两个实验:实验一为抑郁症组与正常对照组ERP的认知特点研究;实验二为失眠症组与正常对照组ERP的认知特点研究。筛选了符合国际精神疾病诊断与分类标准第十版(ICD-10)的抑郁症患者21例、失眠症患者23例,分别选取在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等方面与抑郁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21例及与失眠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23例。选取中国本土化面孔情绪图片系统(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编制)中的正、中、负性情绪面孔图片作为刺激材料,选用经典的学习-再认任务对研究对象同时采集ERP的行为学和脑电学数据。结果:实验一抑郁组和正常对照组的ERP差异1.1行为学:在不同判断类型的各效价图片中,平均反应时抑郁组长于正常组(p0.05),抑郁组内和正常组内不同效价图片平均反应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确率抑郁组低于正常组(p0.05),抑郁组内正确率负性图片高于正性、中性图片(p0.05),正性图片与中性图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内不同效价图片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脑电学:早期成分(200ms-400ms)抑郁组顶区负性再认图片平均波幅高于正常组(p0.05),晚期成分(400ms-600ms、600ms-800ms)正常组额区正性新图片平均波幅高于抑郁组(p0.05);抑郁组内和正常组内各效价图片平均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二失眠组和正常对照组的ERP比较2.1行为学:在不同判断类型的各效价图片中,平均反应时失眠组长于正常组(p0.05);失眠组内和正常组内不同效价图片平均反应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确率失眠组低于正常组(p0.05);失眠组内正确率负性图片高于正性图片、正性图片高于中性图片(p0.05),正常组内不同效价图片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脑电学:早期成分(200ms-400ms)在额顶区不同判断类型的各效价图片中失眠组平均波幅普遍低于正常组(p0.05),晚期成分(400ms-600ms、600ms-800ms)在顶叶再认图片的各效价图片中正常组平均波幅均高于失眠组(p0.05);失眠组内和正常组内各效价图片平均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抑郁症患者可能存在认知加工、行为反应能力及记忆力下降,还可能对负性信息存在记忆偏好,即可能存在负性情绪一致性记忆。2.200ms-400ms时间窗可能是反映抑郁症患者顶区负性再认信息加工的敏感指标;400ms-600ms和600ms-800ms这两个时间窗可能是反映额区正性新信息加工的敏感指标;抑郁症患者和常人在各时间窗上均未体现出对不同效价情绪信息的加工偏好。3.失眠症患者可能存在认知加工、行为反应能力及记忆力下降,还可能对负性信息存在记忆偏好,即可能存在负性情绪一致性记忆。4.失眠症患者可能存在早期额、顶区认知加工功能下降和晚期顶区再认加工功能下降,200ms-400ms时间窗可能是早期反映额顶区认知加工功能的敏感指标,400ms-600ms和600ms-800ms这两个时间窗可能是反映晚期顶区再认加工功能的敏感指标;失眠症患者和常人在各时间窗上均未体现出对不同效价情绪信息的加工偏好。
【关键词】:抑郁症 非器质性失眠症 学习-再认任务 事件相关电位 情绪一致性记忆
【学位授予单位】:蚌埠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9.4;R740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1.引言10-14
- 2.材料与方法14-19
- 2.1 研究对象实验一14-15
- 2.1.1 抑郁症组14
- 2.1.2 正常对照组14
- 2.1.3 研究工具14-15
- 2.2 研究对象实验二15
- 2.2.1 失眠组15
- 2.2.2 正常对照组15
- 2.2.3 研究工具15
- 2.3 实验材料和设备15-16
- 2.4 实验程序16-18
- 2.5 统计分析18-19
- 3.结果19-37
- 3.1 实验一抑郁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比较19-28
- 3.1.1 人口学资料和心理测验得分比较19
- 3.1.2 抑郁组与正常对照组的行为学结果19-21
- 3.1.3 抑郁组与正常对照组的脑电学结果21-28
- 3.2 实验二失眠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比较28-37
- 3.2.1 人口学资料和心理测验得分比较28
- 3.2.2 失眠组与正常对照组的行为学结果28-30
- 3.2.3 失眠组与正常对照组的脑电学结果30-37
- 4.讨论37-42
- 4.1 抑郁症患者情绪信息认知加工机制的特点37-39
- 4.1.1 行为学结果的讨论37-38
- 4.1.2 脑电学结果的讨论38-39
- 4.2 失眠症患者情绪信息认知加工机制的特点39-41
- 4.2.1 行为学结果的讨论39-40
- 4.2.2 脑电学结果的讨论40-41
- 4.3 不足与展望41-42
- 5.结论42-43
- 参考文献43-47
- 致谢47-48
- 附录A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48-49
- 附录B 个人简历49-50
-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50-51
- 附录D 综述51-56
- 参考文献55-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肖彦;认知理论在失眠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民间疗法;2003年08期
2 胡立荣,叶敏捷;失眠症患者孤独感、人格特征和家庭环境的关系[J];浙江临床医学;2004年04期
3 姜莹莹;;遗传性和传染性 致死失眠症患者惊现河南[J];农村.农业.农民;2006年08期
