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不同(牙合)期的高角型骨性Ⅲ类患者颏部形态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5 03:34

  本文关键词:不同(牙合)期的高角型骨性Ⅲ类患者颏部形态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颏部 骨性Ⅲ类错(牙合) 高角生长型 牙列分期 发育


【摘要】:目的:通过采用头影测量的方法,分别比较不同(牙合)期的高角型骨性Ⅲ类患者与高角型骨性Ⅰ类患者的颏部形态,以研究高角型骨性Ⅲ类错(牙合)不同(牙合)期的颏部形态的具体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从2009年至2015年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未经正畸治疗的患者中选择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替牙期组(7-10岁)、年轻恒牙期组(11-14岁)、成熟恒牙期组(18岁及以上),每组内再分为Ⅰ类(牙合)组和Ⅲ类(牙合)组,共计6个小组(各小组的平均年龄为:替牙期Ⅰ类(牙合)组8.99岁,替牙期Ⅲ类(牙合)组8.74岁;年轻恒牙期Ⅰ类(牙合)组12.17岁,年轻恒牙期Ⅲ类(牙合)组12.30岁;成熟恒牙期Ⅰ类(牙合)组24.61岁,成熟恒牙期Ⅲ类(牙合)组21.86岁),每个小组20例研究对象,男女各半。每个研究对象均拍摄最大牙尖交错位的X线头颅侧位片,运用Win Ceph8.06软件对所有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通过确定蝶鞍中心点、鼻根点、耳点、眶点、前鼻棘点、上齿槽座点、下齿槽座点、下齿槽缘点、颏前点、颏下点、颏顶点、下颌角点、下唇缘点、颏唇沟点、软组织颏前点、下切牙切缘点、下切牙根尖点等标志点,确定相应的测量项目:FH-MP角、SN-MP角、Y轴角、前下面高、前面高、前下面高与前面高之比、后面高与前面高之比、SNA角、SNB角、ANB角、颏高度、颏厚度、颏厚度与颏高度之比、颏最小厚度、颏最小厚度与颏厚度之比、颏前厚度、颏后厚度、颏前厚度与颏后厚度之比、颏角、颏凹陷、颏曲度、颏突度、颏后突度、颏唇沟深度、颏部软组织厚度、L1-NB角、L1-NB距、L1-MP角。运用SPSS 21.0统计分析软件对头影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1)对替牙期组、年轻恒牙期组、成熟恒牙期组分别进行两因素的析因分析(考虑不同错(牙合)类型分组为一个因素,性别为另一个因素),分析性别因素对颏部发育的影响。2)分别比较替牙期组、年轻恒牙期组、成熟恒牙期组的Ⅰ类(牙合)组与Ⅲ类(牙合)组,如果满足正态分布,则进行成组t检验;如果不满足正态分布,则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1替牙期组的各项测量项目均未显示出性别差异。年轻恒牙期组和成熟恒牙期组的颏高度、颏突度均存在性别差异(P0.05),无论是在Ⅰ类(牙合)还是在Ⅲ类(牙合)中均为男性大于女性。2对替牙期组Ⅰ类与Ⅲ类进行比较,成组t检验结果显示:骨性Ⅲ类组的颏高度和颏突度均大于骨性Ⅰ类组,差值分别为0.16 mm、0.21 mm(P0.05);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显示:骨性Ⅲ类组的ANB角、颏唇沟深度小于骨性Ⅰ类组(P0.05)。3对年轻恒牙期组Ⅰ类与Ⅲ类进行比较,成组t检验结果显示:骨性Ⅲ类组的SNB角、颏高度均大于骨性Ⅰ类组,差值分别为4.38°、0.90 mm,而颏角和L1-MP角小于骨性Ⅰ类组,差值为2.25°与3.72°(P0.05);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显示:骨性Ⅲ类组的颏突度大于骨性Ⅰ类组,而ANB角、颏凹陷、颏曲度与颏唇沟深度均小于骨性Ⅰ类组(P0.05)。4对成熟恒牙期组Ⅰ类与Ⅲ类进行比较,成组t检验结果显示:骨性Ⅲ类组的SNB角、颏高度均大于骨性Ⅰ类组,差值分别为6.54°、1.76 mm,而颏凹陷、颏曲度、L1-NB距均小于骨性Ⅰ类组,差值为分别为0.41 mm、2.04°、1.52 mm(P0.05);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显示:骨性Ⅲ类组的颏突度大于骨性Ⅰ类组,而ANB角、颏角、颏唇沟深度、L1-NB角、L1-MP角则小于骨性Ⅰ类组(P0.05)。结论:1高角型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的颏部发育存在性别差异。2高角型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自替牙期就已出现颏部矢状向与垂直向的过度发育,年轻恒牙期时颏部过度发育呈加重趋势,下切牙发生代偿,进入成熟恒牙期后这些现象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3高角型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在整个恒牙期都表现出颏角小、突度大、更平直的特点。4高角型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无论是替牙期还是恒牙期都表现出下唇拉伸状、张力较大、下唇缘直立的唇形。
【关键词】:颏部 骨性Ⅲ类错(牙合) 高角生长型 牙列分期 发育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83.5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9
  • 英文缩写9-10
  • 前言10-11
  • 材料与方法11-15
  • 结果15-17
  • 附图17-18
  • 附表18-30
  • 讨论30-37
  • 结论37-38
  • 参考文献38-42
  • 综述 安氏Ⅲ类错牙合颏部形态的研究进展42-53
  • 参考文献48-53
  • 致谢53-54
  • 个人简历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凌;栗震亚;;甘肃省青少年不同错牙合畸形的颏部形态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5年02期

2 秦小霞;王豫蓉;文华;汪杰;马策;;垂直骨面型与颏部形态对侧貌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年33期

3 杨帆;张兴伟;孙婷婷;张苗苗;;骨性安氏Ⅲ类患者手术后软硬组织位移率的三维头影测量[J];中国美容医学;2013年07期

4 孙素珍;李幼琴;李哲光;陆盛;戴杰;;宁波地区女性青少年不同矢状骨面型的颏部形态[J];现代实用医学;2013年01期

5 王凌;栗震亚;;骨面型Ⅲ类错正畸治疗前后颏部软组织侧貌形态变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46期

6 祖青;米丛波;聂晶;杨川;宋美云;居曼江·买买提;钱雅婧;;中国美貌女性颏部软组织形态的比例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22期

7 舒艳;刘s,

本文编号:10919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10919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0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