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环氧合酶-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和意义

发布时间:2017-10-24 01:28

  本文关键词:环氧合酶-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和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口腔鳞癌 环氧合酶-2 口腔黏膜不典型增生 正常口腔黏膜


【摘要】:目的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是一种很常见的恶性肿瘤。近些年以来,OSCC的发病率在逐年递增,而且患者的发病年龄也在逐渐地向着年轻的方向发展,而这些都将或多或少的对患者的正常生活方面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甚至还有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构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危害。在OSCC的晚期阶段,有些病例还会伴随着淋巴结向远处进行转移,而且,还有一些已经治疗过的病例又很容易再复发,这些都将有可能会给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同时,对于临床医师来说,这些也是非常严峻和复杂的问题。许多年以来,有很多的研究人员都在深入的探讨和研究OSCC的发生、发展、转移和复发的机制,但是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发现那些敏感性相对比较高、特异性相对比较强的标记物,以便能够在肿瘤的早期,及时的发现然后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使得病情的发展得到一定的控制。近年来发现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许多肿瘤中都有表达。本实验通过检测COX-2在OSCC组织,口腔上皮异常增生(dysplastic oral mucosa,DOM)组织以及正常口腔黏膜(normal oral mucosa,NOM)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和实验数据,从而进一步探讨和研究COX-2在OSCC发生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有望为OSCC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从而使得OSCC患者在预后等方面得到相应的改善。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住院手术病人的病例以及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手术病人的病例,其中收集了OSCC组织50例、DOM组织20例,全部病例都经过两位病理医生证实。另外收集了20例NOM组织病例,都来自非癌症和非癌前病变患者拔牙手术中切除的牙龈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OSCC组织、20例DOM组织、20例NOM组织,实验数据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采取卡方检验的方法。结果免疫组化结果表明,COX-2在NOM组织、DOM组织以及OSCC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COX-2的阳性表达主要是位于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膜。COX-2的阳性表达率在OSCC组织中(78%)高于在DOM组织中(45%)以及在NOM组织中(10%)。COX-2阳性表达率在低分化OSCC中(100%)高于中分化OSCC中(72.22%)以及高分化OSCC中(60%)。研究还发现,肿瘤的发生部位以及患者年龄、性别等因素对COX-2的表达情况无影响,而OSCC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将会导致COX-2的表达水平有所改变。结论本实验验证了COX-2在OSCC组织中有着很大程度的表达,这与COX-2在DOM组织以及NOM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显著的差异。COX-2的表达水平还随着OSCC的分化程度不同而有所改变,在低分化OSCC中相对较高,在中分化OSCC中次之,在高分化OSCC相对较低。可以推测出COX-2在OSCC发生发展中还是能够发挥作用。通过探讨和研究COX-2在OSCC发生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有望为OSCC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从而在改善OSCC患者的预后方面也能够取得新的突破。
【关键词】:口腔鳞癌 环氧合酶-2 口腔黏膜不典型增生 正常口腔黏膜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9.85
【目录】:
  • 英文缩略词表5-6
  • 中文摘要6-8
  • 英文摘要8-10
  • 1 前言10-13
  • 2 材料与方法13-20
  • 2.1 材料和仪器13-15
  • 2.1.1 组织标本收集和处理过程13-14
  • 2.1.2 主要器材和仪器设备14-15
  • 2.2 主要试剂15
  • 2.2.1 主要试剂15
  • 2.2.2 主要试剂配制15
  • 2.3 实验方法15-20
  • 2.3.1 组织的收集和分组15-16
  • 2.3.2 标本的制作16-17
  • 2.3.3 免疫组化SP法检测COX-2 的表达水平17-20
  • 2.3.4 统计学处理过程20
  • 3 实验结果20-27
  • 4 讨论27-35
  • 5 结论35-36
  • 6 参考文献36-40
  • 附录40-41
  • 致谢41-42
  • 综述42-51
  • 参考文献49-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新勇;口腔鳞状细胞癌18例病理分析[J];山东医药;2004年26期