4 曹一;王精;宋新勤;孔敏;;60例失眠症患者的发病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22期
5 万兴松,徐箐,程赓;失眠症患者25例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李栓荣,杜好瑞;失眠症患者的多导睡眠图改变及应对措施[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2期
7 丁芬元,刘西俊,何孝海;失眠症患者心身健康及生活质量调查[J];职业与健康;2004年06期
8 周刚柱,陈茹;失眠症患者个性特征及相关障碍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4年02期
9 张丽,李传平,孙秀娟;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行为与应对方式及其心理干预[J];护理学杂志;2005年19期
10 李光海;;健康教育对失眠症患者的疗效观察[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男华;;失眠症患者睡眠信心和态度的调查[A];全国第四次中医科研方法学暨花生枝叶治疗失眠症研究成果汇报学术研讨会专家讲课和学术论文集[C];2009年
2 吴任钢;;短睡眠者与失眠症患者的睡眠生理与心理活动差别分析[A];中国睡眠研究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著汇编[C];2001年
3 刘其强;;综合医院中青年失眠症患者原因分析[A];第2届中国睡眠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4 李哲;黄莉莉;杨玲慧;杜丽娜;张继辉;唐向东;;失眠症患者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特征[A];第五届中国睡眠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13年
5 文斌;;1例失眠症患者短期精神分析治疗报道[A];2006年度全国第九次精神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滕晶;齐向华;康秀丽;王利;师冉;;思虑过度状态失眠症患者心理状态及其生活事件的相关性研究[A];全国第四次中医科研方法学暨花生枝叶治疗失眠症研究成果汇报学术研讨会专家讲课和学术论文集[C];2009年
7 孙阳;张燕;杨志杰;沈扬;樊东升;;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多导睡眠图的研究[A];2006年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李跃年;周碧英;高金玉;杨凤茹;;综合疗法对门诊失眠症患者的疗效评价[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跃年;周茹英;杨凤茹;高金玉;;综合疗法对门诊失眠症患者的疗效评价[A];全国睡眠呼吸障碍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江帆;张远惠;舒放;孙学礼;刘协和;;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的第一晚效应及其相关因素分析[A];中国睡眠研究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著汇编[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胡鸿宇;近半失眠症患者伴有精神疾病[N];健康报;2006年
2 记者 苑海震 通讯员 魏妍平;我省确诊一例致死性失眠症患者[N];河南日报;2006年
3 彭芸;别让失眠困扰你[N];中国妇女报;2003年
4 记者 李晓宏;我国城市人群 失眠多 就医少[N];人民日报;2006年
5 广西医科大学 吕斌;服药饮酒有危险[N];中国医药报;2005年
6 本报特约撰稿人 陆志城;扭转对催眠药的“偏见”[N];医药经济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李文彩;你的睡眠还好吗?[N];东营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齐向华;失眠症患者“昼不精,夜不瞑”状态的相关理论及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勇达;2型糖尿病伴失眠症患者中医体质探析[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刘轩;失眠五脏辨证的时间因素相关性临床调查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胡维娟;抑郁症和失眠症患者情绪信息记忆偏好的ERP研究[D];蚌埠医学院;2016年
4 周密;不同类型失眠症患者心理及其相关因素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5 啜阿丹;失眠症患者相关因素、证候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的相关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6 梁学军;综合医院心理门诊失眠症患者认知心理的相关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7 谷春景;基于中医理念的失眠症患者不良生活方式的初步调查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8 张晶;思虑过度状态失眠症患者中医体质及个性与睡眠紊乱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吴冠儒;台北与北京地区失眠症患者之症状,,证候与心理因素的研究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10 周楠楠;失眠症患者心理、中医人格、体质特点的相关性与中医证候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807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980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