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青少年牙列拥挤伴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正畸治疗

发布时间:2017-10-13 08:50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牙列拥挤伴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正畸治疗


  更多相关文章: 牙列拥挤 拔牙矫治 上颌尖牙 埋伏阻生 正畸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上下颌牙列重度拥挤伴上颌双侧尖牙埋伏阻生错牙合畸形的拔牙矫治临床疗效。方法:病例来源于2014年2月大连博士口腔门诊的青少年患者一名,女性,11岁6个月,生长发育期,安氏I类,骨性一类,高角。正面观,上中下面高基本协调,左右面部对称,上下颌骨中线与面中线一致。侧面观,直面型,上下唇略前突。双侧磨牙关系为中性,13、23埋伏阻生,12与14之间3.5mm间隙,下前牙唇倾,21、31形成对刃牙合,33、22反牙合;上、下牙列均为重度拥挤;spee曲线左右侧均为2mm;下颌牙弓中线左偏1mm。根据本病例检查结果,采取拔除14、24、34、44的拔牙矫治模式。应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在双侧尖牙未萌出前维持侧切牙与第一前磨牙之间的间隙,用横腭杆防止磨牙伸长。13自然萌出,23外科开窗术导萌,正畸牵引阻生尖牙至正常牙列。排齐整平牙列,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精细调整后拆除全口固定矫治器,上下颌均戴用Hawley保持器。治疗结束后通过影像学检查资料对比评价前后软硬组织变化。结果:矫治总疗程为19个月。拔牙矫治为上颌双侧尖牙萌出和解除牙列拥挤提供了足够的间隙,上颌双侧尖牙排入牙列,拔牙间隙关闭,上下颌牙列排齐整平;双侧磨牙、尖牙均为中性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全口牙列牙合关系稳定;上颌中线对正,下颌中线左偏1mm。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对比:(1)双侧髁突位置良好,无明显改变。患者上颌尖牙及邻近牙齿附近骨质正常,牙根没有明显吸收。SNA、SNB均增大1°,ANB角无改变,仍为骨性Ⅰ类。FMA减小0.2°,说明垂直向控制良好,下颌平面发生前上方向的旋转。ANS㧟Ptm增加3mm,Co㧟Po增加2mm,Wits值增加1mm,上下颌长度均有所增加且关系更加协调。(2)上颌双侧的阻生尖牙牵引入牙列,其牙位、牙轴均已达到正常范围。U1㧟SN°增加2°、U1㧟NA°增加4°、U1㧟NA减小1.5mm,L1㧟NB°减少4°、L1㧟NB距减小2mm,上下前牙牙轴均有调整;(3)上颌双侧尖牙龈缘形态良好,牙周附着组织健康;Z角由63°增大到65°,ULEP为1.5,减少了0.5,LLEP为1.0,减少了1.5,表明软组织侧貌以及上下唇突度关系更加协调自然。结论:对于上下颌牙列重度拥挤病例,减数四颗第一前磨牙能有效解除牙列拥挤,不会引起上下颌总体上大的变动,相对比较容易获得稳定的牙尖交错咬合关系;对于高角病例,横腭杆可以很好地控制垂直向,防止下颌平面进一步顺时针旋转;青少年上颌尖牙阻生患者,治疗方案应该以保留治疗为主,根据检查结果判断其能自然萌出时需开拓间隙首选助萌法,有萌出障碍时采用外科㧟正畸联合治疗,往往能收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牙列拥挤 拔牙矫治 上颌尖牙 埋伏阻生 正畸治疗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83.5
【目录】:
  • 中文摘要7-9
  • 英文摘要9-12
  • 前言12-13
  • 材料和方法13-18
  • 一.病例来源13
  • 二.病例基本情况和临床检查13-15
  • 1.病例基本情况13
  • 2.临床检查13-14
  • 3.模型测量(见图 3)14-15
  • 4.影像学检查15
  • 三.临床诊断15
  • 四.本病例具体问题15-17
  • 五.治疗目标17
  • 六.治疗方案17
  • 七.治疗使用材料17
  • 八.主要过程17-18
  • 治疗结果18-20
  • 1.矫治结果18
  • 2.影像学检查18-20
  • 讨论20-27
  • 结论27-28
  • 参考文献28-30
  • 综述30-41
  • 参考文献37-41
  • 附录41-45
  • 致谢45-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曙;;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矫治时机的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15年04期

2 肖遥;黄素华;;关闭曲法和滑动法对牙根吸收影响的比较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5年01期

3 金作林;;上颌阻生尖牙的诊断与治疗[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4年02期

4 施优灵;韩光丽;;正畸治疗中的牙龈退缩[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4年01期

5 赵志河;李雪;;正畸边缘病例矫治思考[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3年02期

6 李爱霞;王德飞;赵玉林;尚君兰;;上前牙区多颗相邻埋伏牙导萌的经验介绍[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9年01期

7 牟明奎;邵s,

本文编号:10239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10239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c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