2 王雷;高文信;马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03期

3 吴修胤;佟冬冬;张风河;;微小RNA与口腔鳞状细胞癌[J];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11年01期

4 马开宇;马开阳;黎明;代晓明;李逸松;;基于形态学特征提取的人工神经网络在口腔鳞状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5 祝慧慧;刘洋;周晶琳;;口腔鳞状细胞癌机制研究[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3年01期

6 杨成;新生血管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扩散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6年06期

7 简卫国,李凌,武培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1998年01期

8 赵世禄;程福强;史繁华;;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现状[J];中国保健营养;2013年07期

9 叶平,蒋泽先,张永福;口腔鳞状细胞癌不同区域P~(53)和P~(21)表达差异[J];实用临床医学;2001年04期

10 安榕榕,傅升,杨文英;脑电图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观察口腔鳞状细胞癌对脑功能的影响[J];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巍;郭传tx;;口腔鳞状细胞癌延误诊断相关因素的前瞻性研究[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吴衍昌;李芳;;热休克蛋白60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A];第八次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张强;张永福;卓夏阳;贾云香;;口腔鳞状细胞癌不同区域病理分级及增殖活性的差异[A];第一届全国口腔颌面部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4 僗承翰;林美灄;戴鑓;_5正琪;;发展奈米金结合传统化疗药物以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之协同疗法(英文)[A];2013第七届海峡两岸毒理学研讨会大会手册[C];2013年

5 吴洪儒;刘晓勇;王凤光;汪育苗;;口腔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A];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口腔病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刘晓勇;吴洪儒;汪育苗;王凤光;;口腔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A];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口腔病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李明贺;张茹慧;吴国民;;CD44 podoplani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A];第八次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张晔;郭传tx;俞光岩;;口腔鳞状细胞癌脂肪酸代谢的初步研究[A];第一届全国口腔颌面部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9 郭传tx;李羽安;高岩;;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转移特征再探讨[A];海峡两岸2008口腔癌诊治与修复重建新进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伟伟;熊学鹏;何三纲;张文峰;;≤40岁年轻女性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分析[A];第八次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衣晓峰 乔蕤琳;哈医大二院揭示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机理[N];中国医药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金火;Id1和NF-κB亚单位p65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病机制中的协同作用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4年

2 郑建伟;口腔鳞状细胞癌差异基因的筛选验证及相互作用的生物信息学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3 崔婧;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生物信息学分析[D];山东大学;2014年

4 孙晓菊;环氧合酶-2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关系的初步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5 吴国民;口腔鳞状细胞癌肿瘤干细胞的分选和鉴定[D];吉林大学;2011年

6 董作青;Id-1基因沉默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生长转移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张晓英;Gadd45a在口腔鳞状细胞癌预后及治疗中的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李男男;口腔鳞状细胞癌中CADM1基因表达及启动子区甲基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秋旭;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及PTEN蛋白表达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10 景捷;TIMPs对口腔鳞状细胞癌β-DG表达特征影响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玺章;P-gp、HIF-1α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D];广西医科大学;2015年

2 马贲;HPV感染对口腔鳞状细胞癌朗格汉斯细胞数量的影响[D];佳木斯大学;2015年

3 储伟明;Neuropilin-1诱导口腔鳞状细胞癌上皮间充质转化及其机制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5年

4 李姣;YAP、p53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间相互关系[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5 高前嵩;环氧合酶-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和意义[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6 张强;口腔鳞状细胞癌不同区域病理学分级及增殖活性的差异[D];江西医学院;2000年

7 张建运;β-连环蛋白及其相关因子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D];天津医科大学;2007年

8 殷树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口腔鳞状细胞癌表达的意义[D];青岛大学;2001年

9 李秀;明胶酶及其抑制因子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表达的临床病理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3年

10 周茜;上皮型钙粘素及相关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863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10863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0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